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古代官名。掌管川泽的政令。
《礼记·月令》:“﹝季冬之月﹞乃命水虞渔师收水泉池泽之赋。”《国语·鲁语上》:“古者大寒降,土蛰发。水虞於是乎讲罛罶,取名鱼,登川禽。” 韦昭 注:“水虞,渔师也。掌川泽之禁令。”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官名。掌管川泽的政令。
引《礼记·月令》:“﹝季冬之月﹞乃命水虞渔师收水泉池泽之赋。”
《国语·鲁语上》:“古者大寒降,土蛰发。水虞於是乎讲罛罶,取名鱼,登川禽。”
韦昭注:“水虞,渔师也。掌川泽之禁令。”
水虞的网络释义
水虞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 2 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2) 同本义
水,准也。——《说文》
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释名》
积阴之寒气为水。——《淮南子·天文》
五行一曰水。——《书·洪范》
凡平原出水为大水。——《左传·桓公元年》
水曰清滌。——《礼记·曲礼》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3) 又如:水铫(烧水用的小型器具);水头儿(风波);水湿(水气;潮气);水蛊病(水臌病);水中丞(砚台旁边用来贮水磨墨的小水盂);水落归槽(比喻心里踏实安定);水喷桃花(比喻脸色好看);水镜先生(指三国时的司马徽,清明如水和镜);水陆杂陈(水陆毕陈。山珍海味一齐陈列出来);水廓(傍水之城廓);水涡(水中漩涡);水馆(临水的馆舍或驿站)
(4) 特指河流
在水之湄。——《诗·秦风·蒹葭》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水口(渡口);水汊(河的支流);水志(记载河道水系的书籍);水牒(指记述河道水系的文献);水谷(山间河沟);水尾(江河的末端);水老鼠(专在船上偷窃的贼);水事(关于江河水利的事宜);水禁(有关河川方面的禁令);水会(河流汇合处)
(6) 泛指一切水域
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唐· 李朝威《柳毅传》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7) 又如:水陆(佛教中的水陆道场);水泊(湖泽);水居(居住于水乡);水隍(水沟);水王(海的别称);水伯(传说中的水神;大河流);水宿(水上宿夜;水中住宿);水脉(水路,地下的伏流);水潦(因雨水过多而积在田地里的水或流于地面的水)
(8) 汁、液的通称 。如:水礼(果饵等礼物);水果糖(掺用果汁制成的糖果);墨水;口水;泪水;药水;汽水
(9) 大水;水灾
故尧 禹有九年之水, 汤有七年之旱。—— 汉· 晁错《论贵粟疏》
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10) 又如:水备(防止水患的设施);水墉(防洪墙)
(11) 星名 。如:水宿(星座名。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方列星七宿的总称)
(12) 官名 。如:水虞(古代官名。掌管川泽的政令);水官(掌管治水、征收鱼税的官)
(13) 货币中银的含量。银子的成色,转为货币兑换贴补金及汇费之称 。如:贴水;扣水;汇水;水丝(成色低劣的银子)
(14) 五行之一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书·洪范》
(15) 水生动植物 。如: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16) 旧指尼姑和娼妓的痛苦生活境遇 。如:水局(旧指妓院娼家);水客(跑码头的商人,也指人贩子)
(17) 额外收入或附加费用。又“发水”就是“发财”
(18) 指水军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19) 水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居住在贵州省
(20) 姓
动词
(1) 泅水,游泳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2) 又如:水式(指游水的技能);水行(谓游水);水事(指驾船、泅水之类的事情)
(3) 哄诱探询 。如:连水带拍,把他问的三心二意
(4) 用水测平
匠人建国,水地以县。——《周礼》
(5) 〈方〉∶不成功,败了
我这个月,水啦。——《伐木人传》
形容词
〈方〉∶马虎的,不负责任的
