汹惶
繁体
洶惶
注音
ㄒㄩㄥ ㄏㄨㄤˊ
词语释义
动荡不安。
词语解释
动荡不安。
清 魏源 《户部左侍郎提督江苏学政周公神道碑铭》:“方狱事之起,始以 江西 客民之獷横,继以 湖 民之报復,大吏不善镇抚,以致闭城罢市,械鬭兼旬,人心汹惶,几激大变。”
引证解释
⒈ 动荡不安。
引清魏源《户部左侍郎提督江苏学政周公神道碑铭》:“方狱事之起,始以江西客民之獷横,继以湖民之报復,大吏不善镇抚,以致闭城罢市,械鬭兼旬,人心汹惶,几激大变。”
汹惶的网络释义
汹惶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凶声。本义:水猛烈地向上涌腾) 同本义。通常作“汹涌”
洶,涌也。——《说文》
大江动我前,汹若溟渤宽。——唐· 杜甫《大会渡》
填其汹渊,毋使水清。——《韩非子·杨权》
(2) 又如:汹呶(水势喧嚣翻腾貌);汹急(水势湍急);汹怒(水流激荡);汹然(汹涌翻腾貌);汹溶(水势翻腾上涌)
形容词
(1) 形容声音大;喧嚣
洶洶、嗑嗑,皆水声也。——《尚书大传》
飘风来之洶洶。——《楚辞·逢纷》
(2) 又如:汹汹拳拳(喧闹欢腾的样子);汹赫(形容气势盛);汹洶(形容声音喧腾迅疾)
(3) 形容纷扰 。如:汹怖(骚乱恐慌);汹汹茫茫(形容嘈杂、纷乱);汹动(喧扰不宁)
英文翻译
turbulent; noisy, restless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1
◎ 客家话:[宝安腔] hiung1 [梅县腔] hiung1
◎ 客家话:[宝安腔] hiung1 [梅县腔] hiung1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皇声。本义:恐惧,惊慌) 同本义
惶,惶恐也。——《说文》
惶,惧也。——《广雅》
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史记·刺客列传》
孟贲狎猛虎而不惶。——《潜夫论·卜列》
多官惶惶,只得散去。——明· 梦觉道人《三刻拍案惊奇》
(2) 又如:惶惶(惊恐不安);遑迫(惊慌);惶汗(惊惧而汗流);惶沮(恐惧沮丧);惶怖(恐惧害怕)
英文翻译
fearful, afraid, anxious, nervous
方言集汇
◎ 粤语:wong4
◎ 客家话:[梅县腔] fong2 [海陆丰腔] fong2 [客英字典] fong2 [台湾四县腔] fong2 [客语拼音字汇] fong2 [陆丰腔] fong3 [宝安腔] fong2
◎ 客家话:[梅县腔] fong2 [海陆丰腔] fong2 [客英字典] fong2 [台湾四县腔] fong2 [客语拼音字汇] fong2 [陆丰腔] fong3 [宝安腔] f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黃 | 胡光 | 匣 | 唐合 | 平聲 | 陽 | 合口一等 | 唐 | 宕 | ghuang/huang | ɣuɑ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