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师

shuǐ shī [ shui shi]
繁体 水師
注音 ㄕㄨㄟˇ ㄕ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水师 shuǐshī

(1) 水军

可克日于玄武湖大阅水师,并巡 右,讲武校猎。——《宋书·武帝纪》
navy

(2) 船工;渔夫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苏轼《石钟山记》
boatman

词语解释

  1. 古代以水为名的官长。

    《左传·昭公十七年》:“ 共工氏 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

  2. 周 朝官名。

    《国语·周语中》:“火师监燎,水师监濯。” 韦昭 注:“水师掌水,监涤濯之事也。”

  3. 指水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夸饰》:“孌彼 洛神 ,既非罔两;惟此水师,亦非魑魅。”

  4. 水军。

    明 陈子龙 《募练水师疏》:“题为臣乡募练水师,共资守御,以示鼓舞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天津水师》:“ 宪皇帝 念 津门 附近京畿,海防綦重,因设 满洲 水师都统一员,副都统二员……然 满 兵虽雄健,不利水师。” 凌力 《星星草》第二六章四:“ 巴里尔 水师官指挥着六艘 法国 炮舰鱼贯地驰进 南运河 。”

  5. 船夫;渔夫。

    汉 王符 《潜夫论·赞学》:“水师泛轴,解维则溺。” 唐 柳宗元 《问答·晋问》:“巨舟轩昂,仡仡廻环,水师更呼,声裂 商 颜。” 宋 苏轼 《百步洪》诗之一:“水师絶叫鳧雁起,乱石一綫争磋磨。”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以水为名的官长。

《左传·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

⒉ 周朝官名。

《国语·周语中》:“火师监燎,水师监濯。”
韦昭注:“水师掌水,监涤濯之事也。”

⒊ 指水神。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夸饰》:“孌彼洛神,既非罔两;惟此水师,亦非魑魅。”

⒋ 水军。

明陈子龙《募练水师疏》:“题为臣乡募练水师,共资守御,以示鼓舞事。”
清昭槤《啸亭杂录·天津水师》:“宪皇帝念津门附近京畿,海防綦重,因设满洲水师都统一员,副都统二员……然满兵虽雄健,不利水师。”
凌力《星星草》第二六章四:“巴里尔水师官指挥着六艘法国炮舰鱼贯地驰进南运河。”

⒌ 船夫;渔夫。

汉王符《潜夫论·赞学》:“水师泛轴,解维则溺。”
唐柳宗元《问答·晋问》:“巨舟轩昂,仡仡廻环,水师更呼,声裂商颜。”
宋苏轼《百步洪》诗之一:“水师絶叫鳧雁起,乱石一綫争磋磨。”

