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草

shuǐ cǎo [ shui cao]
注音 ㄕㄨㄟˇ ㄘㄠ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水草 shuǐcǎo

(1) 几种禾草或禾草状植物中的一种,繁盛生长在潮湿地方的

water grass

(2) 任何漂浮水面或沉底的水生植物

waterweed

词语解释

  1. 亦作“ 水屮 ”。水和草。

    《吴子·治兵》:“夫马,必安其处所,适其水草,节其飢饱。”《魏书·崔浩传》:“若无水草,何以畜牧?又 汉 人为居,终不於无水草之地筑城郭、立郡县也。” 陈毅 《昆仑山颂》诗:“漠漠荒野人迹少,间有水草便人行。”

  2. 指有水源和草的地方。

    《史记·李将军列传》:“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汉书·赵充国传》:“勤劳而至,虏必商军进退,稍引去,逐水屮,入山林。”《宋书·鲜卑吐谷浑传》:“自 洮水 西南,极 白兰 ,数千里中,逐水草,庐帐居,以肉酪为粮。”

  3. 某些水生植物的通称。

    《礼记·祭统》:“水草之菹,陆产之醢。” 郑玄 注:“水草之菹,芹茆之属。”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 太原郡 东有 崖山 ……今山上多生水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八·水藻》:“藻,乃水草之有文者。” 鲁迅 《呐喊·社戏》:“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水屮”。

⒉ 水和草。

《吴子·治兵》:“夫马,必安其处所,适其水草,节其飢饱。”
《魏书·崔浩传》:“若无水草,何以畜牧?又汉人为居,终不於无水草之地筑城郭、立郡县也。”
陈毅《昆仑山颂》诗:“漠漠荒野人迹少,间有水草便人行。”

⒊ 指有水源和草的地方。

《史记·李将军列传》:“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
《汉书·赵充国传》:“勤劳而至,虏必商军进退,稍引去,逐水屮,入山林。”
《宋书·鲜卑吐谷浑传》:“自洮水西南,极白兰,数千里中,逐水草,庐帐居,以肉酪为粮。”

⒋ 某些水生植物的通称。

《礼记·祭统》:“水草之菹,陆产之醢。”
郑玄注:“水草之菹,芹茆之属。”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上》:“太原郡东有崖山 ……今山上多生水草。”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八·水藻》:“藻,乃水草之有文者。”
鲁迅《呐喊·社戏》:“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水草的国语词典

有水流和植物的地方。

如:「逐水草而居」。

水草的网络释义

水草 (植物)

  • 水草,拉丁文名Fimbristylis milliacea (L) Vahl.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水生植物指生理上依附于水环境、至少部分生殖周期发生在水中或水表面的植物类群。
  • 大型水生植物为除小型藻类以外所有水生植物类群。
  • 水草 (汉语词语)

  • 水草shuǐcǎo
  • (1) [water grass]∶几种禾草或禾草状植物中的一种,繁盛生长在潮湿地方的
  • (2) [waterweed]∶任何漂浮水面或沉底的水生植物
  • 1.(有水源和草的地方) water and grass
  • 2.(水生植物) waterweeds; water plants; aquatic plant; aquatic weed
  • 1.水和草。
  • 《吴子·治兵》:“夫马,必安其处所,适其水草,节其饥饱。”
  • 《魏书·崔浩传》:“若无水草,何以畜牧?又 汉 人为居,终不於无水草之地筑城郭、立郡县也。”
  • 陈毅《昆仑山颂》诗:“漠漠荒野人迹少,间有水草便人行。”
  • 2. 指有水源和草的地方。
  • 《史记·李将军列传》:“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
  • 《汉书·赵充国传》:“勤劳而至,虏必商军进退,稍引去,逐水屮,入山林。”
  • 《宋书·鲜卑吐谷浑传》:“自 洮水 西南,极白兰,数千里中,逐水草,庐帐居,以肉酪为粮。”
  • 明王铎《送袁环中(袁可立子)郎中奉使宁远饷军序》:“设伏兵疑使,彼不敢逐水草西窥,朔方庶几边境少事矣。”
  • 3. 某些水生植物的通称。
  • 《礼记·祭统》:“水草之菹,陆产之醢。”郑玄注:“水草之菹,芹茆之属。”
  •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上》:“ 太原郡 东有 崖山 ……今山上多生水草。”
  • 明李时珍(参考百度百科资料)《本草纲目·草八·水藻》:“藻,乃水草之有文者。”
  • 鲁迅《呐喊·社戏》:“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 水草的翻译

    英语: water plants, habitat with water source and grass
    德语: Seegras (S, Bio)​, Wasserpflanze (S, Bio)​
    法语: plantes aquatiques, habitat avec herbe et source d'eau

