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

qiú xué [ qiu xue]
繁体 求學
注音 ㄑ一ㄡˊ ㄒㄩㄝ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求学 qiúxué

(1) 在学校学习;上学

go to school

(2) 探求学问

pursue one’s studies

词语解释

  1. 从师学习。

    《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况汝少小失阿耶,孤单养汝,成立汝身。今捨吾求学,更须审思。念汝在外摽零,子乃悔将何及。”

  2. 多指在学校学习。

    邹韬奋 《经历》二:“这时候我的弟弟也在同一学校里求学,我们住在一个房间里。” 巴金 《灭亡》第三章:“他这年在中学毕业以后,就打算到 上海 去继续求学。”

  3. 探求学问。

    宋 邵雍 《无名公传》:“﹝无名公﹞年四十求学於古人,年五十求学於天地,遂尽天下之情。”

引证解释

⒈ 从师学习。

《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况汝少小失阿耶,孤单养汝,成立汝身。今捨吾求学,更须审思。念汝在外摽零,子乃悔将何及。”

⒉ 多指在学校学习。

邹韬奋《经历》二:“这时候我的弟弟也在同一学校里求学,我们住在一个房间里。”
巴金《灭亡》第三章:“他这年在中学毕业以后,就打算到上海去继续求学。”

⒊ 探求学问。

宋邵雍《无名公传》:“﹝无名公﹞年四十求学於古人,年五十求学於天地,遂尽天下之情。”

求学的国语词典

研求学问。

求学的网络释义

求学 (高考资讯·指导杂志)

  • 《求学》杂志是中国第一本高考资讯·指导杂志,其编委会由全国百所高校招办主任联合组成,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南京大学校长蒋树声、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谢绳武等顶级人物担任常务理事,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王后雄、中国教育报社常务副社长刘堂江、上海考试院副院长沈本良等知名人士担任资深顾问,工作站、作者遍布全国高校。《求学》致力于全面系统地推介我国现代高等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高考应试能力,全面指导高考,并以其丰富翔实的资讯和权威实用的指导赢得了广大高中生读者及其家长、老师的青睐和喝彩。
  • 求学 (汉语词语)

  • 求学,是汉语词汇,出自《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解释为在学校学习;上学。
  • 求学的翻译

    英语: to study, to seek knowledge, to attend college, at school, learning, education
    德语: zur Schule gehen
    法语: étudier, faire ses études, acquérir des connaissances

    求学造句

    他为异地求学的儿子牵肠挂肚。
    我希望同学都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求学精神,不要侷限于一知半解。
    男女同是父母生,女孩儿也该读书求学问。
    求学的道路是艰苦而漫长的。
    在求学生涯中,他最难忘大学时,焚膏继晷的勤读不懈。
    一个人无论求学或做事都要有始有终,不可半途而废。
    求学需先立志,即先解决动机问题,才能使学习有内在驱动力,不致半途而废。
    你空有鸿鹄之志,却不肯努力求学,如何能够实现呢?
    同学们求学,绝不能一曝十寒,必须手不释卷,才能成功。
    穷并不能消磨我们求学的意志,即使囊萤映雪,我们也要坚持下去。
    我情愿吃多些苦,也不愿放弃求学。
    女孩!当你踏上求学之路时,你就要想到你的一切,因为这是你自己的选择。
    少年的时光伴随着求学的喜怒哀乐,而其中又包含了父母的多少苦辣酸甜。父母常因我的欢乐而喜上眉梢,也常因我的烦恼而愁在心头。我知道,父母是在盼望着我有一个好的成绩,将来有一天,他们的女儿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去过更好的生活。
    人生就像一块冰,你拼命得想把它拥在怀中,到头来,它终究是要化的。人生有了遗憾才完美,不然给你再多的快乐,你也不会满足;求学不是求分数,最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能学以致用,发挥到极致。不然就算是学富五车,那也是空有一番抱负。
    为了求学,我千里迢迢来到北京。
    放假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在外求学的哥哥归心似箭。
    父亲常以逆水行舟来劝勉我们,求学必须努力不懈,不能有一天荒废。
    李老师常以铁杵磨针来勉励同学们应努力求学,以图日后有所成就。
    古代人都希望儿子求学读书,封妻荫子,而女孩则不能。
    他辞别了父母,踏上了求学之路。

