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 2 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2) 同本义
水,准也。——《说文》
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释名》
积阴之寒气为水。——《淮南子·天文》
五行一曰水。——《书·洪范》
凡平原出水为大水。——《左传·桓公元年》
水曰清滌。——《礼记·曲礼》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3) 又如:水铫(烧水用的小型器具);水头儿(风波);水湿(水气;潮气);水蛊病(水臌病);水中丞(砚台旁边用来贮水磨墨的小水盂);水落归槽(比喻心里踏实安定);水喷桃花(比喻脸色好看);水镜先生(指三国时的司马徽,清明如水和镜);水陆杂陈(水陆毕陈。山珍海味一齐陈列出来);水廓(傍水之城廓);水涡(水中漩涡);水馆(临水的馆舍或驿站)
(4) 特指河流
在水之湄。——《诗·秦风·蒹葭》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水口(渡口);水汊(河的支流);水志(记载河道水系的书籍);水牒(指记述河道水系的文献);水谷(山间河沟);水尾(江河的末端);水老鼠(专在船上偷窃的贼);水事(关于江河水利的事宜);水禁(有关河川方面的禁令);水会(河流汇合处)
(6) 泛指一切水域
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唐· 李朝威《柳毅传》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7) 又如:水陆(佛教中的水陆道场);水泊(湖泽);水居(居住于水乡);水隍(水沟);水王(海的别称);水伯(传说中的水神;大河流);水宿(水上宿夜;水中住宿);水脉(水路,地下的伏流);水潦(因雨水过多而积在田地里的水或流于地面的水)
(8) 汁、液的通称 。如:水礼(果饵等礼物);水果糖(掺用果汁制成的糖果);墨水;口水;泪水;药水;汽水
(9) 大水;水灾
故尧 禹有九年之水, 汤有七年之旱。—— 汉· 晁错《论贵粟疏》
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10) 又如:水备(防止水患的设施);水墉(防洪墙)
(11) 星名 。如:水宿(星座名。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方列星七宿的总称)
(12) 官名 。如:水虞(古代官名。掌管川泽的政令);水官(掌管治水、征收鱼税的官)
(13) 货币中银的含量。银子的成色,转为货币兑换贴补金及汇费之称 。如:贴水;扣水;汇水;水丝(成色低劣的银子)
(14) 五行之一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书·洪范》
(15) 水生动植物 。如: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16) 旧指尼姑和娼妓的痛苦生活境遇 。如:水局(旧指妓院娼家);水客(跑码头的商人,也指人贩子)
(17) 额外收入或附加费用。又“发水”就是“发财”
(18) 指水军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19) 水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居住在贵州省
(20) 姓
动词
(1) 泅水,游泳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2) 又如:水式(指游水的技能);水行(谓游水);水事(指驾船、泅水之类的事情)
(3) 哄诱探询 。如:连水带拍,把他问的三心二意
(4) 用水测平
匠人建国,水地以县。——《周礼》
(5) 〈方〉∶不成功,败了
我这个月,水啦。——《伐木人传》
形容词
〈方〉∶马虎的,不负责任的
这个办事的太水了!事情没办妥,还损坏了一辆车子。——《常用东北方言词浅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ui3 [梅县腔] shui3 [沙头角腔] sui3 [客语拼音字汇] sui3 [陆丰腔] sui3 [东莞腔] sui3 [宝安腔] sui3 [客英字典] sui3 [海陆丰腔] su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水 | 式軌 | 書 | 脂B合 | 上聲 | 紙 | 合口三等 | 脂B | 止 | sjyix/sjwyy | ɕw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本义:虫名。《说文》:“虫也。”一说为龋虫) 远古夏部落领袖。姒姓,名文命,鲧之子
禹、 汤被之矣。(禹、汤(都)遭受过。传说夏禹曾经遭到九年水灾,商汤曾经遭到七年旱灾。被,遭受。)—— 汉· 贾谊《论积贮疏》
尧、 舜、 禹、 汤…皆应运而生者。——《红楼梦》
(2) 又如:禹功(夏禹治水的功绩);禹迹(相传夏禹治水,足迹遍于九州,后因称中国的疆域为禹迹);禹启(夏禹及其子启);禹鼎(大禹铸的铜鼎。象征国家的命运,代表九州,代表中国)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i3 [陆丰腔] ji3 [梅县腔] j3 [海陆丰腔] ri1 ri3 [东莞腔] ji3 [台湾四县腔] ji1 ji3 [宝安腔] ji3 [客语拼音字汇] y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羽 | 王矩 | 云 | 虞 | 上聲 | 麌 | 合口三等 | 遇 | 虞 | ĭu | yox/hiu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刀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古代兵器名)
(2) 同本义
刀,兵也。象形。——《说文》
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也。——《释名》
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唐· 崔国辅《从军行》
(3) 又如:刀枪;刀兵;刀瘢(刀伤的瘢痕)。
(4) 泛指用来斩、割、切、削、砍、铡的工具
中刑用刀锯。——《国语·鲁语》
有斧钺刀墨之民。——《国语·周语》
帝自捉刀立床头。——《世说新语·容上》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后汉书·列女传》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聊斋志异·狼三则》
(5) 又如:刀锯(古代的刑具。割刑用刀,刖刑用锯);刀环(刀头的环);刀墨(古黥刑。先用刀在额头上刻划,然后再染上墨);刀斧手(刽子手;又指持刀拿斧、准备捉拿后杀人的军士)
(6) 形状像刀的东西 。如:冰刀;刀圭(指古代量取药物的小匙)
(7) 即刀币 ,中国的一种古钱币,其形如刀
余刀布。——《荀子·荣辱》。注:“钱也。”
及金刀龟贝。——《汉书·食货志》。注:“谓钱币也。利于刀”。注:“名钱为刀者,以其利于民也。”
(8) 又如:刀儿(古代钱币的通称。因其形状如刀,故有此称)
(9) 通“舠”。小船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诗·卫风·河广》
(10) 姓
量词
通常以一百张(一百页)纸为一刀 。如:我买了两刀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do1 [客英字典] dau1 do1 [台湾四县腔] do1 dau1 [梅县腔] dau1 [海陆丰腔] do1 dau1 [客语拼音字汇] dau1 do1 [宝安腔] dau1 [沙头角腔] dau1 [东莞腔] dau1
◎ 潮州话:do1 (to)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刀 | 都勞 | 端 | 豪 | 平聲 | 豪 | 開口一等 | 豪 | 效 | tau | tɑ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