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泄不漏

shuǐ xiè bù lòu [ shui xie bu lou]
注音 ㄕㄨㄟˇ ㄒ一ㄝˋ ㄅㄨˋ ㄌㄡ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犹言滴水不漏。形容说话慎密。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回:“小小国都,城不高,池不深,被三国兵车,密密扎扎围得水泄不漏,城内好王害怕。”

成语用法

水泄不漏作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引证解释

⒈ 犹言滴水不漏。形容说话慎密。

《金瓶梅词话》第四回:“鄆哥道:‘你正是马蹄刀,水杓里切菜,水泄不漏,半点儿也没多落在地。’”

水泄不漏的网络释义

水泄不漏

  • 水泄不漏,汉语成语,读音shuǐ xiè bù lòu,犹言滴水不漏。形容说话慎密。
  • 水泄不漏造句

    石头现在牛了啊,这招呼打的水泄不漏啊。
    芬语集团那么大的集团、服务器,她的网络部仅仅需要两个人就可以防的水泄不漏。
    随着他的喝声,百多名汉子统统从腰间抽出片刀,瞬间就把沈辉一众给围了个水泄不漏。
    记者把戈壁监狱门口围堵得水泄不漏。
    他刚暗自摇完头,不多时,一名年纪约莫在三十左右的大汉持刀走了进来,身后跟着数百小弟一呼啦涌进了酒吧,瞬间把青年围的水泄不漏。
    围栏屏障之外突然传来了轰击的声音,元邈山并不是一个人来的,他带来了原始之城的城卫军,数千强者将这里包围的水泄不漏,而且还有元雪儿的统领。
    他那即使在水泄不漏的防守中也能找到漏洞的能力,将使那些有意于他却不够大方积极的俱乐部后悔不已。
    李胖子看了眼把自己围的水泄不漏的混混,说话间、他的右手习惯性的小幅度挥了挥。

    汉字详情

    shuǐ [shui]
    部首: 434
    笔画: 4
    五笔: IIII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
    四角: 129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 2 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2) 同本义

    水,准也。——《说文》

    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释名》

    积阴之寒气为水。——《淮南子·天文》

    五行一曰水。——《书·洪范》

    凡平原出水为大水。——《左传·桓公元年》

    水曰清滌。——《礼记·曲礼》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3) 又如:水铫(烧水用的小型器具);水头儿(风波);水湿(水气;潮气);水蛊病(水臌病);水中丞(砚台旁边用来贮水磨墨的小水盂);水落归槽(比喻心里踏实安定);水喷桃花(比喻脸色好看);水镜先生(指三国时的司马徽,清明如水和镜);水陆杂陈(水陆毕陈。山珍海味一齐陈列出来);水廓(傍水之城廓);水涡(水中漩涡);水馆(临水的馆舍或驿站)

    (4) 特指河流

    在水之湄。——《诗·秦风·蒹葭》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水口(渡口);水汊(河的支流);水志(记载河道水系的书籍);水牒(指记述河道水系的文献);水谷(山间河沟);水尾(江河的末端);水老鼠(专在船上偷窃的贼);水事(关于江河水利的事宜);水禁(有关河川方面的禁令);水会(河流汇合处)

    (6) 泛指一切水域

    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唐· 李朝威《柳毅传》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7) 又如:水陆(佛教中的水陆道场);水泊(湖泽);水居(居住于水乡);水隍(水沟);水王(海的别称);水伯(传说中的水神;大河流);水宿(水上宿夜;水中住宿);水脉(水路,地下的伏流);水潦(因雨水过多而积在田地里的水或流于地面的水)

    (8) 汁、液的通称 。如:水礼(果饵等礼物);水果糖(掺用果汁制成的糖果);墨水;口水;泪水;药水;汽水

    (9) 大水;水灾

    故尧 禹有九年之水, 汤有七年之旱。—— 汉· 晁错《论贵粟疏》

    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10) 又如:水备(防止水患的设施);水墉(防洪墙)

    (11) 星名 。如:水宿(星座名。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方列星七宿的总称)

    (12) 官名 。如:水虞(古代官名。掌管川泽的政令);水官(掌管治水、征收鱼税的官)

    (13) 货币中银的含量。银子的成色,转为货币兑换贴补金及汇费之称 。如:贴水;扣水;汇水;水丝(成色低劣的银子)

    (14) 五行之一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书·洪范》

    (15) 水生动植物 。如: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16) 旧指尼姑和娼妓的痛苦生活境遇 。如:水局(旧指妓院娼家);水客(跑码头的商人,也指人贩子)

    (17) 额外收入或附加费用。又“发水”就是“发财”

    (18) 指水军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19) 水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居住在贵州省

    (20) 姓

    动词

    (1) 泅水,游泳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2) 又如:水式(指游水的技能);水行(谓游水);水事(指驾船、泅水之类的事情)

    (3) 哄诱探询 。如:连水带拍,把他问的三心二意

    (4) 用水测平

    匠人建国,水地以县。——《周礼》

    (5) 〈方〉∶不成功,败了

    我这个月,水啦。——《伐木人传》

    形容词

    〈方〉∶马虎的,不负责任的

    这个办事的太水了!事情没办妥,还损坏了一辆车子。——《常用东北方言词浅释》

    英文翻译

    water, liquid, lot5on, juice

    方言集汇

    ◎ 粤语:seoi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ui3 [梅县腔] shui3 [沙头角腔] sui3 [客语拼音字汇] sui3 [陆丰腔] sui3 [东莞腔] sui3 [宝安腔] sui3 [客英字典] sui3 [海陆丰腔] su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旨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式軌脂B合上聲合口三等脂Bsjyix/sjwyyɕwi
    xiè,yì [xie,yi]
    部首: 331
    笔画: 8
    五笔: IAN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PT
    四角: 3411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世声。本义:泄水。在江西)