    水草造句

    长期逐水草而居的牧民现多已定居。
    在浩荡的死海海水中没有鱼虾、水草;海边也寸草不生。
    我的家乡土地肥沃,水草丰美,牛羊茁壮,人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草原上水草丰茂,牛羊茁壮。
    小鱼有的在水草中间游来游去,好像在捉迷藏;有的吐泡泡,好像在比谁吐得多。
    没话找话就招人讨厌,话说得没意思就让人觉得无聊,还不如听吵架提神。吵架骂仗是需要激情的。我发现,写文章的时候就像一匹套在轭具和辕木中的马,想到那片水草茂盛的地方去,却不能摆脱道路,更摆脱不了车夫的驾驭,所以走来走去,永远在这条枯燥的路面上。我向往草地,但每次走到的,却总是马厩。
    河里的水草纵横交错,看不清河底到底有什么。
    这片牧场水草充足茂盛。
    已经放手的风筝将继续悬挂在树梢,已经漂走的缎带将继续伪装成水草,黄昏的雨不会再扰乱谁的思路,不会了。
    漓江的水真绿啊,一丛丛水草在水底飘荡。
    清澈的和水,一眼便看见那吸附着尘土杂质的水草,它为和水做出了牺牲,小孩为它拂去尘埃,把绿交还给水草。
    江水悠悠地淌过,时间像一根箭似的射出来,水草里都有一种历史的积淀。
    一个美丽的水草造景展现在您的面前,会让您流连忘返。
    那里水草丰茂,牛羊肥壮。
    这种水草的繁殖能力很强,如果放任不管,他可以占据整个水面。
    青蛙把自己隐藏在水草里。
    您看,成群的野鸭有的在嬉戏,有的三三两两飞上天空,还有的在水中怡然自得的游来游去,温榆河畔的这片水草地成了名副其实的野鸭世界。
    而且,随着复方金钱草浓度的增加,一水草酸钙晶体生长抑制指数增大。
    山脚下的湖中,鱼儿自由自在,甩动着小巧的尾巴。一会儿,俯身凝望着绿油油的水草“跳舞”,一会儿,仰头观望着高大挺秀的白云山。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倒影着垂柳的丽妆,被湖面打湿的落叶,静静的躺在岸上。
    因为台军分散行动,至少有一个班的士兵没在爆炸范围之内,所以藏在大甲溪北岸水草丛中的卢鼎炫与柯良雄不得不放弃打扫战场的想法,按备用计划撤到南岸。

    汉字详情

    shuǐ [shui]
    部首: 434
    笔画: 4
    五笔: IIII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
    四角: 129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 2 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2) 同本义

    水,准也。——《说文》

    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释名》

    积阴之寒气为水。——《淮南子·天文》

    五行一曰水。——《书·洪范》

    凡平原出水为大水。——《左传·桓公元年》

    水曰清滌。——《礼记·曲礼》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3) 又如:水铫(烧水用的小型器具);水头儿(风波);水湿(水气;潮气);水蛊病(水臌病);水中丞(砚台旁边用来贮水磨墨的小水盂);水落归槽(比喻心里踏实安定);水喷桃花(比喻脸色好看);水镜先生(指三国时的司马徽,清明如水和镜);水陆杂陈(水陆毕陈。山珍海味一齐陈列出来);水廓(傍水之城廓);水涡(水中漩涡);水馆(临水的馆舍或驿站)

    (4) 特指河流

    在水之湄。——《诗·秦风·蒹葭》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水口(渡口);水汊(河的支流);水志(记载河道水系的书籍);水牒(指记述河道水系的文献);水谷(山间河沟);水尾(江河的末端);水老鼠(专在船上偷窃的贼);水事(关于江河水利的事宜);水禁(有关河川方面的禁令);水会(河流汇合处)

    (6) 泛指一切水域

    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唐· 李朝威《柳毅传》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7) 又如:水陆(佛教中的水陆道场);水泊(湖泽);水居(居住于水乡);水隍(水沟);水王(海的别称);水伯(传说中的水神;大河流);水宿(水上宿夜;水中住宿);水脉(水路,地下的伏流);水潦(因雨水过多而积在田地里的水或流于地面的水)

    (8) 汁、液的通称 。如:水礼(果饵等礼物);水果糖(掺用果汁制成的糖果);墨水;口水;泪水;药水;汽水

    (9) 大水;水灾

    故尧 禹有九年之水, 汤有七年之旱。—— 汉· 晁错《论贵粟疏》

    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10) 又如:水备(防止水患的设施);水墉(防洪墙)

    (11) 星名 。如:水宿(星座名。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方列星七宿的总称)

