沈抑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亦作“沉抑”。 1.犹言退隐。《管子·宙合》:“贤人之处乱世也,知道之不可行,则沉抑以辟罚,静默以侔免。”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沉抑”。
⒉ 犹言退隐。
引《管子·宙合》:“贤人之处乱世也,知道之不可行,则沉抑以辟罚,静默以侔免。”
⒊ 犹抑郁。
引《楚辞·九章·惜诵》:“情沉抑而不达兮,又蔽而莫之白也。”
《后汉书·冯衍传下》:“心怫鬱而紆结兮,意沉抑而内悲。”
明杨慎《思友赋·寄杨用修》:“志沉抑而慊慊兮,魂离散而难收。”
郭沫若《孔雀胆》第三幕:“阿盖将室中椅凳之类略加整饬,各自坐于靠左壁之一凳上,十分沉抑。”
⒋ 谓受压抑而致埋没。
引晋葛洪《抱朴子·广譬》:“逸才沉抑则与凡庸为伍。”
宋陆游《论选用西北士大夫札子》:“天圣以前,选用人才,多取北人, 寇凖持之尤力,故南方士大夫,沉抑者多。”
《明史·张四维传》:“於是四维稍汲引海内正人为居正所沉抑者。虽未即尽登用,然力反前事,时望颇属焉。”
⒌ 指声音低沉。
引瞿秋白《<赤都心史>序》:“人生的经过,受环境万千现象变化的反映……于心灵的圣钟里动种种音响,铿锵递转,激扬沉抑。”
郭沫若《橄榄·人力以上》:“沉抑的声调在寥寂的夜气中分外响得凄凉。”
沈抑的网络释义
沈抑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shěn
名词
(1)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名
伐沈。——《左传·文公三年》。 朱骏声曰:“ 国在今河南汝州汝阳县东南。定(公)四年蔡灭之。”
(2) 姬姓。一说姒姓。始封之君为周文王之子季载。在今河南平舆北。公元前506年为蔡所灭
(3) 水名。沈水 旧名小沈河,俗称五里河。在辽宁省沈阳市南。源出县东哈达岭观音阁下,流入浑河,再流至三岔河注入辽河
(4) 姓
名词
(1) 汁
瀋,汁也。从水,審声。——《说文》
无备而官办者,犹拾瀋也。——《左传·哀公三年》。释文:“北土呼汁为瀋。”
为榆沈。——《礼记·檀弓》
布绞取沈,以和花汁。——《齐民要术》
(2) 又如:沈液(汁液)
(3) 沈阳市的简称 。如:辽沈战役
chén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im2 shim3 [海陆丰腔] shim3 chim2 [梅县腔] chim2 chim5 [台湾四县腔] siim3 tsiim2 [东莞腔] sim3 [宝安腔] sim3 | cim2 [客语拼音字汇] cim2 dem4 sim3
◎ 潮州话:〖sim2(sím) [澄海]sing2〗 〖dim5(tîm)[澄海]ding5(tî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沈 | 直深 | 澄 | 侵B | 平聲 | 侵 | 開口三等 | 侵B | 深 | drim/dym | ɖʰĭĕm |
详细解释
动词
(1) (本写作“归”。会意。小篆字形,象用手抑人使跽。本义:按,向下压)
(2) 同本义
抑之欲其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3) 又如:抑按(按压);抑首(按其首);抑搔(按摩抓搔);抑扬(按下与上举)
(4) 抑制
抑其兼并。——清· 洪亮吉《治平篇》
不可遏抑。——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5) 又如:抑勒(压制被扣);抑情(克制感情);抑引(抑制情欲而导之以善);抑末(抑制商贾);抑志(抑制自己的志向);抑枉(抑制邪辟);抑削(抑制削弱);抑挫(抑制折挫)
(6) 贬
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国语·楚语上》
(7) 又如:抑卑(贬低);抑贬(贬低);抑退(黜退;贬退);抑损(贬低;贬损);抑黜(亦作“抑绌”。贬废;排斥)
(8) 阻止 。如:抑割(遏止舍弃);抑阻(阻挠;阻止)
(9) 强行;强迫
乙卯,诏诸路散青苗钱,禁抑配。——《宋史·神宗纪二》
(10) 又如:抑配(强行分配);抑勒(强逼;压制);抑逼(强迫);抑留(强行留住);抑掠(强夺);抑买(强行购买);抑夺(剥夺;强行夺取);抑籴(强行收购粮食)
(11) 忧郁 。如:抑抑(忧郁的样子);抑悒(忧郁)
(1) 或是,还是
抑其无取。——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抑未死耶。——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但是;不过
抑愈所谓。——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抑不知生。
抑又有难。
(3) 又如:抑岂(难道);抑且
(4) 而且
非独晓其文,抑亦深其义。——《太平广记》
(5) 又如:抑且(而且)
表示推测,可译为“或许”、“也许”
抑本其成。——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用在句首,无义
抑又闻之。——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ngiong3 [梅县腔] jit7 [海陆丰腔] rit7 et7 (ra6) [客英字典] jit7 [台湾四县腔] jit7 et7 (ja5) [客语拼音字汇] yid5 [宝安腔] jit7 [东莞腔] jit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憶 | 於力 | 影 | 職開 | 入聲 | 職 | 開口三等 | 曾 | 蒸 | ʔĭək | qik/i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