这个办事的太水了!事情没办妥,还损坏了一辆车子。——《常用东北方言词浅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ui3 [梅县腔] shui3 [沙头角腔] sui3 [客语拼音字汇] sui3 [陆丰腔] sui3 [东莞腔] sui3 [宝安腔] sui3 [客英字典] sui3 [海陆丰腔] su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水 | 式軌 | 書 | 脂B合 | 上聲 | 紙 | 合口三等 | 脂B | 止 | sjyix/sjwyy | ɕw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虍(
),吴声。虍,虎头。本义:神话传说中的兽名。即“驺虞”)(2) 同本义
虞,驺虞,白虎黑文,尾长于身,仁兽,食自死之肉。——《说文》
虞者,囿之司兽者也。——《贾子礼》
即鹿无虞。——《易·屯》
于嗟乎驺虞。——《诗·召南》
(3) 古代掌管山泽鸟兽的官吏
询于八虞。——《国语·晋语》
(4) 借指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虞而出之。——《史记·货殖列传》
(5) 又
虞不出则财匮。
到了二十多岁,学问成了,一切兵、农、礼、乐、工、虞、水、火之事,他提了头就知道尾。——《儒林外史》
虞人导前,鹰犬罗后。——马中锡《中山狼传》
(6) 又如:虞旗(又叫“虞旌”。虞人在汇集所获物时所用的旗帜);虞罗(原指掌山泽之虞人所张设的网罗);虞人(古官名。掌管山泽苑囿的官);虞师(古官名。掌管山泽之官);虞官(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吏)
(7) 古代一种祭祀名。既葬而祭叫虞,有安神之意
有司以几筵舍奠于墓左,反,日中而虞。——《左传》
(8) 又如:虞歌(即虞殡);虞殡(送葬歌曲);虞祭(祭名。葬后所行安神的祭名);虞主(虞祭时所立的神主)
(9) 朝代名。帝舜有天下之号
始于虞夏。—— 清· 黄宗羲《原君》
(10) 又
唐虞之世。
虞夏以来。——《史记·货殖列传》
(11) 又如:虞廷百兽率舞(传说尧任用舜时,凤凰飞来,百兽在宫廷前起舞。比喻太平盛世);虞书(《尚书》的一个组成部分。相传记载着唐尧、虞舜、夏禹等的事迹);虞唐(指上古人民康乐、政治清明的理想时代)
(12) 古国名
(13) 舜之先封于虞,故城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
(14) 夏禹封舜子商均于虞,为今河南省虞城县
(15) 乐趣或快乐 。如:虞乐(即娱乐);耳目之虞
(16) 山名
(17) 姓
动词
(1) 猜度;料想
用戒不虞。——《诗·大雅·抑》
不虞齐赵无兵援,将死城崩国已亡。——《秦倂六国平话》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左传·僖公四年》
(2) 又如:虞度(谋虑)
(3) 忧虑;忧患
等狄爷兵来,随军而进,方保无虞。——《八洞天》
戎狄弃甲而远遁,朝廷高枕而无虞。——唐· 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
(4) 准备,防范
以虞待不虞者。——《孙子·谋攻》
(5) 又如:虞卒(古代帝王狩猎时,担任围合禽兽的士兵);虞旅(守猎之军卒)
(6) 企望;期待
且日虞四邑之至也。——《左传》
(7) 又如:虞心(希冀之心;侥幸之心)
(8) 贻误;欺诈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
(9) 惊
悔吝者忧虞之象也。——《易·系辞上》
(10) 通“娱”
虞,安也。——《广雅》
虞吉。——《易·中孚》
虞于湛乐。——《国语·周语》
故许由虞乎颍阳。——《吕氏春秋·慎人》
三虞。——《逸周书·丰谋》。注:“虞,乐也。”
合好效欢虞泰一。——《汉书·礼乐志》
虞说耳目。——《汉书·王褒传》
(11) 又如:虞心(怡悦心情);虞说(娱悦);虞乐(娱乐);虞欢(娱欢)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2 ngiu2 ng2 [梅县腔] ngi2 ng2 [台湾四县腔] ngi2 ngiu2 ng2 [东莞腔] ngi2 [客英字典] ngi2 [陆丰腔] gni3 ngu3 [客语拼音字汇] ngi2 [宝安腔] ngi2
◎ 潮州话:ngo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虞 | 虞俱 | 疑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ngyo/ngiu | ŋĭ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