水师的国语词典

职官名。以水为官名的官员。

水师的网络释义

水师

  • 水师包括多种含义:1、古代管理水路的官名;2、民间接骨医生;3、水军,兵种之一;4、一种水神;5、水手。
  • 水师造句

    深谙海事谈不上,只是略知皮毛,北洋水师有丁大人等人之谋,邓大人等人之勇足以!
    气派风水师南宫志雄应用气派风水击败突厥尸旅和青风寨叛军。
    历史学者徐晓望描述,新任福建巡抚南居益命令福建水师在澎湖北部的吉贝屿登陆,突入镇海港,筑城防御,荷兰人不得已退守风柜城。
    大大小小的风水师培训班也在各地或隐或现,和所有职业培训相似的是,风水师培训结束后也会颁发“高级风水师”证书,那这个证书是不是真的有用?
    大仙哥哥,他俩生前是‘水师’,医术是一等一的好呢,他俩说能起死人肉白骨,留着有用。
    对水师的不法行为,官府不断给予惩罚并下令整顿,但是违法违规现象仍然此起彼伏。
    现在的很多人家造房子,选墓地都会请来风水师傅看一下,看看房子造在哪里才能大富大贵,看看祖坟选得位置好不好,会不会人丁兴旺,风调雨顺。
    至于宜兰栖兰山庄蒋介石行馆,居高临下看着田古尔溪、多望溪、兰阳溪三溪汇流,一直被风水师称为“福地”。
    水师的洋员们,则对这支军队不断的打量并小声议论,既震惊又好奇,汉纳根思索一会儿,从队列里出来,用荒腔走板的官话对赵承业道“尊敬的赵将军,我能问个问题么?”。
    "日本狡焉思逞,更甚于西洋诸国,今之所以谋创水师不遗余力者,大半为制驭日本起见。
    吾家近有二婢,一嫁蒋金田,一嫁韩浦臣,皆长江水师营中实缺武员也。
    一个萝卜一个坑,赵帅这边好像也没空位吧?朝廷将来自然是要重建水师的,我等累世国恩,自古忠臣不事二主。
    水师和红旗对抗,无非应卯敲钟而已。
    命相馆生意顺风顺水,大概做了四五年的时候,彭钟桦开始收弟子,并有意吸纳各地不同的风水师,按照保他们各自的专长进行包装。
    而水师在船上加配营兵的作法虽是海陆杂烩前所未闻,却也颇有启发。
    光绪六年七月,清政府创办海军,鸿章在天津奏立北洋水师学堂,聘请英、俄水师官兵在津沽会考水师学堂学生,使将校尽取诸生中。
    面对清廷广州将军张鸣歧与水师提督李准会审,根据相关记载,林觉民“侃侃而谈,畅论世界大势,以笔立言,立尽两纸,书至激烈处,解衣磅礴,以手捶胸”。
    当天晚上,新堤卫队营偷袭清军水师营,各地自立军二千多人纷纷响应,自力军的黄绫旗“插遍全市”。
    风水师百万唐三彩马放门口遭邻居古董师偷搬。
    辞官隐居期间,一是在湖口水师昭忠祠旁边建厅,遍栽梅花,号称“梅花坞”。

    汉字详情

    shuǐ [shui]
    部首: 434
    笔画: 4
    五笔: IIII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
    四角: 129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 2 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2) 同本义

    水,准也。——《说文》

    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释名》

    积阴之寒气为水。——《淮南子·天文》

    五行一曰水。——《书·洪范》

    凡平原出水为大水。——《左传·桓公元年》

    水曰清滌。——《礼记·曲礼》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3) 又如:水铫(烧水用的小型器具);水头儿(风波);水湿(水气;潮气);水蛊病(水臌病);水中丞(砚台旁边用来贮水磨墨的小水盂);水落归槽(比喻心里踏实安定);水喷桃花(比喻脸色好看);水镜先生(指三国时的司马徽,清明如水和镜);水陆杂陈(水陆毕陈。山珍海味一齐陈列出来);水廓(傍水之城廓);水涡(水中漩涡);水馆(临水的馆舍或驿站)

    (4) 特指河流

    在水之湄。——《诗·秦风·蒹葭》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水口(渡口);水汊(河的支流);水志(记载河道水系的书籍);水牒(指记述河道水系的文献);水谷(山间河沟);水尾(江河的末端);水老鼠(专在船上偷窃的贼);水事(关于江河水利的事宜);水禁(有关河川方面的禁令);水会(河流汇合处)

    (6) 泛指一切水域

    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唐· 李朝威《柳毅传》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7) 又如:水陆(佛教中的水陆道场);水泊(湖泽);水居(居住于水乡);水隍(水沟);水王(海的别称);水伯(传说中的水神;大河流);水宿(水上宿夜;水中住宿);水脉(水路,地下的伏流);水潦(因雨水过多而积在田地里的水或流于地面的水)

    (8) 汁、液的通称 。如:水礼(果饵等礼物);水果糖(掺用果汁制成的糖果);墨水;口水;泪水;药水;汽水

    (9) 大水;水灾

    故尧 禹有九年之水, 汤有七年之旱。—— 汉· 晁错《论贵粟疏》

    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10) 又如:水备(防止水患的设施);水墉(防洪墙)

    (11) 星名 。如:水宿(星座名。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方列星七宿的总称)

    (12) 官名 。如:水虞(古代官名。掌管川泽的政令);水官(掌管治水、征收鱼税的官)

    (13) 货币中银的含量。银子的成色,转为货币兑换贴补金及汇费之称 。如:贴水;扣水;汇水;水丝(成色低劣的银子)

    (14) 五行之一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书·洪范》

    (15) 水生动植物 。如: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16) 旧指尼姑和娼妓的痛苦生活境遇 。如:水局(旧指妓院娼家);水客(跑码头的商人,也指人贩子)

