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矢弗谖

yǒng shǐ fú xuān [ yong shi fu xuan]
繁体 永矢弗諼
注音 ㄩㄥˇ ㄕˇ ㄈㄨˊ ㄒㄨㄢ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决心永远牢记着。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诗经 卫风 考盘》:“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成语用法

永矢弗谖作谓语;指永不忘记。

永矢弗谖的国语词典

永誓不忘。

永矢弗谖的网络释义

永矢弗谖

  • 永矢弗谖,拼音yǒng shǐ fú xuān,汉语成语,指决心永远牢记着。
  • 永矢弗谖造句

    学者们都认为,今天的中国有能力保家卫国,维护和平,高规格举行国家公祭只是凝聚全民族共识的开始,“永矢弗谖,祈愿和平”的心愿有待于一代代人的努力。
    我们设置这尊鼎,就是要向世人宣告“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的心愿。
    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不久冯君瀚就当兵去了,他把伤心也带走了,而那段美好的感情,他永矢弗谖,把她埋在心灵中最深最好的地方,从此,不再碰她。
    中国设置这尊鼎,要向世人宣告“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的心愿。
    但愿如此玉坚贞,请小姐终身佩服,千金一诺,永矢弗谖!

    汉字详情

    yǒng [yong]
    部首: 108
    笔画: 5
    五笔: YNI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NE
    四角: 3090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水流曲曲折折的样子。本义:水流长)

    (2) 同本义

    永,水长也。象水巠理之长。——《说文》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周南·汉广》。 毛传:“永,长。”

    (3) 泛指长。兼指时间和空间

    施于众长谓之永。——《方言一》

    不永所事。——《易·讼》

    日永星火。——《书·尧典》

    维以不永怀。——《诗·周南·卷耳》

    永矢弗谖。——《诗·卫风·考槃》

    且以永日。——《诗·唐风·山有枢》

    求永贞。——《周礼·大祝》

    永乃保之。——《仪礼·士冠礼》

    以永终誉。——《礼记·中庸》

    降年有永有不永。——《书·高宗彤日》

    斗南当日永,万物显光明。——《西游记》

    (4) 又如:永昼(长长的白天);永永(久远);永生(长生);永言(长言);永伤(长久忧伤悲痛);永思(长思,永怀);永夕(长夜);永日(长日,漫长的白天);永宅(长住永守);永安(长久稳固);永住(长住;长存);永命(长命);永巷(宫中长巷;长巷);永贞(长享正命);永宵(长夜);永逸(长久安逸);永岁(长寿);永路(长途,远路)

    动词

    (1) 游泳。“泳”的古字

    按:此“永”字,即潜行水中之“泳”字之初文。原从人在水中行,由文人做生意,故托以寄游泳之意…后人借用为长永,久而为借意所专,乃加水旁作“泳”以还其原。——高鸿缙《中国字例》

    (2) 延长

    资富能训,惟以永年。——《书·毕命》

    (3) 通“咏”。曼声。长吟,歌唱

    声依永,律和声。——《书·舜典》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诗·魏风·硕鼠》。郑笺:“永,歌也。”

    副词

    (1) 永久,永远

    匪报兮,永以为好也。——《诗·卫风》

    永奉陛下(永远伺候陛下)。——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与汝永别。——清· 林觉民《与妻书》

    人谋永福。

    保守也永旧。——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永别酒(死囚临刑前喝的酒);永怀(永远思念);永诀(长别,永不再见);永康(永久平安)

    英文翻译

    long, perpetual, eternal, forever

    方言集汇

    ◎ 粤语:wing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un3 jun1 [沙头角腔] jun1 [客语拼音字汇] yun1 yung1 [陆丰腔] jun3 [东莞腔] jun1 [宝安腔] jun1 [梅县腔] jun3 [海陆丰腔] run3 [台湾四县腔] jun3
    ◎ 潮州话:iong2[揭阳、潮阳]uê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八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于憬庚三合上聲合口三等yengx/hwankĭwɐŋ
    shǐ [shi]
    部首: 518
    笔画: 5
    五笔: TD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OK
    四角: 808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镝括羽之形。本义:箭)

    (2) 同本义。以竹为箭,以木为矢

    矢又谓之箭。——《释名》

    矢,弓弩矢也。——《说文》

    掌六弓、四弩、八矢法。——《周礼·司弓矢》

    矢,箭也。——《广雅》

    嗑得金矢,解得黄矢。——《易·噬》

    疾如锥矢。——《战国策·齐策》

    侍投则拥矢。——《礼记·少仪》

    既挟我矢。——《诗·小雅·吉日》

    矢以柘若棘。——《大戴礼记·投壶》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汉· 贾谊《过秦论》

    入于太亩,还矢先王。——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飞矢;矢石(箭和礧石。古代守城的武器);矢人(造箭的工匠);矢如雨下(箭像雨一样射来。极言其多);矢房(箭袋);矢书(战争中用箭射至敌方的文字);矢干(箭杆);矢锋(箭的尖端);矢镝;矢镞(箭头);矢刃(箭和刀。泛指兵器)