    汉字详情

    qiú [qiu]
    部首: 434
    笔画: 7
    五笔: FIYI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JE
    四角: 439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2) “裘”的古字。皮衣

    乐正求。——《汉书》

    (3) 姓

    动词

    (1) 请求;干请;乞助

    求,乞也。——《增韵》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史记·屈原列传》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

    求其能千里也。

    求救于孙将军。——《资治通鉴》

    (2) 又如:求浼(请求;央求);求神福(祈求神灵保佑;祝福);求张良,拜韩信(到处求人;求托有用的人);求化(乞求人施舍财物)

    (3) 追求,谋求;寻求;寻找

    求,索也。——《玉篇》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

    入水求之。——《吕氏春秋·察今》

    求剑若此。

    求人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不求闻达。——诸葛亮《出师表》

    求利以污其行。——《后汉书·列女传》

    求钱之民。——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以求钱也。

    以求重价。

    求太监后。——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求代(迷信指吊死鬼诱人当“替死鬼”,以求投胎托生);力求(极力追求;尽力谋求);求友(寻求朋友);求正(寻求正道);求合(寻求志同道合者);求采(搜求选取);求觅(寻找);求访(寻觅探访)

    (5) 索取

    我之求也,此何罪?请杀我乎!——《左传·桓公十六年》

    以城求璧。——《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空言求璧。

    就吾求寒衣。——《资治通鉴·唐纪》

    忽啼求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6) 探索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孟子·公孙丑上》

    求思之深。——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求古仁人之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责备,责求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8) 选择 。如:求牛(择牛以供祭祀);求偶(择求配偶)

    (9) 招来

    求善良。——《礼记·学记》

    (10) 贪求;贪婪

    不忮不求。——《诗·邶风·雄雉》

    (11) 通“逑”。聚合

    彼交匪敖,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12) 通“赇”。贿赂

    阜其财求。——《国语·周语上》

    英文翻译

    seek; demand, request; beseech

    方言集汇

    ◎ 粤语:kau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kiu2 [宝安腔] kiu2 [客英字典] kiu2 [台湾四县腔] kiu2 [东莞腔] kiu2 [陆丰腔] kiu3 [梅县腔] kiu2 [沙头角腔] kieu2 [海陆丰腔] ki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xué [xue]
    部首: 344
    笔画: 8
    五笔: IPB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BND
    四角: 90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2) 同本义

    学,识也。——《广雅》

    好学近乎知。——《礼记·中庸》

    念终始典于学。——《礼记·文王世子》

    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尚书大传》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庄子·庚桑楚》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而时习之。——《论语》

    学即继以问也。——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学书(认真读书);学学乖(经世面,学聪明);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学习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学习文化知识);学古(学习研究古代典籍)

    (4) 模仿

    笑嘻嘻走到 凤姐身边学舌。——《红楼梦》。又如:学嘴(学舌);调嘴学舌;学他爸爸走路的样子;学不上来

    (5) 讲述,说

    一五一十向着珍哥、 晁大舍学个不了。——《醒世姻缘传》

    见说万山潭,渔童尽能学。——唐· 陆龟蒙《鱼具》

    (6) 又如:学舌(说闲话;搬弄是非)

    (7) 讲学

    学,教也。——《广雅》

    叔仲皮学子柳。——《礼记》

    凡学世子及学士。——《礼记·文王世子》

    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资治通鉴》

    名词

    (1) 学校 。又曾称学庐、学教、学馆、学堂、学宫、学院、学屋、学园

    学,官也。——《广雅·释室》

    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

    学则三代共之。——《孟子》

    万用入学。——《夏小正》

    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礼记·王制》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韩愈《进学解》

    (2) 又如:学俸(教师的薪水);学宪(学台);学台(学政);学里(明清时设立的管理各级地方儒生的机构)

    (3) 学问

    天子积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有未达。——清· 刘开《问说》

    是芋视乃学。——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生平为学。——清· 张廷玉《明史》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学耻全牛(惭愧学问未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学行(学问与品行);才学(才能与学问);绝学(失传的学问);家学(祖传学问)

    (5) 学科;某一门类系统的知识

    今日覩卿词学。——《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6) 又如:文学;哲学;地理学;化学;问学于师

    英文翻译

    learning, knowledge; school

    方言集汇

    ◎ 粤语:hok6

    宋本广韵

    求学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