    (17) 额外收入或附加费用。又“发水”就是“发财”

    (18) 指水军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19) 水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居住在贵州省

    (20) 姓

    动词

    (1) 泅水,游泳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2) 又如:水式(指游水的技能);水行(谓游水);水事(指驾船、泅水之类的事情)

    (3) 哄诱探询 。如:连水带拍,把他问的三心二意

    (4) 用水测平

    匠人建国,水地以县。——《周礼》

    (5) 〈方〉∶不成功,败了

    我这个月,水啦。——《伐木人传》

    形容词

    〈方〉∶马虎的,不负责任的

    这个办事的太水了!事情没办妥,还损坏了一辆车子。——《常用东北方言词浅释》

    英文翻译

    water, liquid, lot5on, juice

    方言集汇

    ◎ 粤语:seoi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ui3 [梅县腔] shui3 [沙头角腔] sui3 [客语拼音字汇] sui3 [陆丰腔] sui3 [东莞腔] sui3 [宝安腔] sui3 [客英字典] sui3 [海陆丰腔] su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旨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式軌脂B合上聲合口三等脂Bsjyix/sjwyyɕwi
    shī [shi]
    部首: 318
    笔画: 6
    五笔: JGMH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LLMB
    四角: 210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币,从垖。垖( duī)是小土山,帀( )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2) 同本义

    师,二千五百人为师。——《说文》

    王乃犬巡六师。——《书·伪泰誓》

    陈师鞠旅。——《诗·小雅·采芑》

    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周礼·地官·小司徒》

    (3) 师今为隶属于军的单位,下辖若干旅或团

    (4) 泛指军队

    十年春,齐师伐王。——《左传·庄公十年》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汉· 贾谊《过秦论》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 晋人御师必于 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又如:水师(水军);挥师(指挥并带领军队);师旅(军队的通称,亦用来指战争);师船(师舶,兵船,兵舰);师老(军队疲劳,士气低落,战斗力衰弱);师吏(军吏);师令(军令);师干(本指军队的防御力量。后指军队);师禁(军队的禁令)

    (6) 军师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论语·先进》

    (7) 民众,徒众

    溥彼韩城, 燕师所完。——《诗·大雅·韩奕》

    师,众也。——《尔雅》

    师锡帝曰。——《书·尧典》

    天子所都曰京师。地下之众者,莫过于水,地上之众者,莫过于人,京大师众也。

    (8) 又如:师锡(众人的意见;舆论)

    (9) 古代行政区划单位

    八家而为邻,三邻而为朋,三朋而为里,五里而为邑,十邑而为都,十都而为师,州十有二师焉。——《尚书大传》

    (10) 老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1) 又如:师儒(乡里教人道艺的人);师生关系;师风(老师的风度);师台(对老师的尊称);师保(负责教导贵族子弟的官);师课(由书院负责人主持的对学生进行的月考)

    (12) 对僧、尼、道士的尊称 。如:师太(对年长尼姑的尊称);师丈(对老僧的尊称);师姑堂(尼姑庵);师婆(巫婆);师哥(寺院中伺候客人的小和尚);师娘(巫婆);师巫(巫师);师姥(巫婆);师姨(比丘尼。即女僧)

    (13) 长,首领

    甸师,下士二人。——《周礼》

    (14) 亦以称专司一事的神道或官员

    (15) 首都,京城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后汉书·张衡传》

    (16) 擅长某种技术或在某个领域里有特殊技能的人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宋·  苏轼《石钟山记》

    (17) 又如:工程师;医师;厨师;技师;师工(技工。亦指厨师与烧火工人);师家(师傅门下)

    (18) 乐师;乐官

    师旷鼓琴。——《盐铁论·相刺》

    (19) 又如:师工(古称主事制曲奏乐的人。即乐师);师襄(春秋卫国的乐官)

    (20) 学习的榜样 。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1) 姓

    动词

    (1) 效法;学习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师古(效法古代);师仰(师法敬仰);师师(互相效法);师式(学习或效法的典范);师效(效法)

    (3) 出兵征伐,进军

    若国作民而师田行役之事。——《周礼·地官·州长》

    (4) 又如:师祭(古代军队出兵时所行祭祀祈祷之礼);师期(出师的日期)

    英文翻译

    teacher, master, specialist

    方言集汇

    ◎ 粤语:si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