    (4) 古代投壶用的筹码

    主人奉矢。——《礼记·投壶》

    (5) 又如:矢跃(谓投壶时筹从壶中跳了出来。亦泛指投壶活动)

    (6) 几何学名词。弧弦之半径

    值弧与弦之半曰矢。——清· 戴震《句股割圜记上》

    (7) 通“屎”。人或动物排出的粪便

    杀而埋之马矢之中。——《左传·文公十八年》

    以筐盛矢。——《庄子·人间世》

    是人也,所谓以孤父之戈钃牛矢也。——《荀子·荣辱》

    顷之,三遗矢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毛泽东《送瘟神》

    动词

    (1) 通“誓”。发誓

    永矢弗谖。——《诗·卫风·考槃》

    夫子矢之曰……《论语·雍也》

    遗风令歌,永矢不愃。——《汉·平舆令薛君碑》

    (2) 又如:矢孤介(誓守清高不随世俗的品格);矢素志(立誓实现自己的夙愿);矢慎矢勤(立誓谨慎和勤勉);矢棋(棋艺高明的人);矢日(指着太阳发誓);矢心不二(立誓无二心);矢死(誓死);矢志不渝(立誓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矢盟(立誓);矢誓(立誓;盟誓);矢忠

    (3) 通“施”。施行

    矢其文德,洽此四国。——《诗·大雅·江汉》

    书曰:公矢鱼于棠。——《左传·隐公五年》

    (4) 又如:矢谋(施行计谋)

    (5) 陈述

    皋陶矢厥谟。——《书·大禹谟》

    (6) 又如:矢心(陈示衷心)

    (7) 陈列

    公矢鱼于棠。——《春秋·隐公五年》

    形容词

    (1) 直;正直,端正

    矢,直也。——《广雅》

    其直如矢。——《诗·小雅·小东》

    捍矢言而不纳。——潘岳《西征赋》

    (2) 又如:矢节(正直守节);矢夫(正直之臣);矢言(正直之言;直言,直说)

    英文翻译

    arrow, dart; vow, swear

    方言集汇

    ◎ 粤语:ci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ih1 [客语拼音字汇] si3 [陆丰腔] chi3 [宝安腔] ci1 ci3 | si3 [海陆丰腔] chi1 [客英字典] chi3 shi5 [东莞腔] si3 [梅县腔] she5
    ◎ 潮州话:s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旨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式視脂B開上聲開口三等脂Bsjiix/sjyyɕi
    [fu]
    部首: 312
    笔画: 5
    五笔: XJK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LLN
    四角: 550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象两根不平直之物,上以绳索束缚之,使之平直。本义:矫枉)

    (2) 同本义

    弗,矫也。——《说文》。徐灏注:“弗与弼音义同。凡弛弓,则以两弓相背而缚之,以正枉戾,所谓矫也。…阮太傅曰:弗字明是从弓。”

    (3) 违拗;拂逆

    诸君!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急逐弗失。——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4) 又如:弗声(不要出声)

    形、副词

    (1) 通“沸”( fèi)。泉水喷涌的样子

    其高工之民,修治苦窳之器,聚弗靡之财,蓄积待时而牟农夫之利。——《韩非子》

    汹涌彭湃,滭弗密汨。——《汉书·司马相如传》

    (2) 通“怫”。怫郁,不舒畅

    吾山平兮钜野溢,鱼弗郁兮柏冬日。——《汉书·沟洫志》

    (3) “弗”为“不”的同源字

    其言‘弗遇’何?——《公羊传·桓公十年》。注:“弗,不之深也。”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吕氏春秋·察今》

    台臣弗为理。——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4) 又如:弗招架(方言。不留神;疏忽);弗受用(方言。不舒服;患病);弗翻淘(方言。没有关系);弗识起倒(不知趣;不识好歹)

    名词

    (1) 笔

    笔,楚谓之聿, 吴谓之不律, 燕谓之弗。—— 清· 杭世骏《续方言》

    (2) 法国货币法郎的异译

    英文翻译

    not, negative

    方言集汇

    ◎ 粤语:fat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fut7 [海陆丰腔] fut7 [梅县腔] fut7 wut7 wut8 [宝安腔] fut7 [客语拼音字汇] fud5 fug5 [沙头角腔] fut7 [陆丰腔] fut8 [台湾四县腔] fu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八物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分勿入聲合口三等pĭuətpyot/piut
    xuān [xuan]
    部首: 226
    笔画: 11
    五笔: YEFC
    五行:
    仓颉: IVBME
    四角: 327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爰( yuán)声。本义:欺诈,欺骗)

    (2) 同本义

    谖,诈也。——《说文》

    谖,欺也。——《广雅》

    则上诈缓而弃其信。——《汉书·艺文志》

    虚造诈谖之策。——《汉书·息夫躬传》

    (3) 又如:谖言(华而不实的言辞)

    (4) 忘记,忘却,遗忘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诗·卫风·淇奥》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诗·卫风·伯兮》

    英文翻译

    forget; lie, cheat, deceive

    方言集汇

    ◎ 粤语:hyun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