    (2) 假借为“歇”。发泄;发散

    运物之泄也。——《庄子·山木》。司马注:“发也。”

    穷岫泄云。——左思《魏都赋》。注:“犹出也。”

    宗气泄也。——《素问·平人气象论》。注:“谓发泄也。”

    精泄于目。——《淮南子·本经》

    惠此中国,俾民忧泄。——《诗·大雅·民劳》

    蓄泄数千载。——李白《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

    (3) 又如:泄宣(宣泄,宣露);泄冤(表白或洗雪冤屈);泄写(宣泄,倾吐。写,同“泻”)

    (4) 排出

    振河海而不洩。——《礼记·中庸》

    泻出于两峰之间。——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5) 又如:泄洪;泄水道;泄水坝;泄水闸

    (6) 腹泻

    金郁泄之。——《素问·六元正经大论》。注:“谓渗泄也。”

    (7) 又如:泄溺(大小便);泄下(水泻,腹泻);泄利(泄痢。水泻;痢疾。利,通“痢”);泄注(腹泻);泄药(泄剂。泻药)

    (8) 泄漏;泄露

    言若泄臣不获死。——《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阴重不泄。——《史记·万石张叔传》

    (9) 又如:泄了陶(露了底);泄口(谓言语泄露);泄风(泄漏消息)

    (10) 物体由孔穴或缝中滴下、透出或掉出

    落泪便如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1) 又如:泄涕(犹流泪)

    (12) 混杂 。如:泄用(混合);泄横(纷杂飞散)

    (13) 通“殜”。狎侮;轻慢

    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孟子·离娄下》

    憍泄者,人之殃也。——《荀子·荣辱》

    (14) 又如:泄慢(轻慢);泄渎(轻慢,亵渎)

    名词

    (1) 病症名 。如:泄风(中医病症名)。

    (2) 指风邪久入腠理间,以致出现汗泄不止、口干、身痛的病症

    (3) 皮肤长小疙瘩并有瘙痒的病症

    英文翻译

    leak; vent; flow; reveal

    方言集汇

    ◎ 粤语:jai6 sit3
    ◎ 客家话:[东莞腔] set7 [宝安腔] set7 | ji3 [客语拼音字汇] xiab5 xiad5 [台湾四县腔] ji3 siet7 [客英字典] ji5 [海陆丰腔] ri3 siet7 [梅县腔] siet7 j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三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餘制祭A開去聲開口三等祭Ajed/jeyjĭɛi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lòu [lou]
    部首: 331
    笔画: 14
    五笔: INF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SMB
    四角: 37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屚( lòu)声。本义:漏壶的简称。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2) 同本义

    漏尽钟鸣,箭驰风追。——《马稚暨妻张氏墓志》

    漏,以铜受水,刻节。——《说文》。按:这就是铜壶滴漏的“漏”。

    晷漏肃唱。——《文选·左思·魏都赋》

    漏刻,谓以筒受水,刻节,昼夜百刻也。——《华严经音义下引文字集略》

    (3) 又如:漏下(漏刻的水面已经下落);漏永更长(比喻深夜);漏尽钟鸣(黎明时分);漏夜(深夜);漏板(古代报更用的铜板);漏刻(古计时器)

    (4) 孔隙,孔穴;漏洞

    禹耳参漏。——《淮南子·修务》

    (5) 又如:漏目(漏洞);漏眼(漏洞,毛病);漏窗(具有各种漏空图案的窗孔);漏风掌(漏风的巴掌。五指分开的巴掌)

    (6) 破绽 。如:漏子

    (7) 时刻,时间

    二岁余,贤传漏在殿下。——《汉书·佞幸传·董贤》。注:“传漏,奏时刻。”

    (8) 病名。流脓、流血不能收口的病 。如:痔漏;崩漏

    (9) 通“蝼”。臭味

    马黑脊而般臂,漏。——《礼记·内则》

    动词

    (1) 房顶漏雨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漏天(如天泻漏);漏屋(漏雨的房屋)

    (3) 泄露;泄密

    今为人主而漏其群臣之语。——《韩非子》

    (4) 又如:漏师(泄漏军中的机密大事);漏语(泄漏机密);漏露(泄露);漏信(走漏消息)

    (5) 遗漏;疏忽

    号为罔漏吞舟之鱼。——班固《汉书》

    (6) 又如:漏刃(从刀下漏过);漏名(谓在贺新天子即位的册牒上的漏署姓名);漏略(遗漏疏忽);漏逸(遗漏阙失);漏迹(遗漏的痕迹);漏夺(漏脱)

    (7) 逃脱;逃避 。如:漏网

    (8) 诱骗;引诱

    因此特说些风话,漏你下手。——《水浒传》

    (9) 遮,藏

    当初也无定无媒证,做的来藏头漏影。——元·佚名《鸳鸯被》

    形容词

    (1) 简陋 。如:漏屋(简陋的房屋);漏败(简陋破败)。漏星堂(比喻破屋)

    (2) 通“陋”。狭小

    虽隐於穷阎漏屋。——《荀子·儒效》

    英文翻译

    leak, drip; funnel; hour glass

    方言集汇

    ◎ 粤语:la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eu6 [东莞腔] leu3 [沙头角腔] lieu5 [梅县腔] leu5 [陆丰腔] leu6 [客语拼音字汇] leu4 [台湾四县腔] leu5 [宝安腔] liu3 [客英字典] leu5
    ◎ 潮州话:lau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五十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盧候去聲開口一等ləuluh/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