    (12) 官名 。如:水虞(古代官名。掌管川泽的政令);水官(掌管治水、征收鱼税的官)

    (13) 货币中银的含量。银子的成色,转为货币兑换贴补金及汇费之称 。如:贴水;扣水;汇水;水丝(成色低劣的银子)

    (14) 五行之一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书·洪范》

    (15) 水生动植物 。如: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16) 旧指尼姑和娼妓的痛苦生活境遇 。如:水局(旧指妓院娼家);水客(跑码头的商人,也指人贩子)

    (17) 额外收入或附加费用。又“发水”就是“发财”

    (18) 指水军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19) 水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居住在贵州省

    (20) 姓

    动词

    (1) 泅水,游泳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2) 又如:水式(指游水的技能);水行(谓游水);水事(指驾船、泅水之类的事情)

    (3) 哄诱探询 。如:连水带拍,把他问的三心二意

    (4) 用水测平

    匠人建国,水地以县。——《周礼》

    (5) 〈方〉∶不成功,败了

    我这个月,水啦。——《伐木人传》

    形容词

    〈方〉∶马虎的,不负责任的

    这个办事的太水了!事情没办妥,还损坏了一辆车子。——《常用东北方言词浅释》

    英文翻译

    water, liquid, lot5on, juice

    方言集汇

    ◎ 粤语:seoi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ui3 [梅县腔] shui3 [沙头角腔] sui3 [客语拼音字汇] sui3 [陆丰腔] sui3 [东莞腔] sui3 [宝安腔] sui3 [客英字典] sui3 [海陆丰腔] su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旨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式軌脂B合上聲合口三等脂Bsjyix/sjwyyɕwi
    cǎo [cao]
    部首: 301
    笔画: 9
    五笔: AJ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女性
    仓颉: TAJ
    四角: 4440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 )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2) 草本植物的总称

    艸,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汉书多以屮为之。——《说文》

    大草不生。——《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

    草食者羶。——《吕氏春秋·本味》

    草苴比而不芳。——《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 刘禹锡《陋室铭》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又如:除草;粮草(军用的粮食和草料);野草遍地;寸草不留;青草;牧草;茅草;草厅(草堂;厅堂);草莽(草丛。比喻无用的东西)

    (4) 指用作燃料、饲料的干草

    今又盛寒,马无稿草。——《资治通鉴》

    (5) 又如:草库伦(指围起来的草场);草料

    (6) 未开垦过的荒地

    垦草创邑,辟地生粟。——《韩非子·外储说》

    (7) 又如:草甸子(方言。长满野草的低湿地);草洼(低洼积水,野草丛生的地方);草间(民间);草茅危言(百姓对国政的剀切言论。草茅,指在野百姓;百姓论庙堂,恐有危险,故谓危言)

    (8) 文书的底稿;初稿

    吴中士人家藏其草。—— 宋· 洪迈《容斋续笔》

    (9) 又如:草藁(同草稿);起草;奏草(奏张的草稿);草本(原稿的底本)

    (10) 一种书写体 。如:章草;狂草;草行(书法中的行书兼草体)

    形容词

    (1) 粗糙;粗劣

    令人事无大小皆潦草过了。——《朱子类语·训门人》

    (2) 又如:草略(马虎,疏忽);草具(粗劣;粗劣的饭食);草酌(简便的筵席。多用作设宴请客的谦词);潦草(字不工整;不仔细;不认真)

    (3) 匆促,急促 。如:草蹙(匆促)

    动词

    (1) 割草,除草 。如:草薙(芟夷,像除草似的加以杀戮)

    (2) 创造;创立

    草,造也。——《广雅》

    天造草昧。——《易·屯》。虞注:“草,草创物也。”

    (3) 又如:草立(创立);草昧(创始;草创);草律(创制法律)

    (4) 草拟;起稿

    萧何草律。——《汉书·艺文志》。注:“创造之。”

    草立土德时历制度。——《汉书·任敖传》。注:“创始也。”

    召今草檄。——《南史·蔡景立传》

    (5) 又如:草立(创立);草制(拟订制书);草诏(草拟诏书);草表(草拟章奏)

    名词

    雌马 。也泛指母畜。如:草狗;草骡(牝骡)

    英文翻译

    grass, straw, thatch, herbs

    方言集汇

    ◎ 粤语:cou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au3 [客语拼音字汇] cau3 co3 [台湾四县腔] co3 cau3 [陆丰腔] co3 [海陆丰腔] co3 cau3 [客英字典] cau3 [宝安腔] cau3 [东莞腔] cau3 [梅县腔] cau3
    ◎ 潮州话:cau2 co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采老上聲開口一等tsʰɑuchaux/c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