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铜

yǎng huà tóng [yang hua tong]
繁体 氧化銅
注音 一ㄤˇ ㄏㄨㄚˋ ㄊㄨㄥˊ

词语释义

化学式cuo。黑色粉末或晶体。溶于酸、氨水等,不溶于水、乙醇。在加热时可被氢、氨气还原成铜。由硝酸铜灼烧而得。可用作瓷器、玻璃、釉的颜料,有机反应的催化剂和氧化剂,还可制铜盐、烟火等。

氧化铜的国语词典

由碱式碳酸铜或硝碳铜燃烧制得的黑色粉末。不溶于水,而溶于酸,受热不变化。与碳或氢共热后,被还原为金属铜,故可当成氧化剂。亦可用作玻璃和瓷器的著色剂、油类的脱硫剂、有机合成的催化剂。

氧化铜的网络释义

氧化铜

  • 氧化铜(cupric oxide),化学式CuO。是一种铜的黑色氧化物,略显两性,稍有吸湿性。相对分子质量为79.545,密度为6.3~6.9 g/cm,熔点1026℃。
  • 不溶于水和乙醇,溶于酸、氯化铵及氰化钾溶液,氨溶液中缓慢溶解,能与强碱反应。氧化铜主要用于制人造丝、陶瓷、釉及搪瓷、电池、石油脱硫剂、杀虫剂,也供制氢、催化剂、绿色玻璃等用。
  • 汉字详情

    yǎng [yang]
    部首: 426
    笔画: 10
    五笔: RNUD
    五行:
    吉凶:
    仓颉: ONTQ
    四角: 80517

    详细解释

    名词

    一种非金属元素,原子序数8,主要是两价,一般是无色无嗅无味不可燃的双原子气体,稍溶于水,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以游离状态存在于空气中,按体积计,空气含氧达21%,并以化合状态存在于水、大多数普通岩石、矿物(例如氧化物、硅酸盐、碳酸盐),以及多种多样的有机化合物(例如醇、酸、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 ——元素符号O

    英文翻译

    oxygen

    方言集汇

    ◎ 粤语:joeng5
    ◎ 客家话:[宝安腔] jong1 [客语拼音字汇] yong1
    ◎ 潮州话:iang2

    宋本广韵

    huà,huā [hua]
    部首: 221
    笔画: 4
    五笔: WX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P
    四角: 24210

    详细解释

    huā

    动词

    (1) 用掉、耗费。同“花” 。如:化钱;化工夫

    (2) 另见 huà

    huà

    动词

    (1) (古字为“匕”。会意。甲骨文,从二人,象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本义:变化,改变)

    (2) 同本义

    匕,变也。——《说文》。徐灏曰:“匕化古今字。”

    知变化之道。——《易·系辞传》。虞注:“在阳称变,在阴称化,四时变化。” 荀注:“春夏为变,秋冬为化,坤化为物。”

    和故百物化焉。——《礼记·乐记》

    若欲其化也。——《周礼·柞氏》。注:“犹生也。”

    状态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荀子·正名》。注:“化者改旧形之名。”

    胜败若化。——《国语·晋语》。注:“言转化无常也。”

    因时而化。——《吕氏春秋·察今》

    终不能化。——《史记·货殖列传》

    身化促织。——《聊斋志异·促织》

    而骨化石。——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化现(变化);化心(改变其心性);化先(四时变化之始);化治(变化治理)

    (4) 教化

    化,教行也。——《说文》。段注:“上匕之而下从匕谓之化。”

    以礼乐合天地之化。——《周礼·大宗伯》

    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羽也,谓之化。——《荀子·七法篇》

    神则能化矣。——《荀子·不苟篇》

    变则化。——《礼记·中庸》

    淳淳乎纯谨畏化。——《吕氏春秋·士容》。注:“教也。”

    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意也。——杨恽《报孙会宗书》

    (5) 又如:化声(因推行教化而有声誉);化行(教化播扬于某地);化诲(开导教诲);化雨(比喻善于施教,犹如雨水滋润植物一样);化作(化育生成);化物(化育外物);化胎(化育成胎);化气(化育之气);化光(德化光大);化向(受德化而归顺);化流(德化传布)

    (6) 感化;转变人心

    正月实来化我也。——《公羊传·桓公六年》。注:“行过无礼谓之化。”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邹阳《狱中梁王书》

    (7) 又如:化俗(化民成俗,改善习俗);化物(感化外物);化服(感化顺服);化盗(感化盗贼使为良民)

    (8) 募化

    你去那里化些斋吃。——《西游记》

    (9) 又如:化饭(化斋);化布施(即化缘。佛教用语。募化钱粮);化钱(募化钱财);化斋(僧道向人募化斋饭)

    (10) 用火烧 。如:化人场(化人厂。即火葬场);火化

    (11) 消化;领会,融会贯通

    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庸言》

    (12) 又如:化食;食古不化

    (13) 死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晋· 陶渊明《读山海经》

    惟君平昔,聪明绝人,今虽化去,夫岂无物!——唐· 刘禹锡《祭柳员外文》

    (14) 消除,去掉

    以化腥臊。——《韩非子·五蠹》

    名词

    (1) 习俗,风气

    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汉书》

    (2) 造化。自然的功能

    修短随化。——王羲之《兰亭集序》

    (3) 又如:化力(造化之力);化元(造化的本原);化功(造化之功);化儿(造化小儿)

    (4) 化学 。如:数理化

    后缀词

    (1) 使成为,使变成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面,以构成动词。如:绿化;电气化;现代化

    (2) 另见 huā

    英文翻译

    change, convert, reform; -ize

    方言集汇

    ◎ 粤语:faa3
    ◎ 客家话:[梅县腔] fa5 [海陆丰腔] fa5 [客英字典] fa5 [宝安腔] fa5 [客语拼音字汇] fa4 [陆丰腔] fa5 [沙头角腔] fa5 [台湾四县腔] fa5 [东莞腔] fa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呼霸麻二合去聲合口二等hruah/xoahpi
    tóng [tong]
    部首: 506
    笔画: 11
    五笔: QMG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OPBMR
    四角: 877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同声。本义:金属名,古称赤金)

    (2) 同本义

    铜,赤金也。——《说文》

    章山之铜,所谓丹阳铜也。今世有白铜,盖点化为之,非其本质。——《汉书·货殖列传》

    以精铜铸成。——《后汉书·张衡传》

    首衔同凡。

    (3) 以一价和二价为主的金属元素,有延性和展性,是热和电最佳导体之一,是唯一的能大量天然产出的金属,也存在于各种矿石(例如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赤铜矿和孔雀石)中,能以金属状态及黄铜、青铜和其他合金的形态用于工业、工程技术和工艺上。如:铜山(出产铜矿的山);铜花(铜屑);铜金(赤铜);铜粉(铜屑。铜和其他金属熔融在一起所做出来的黄金色粉状合金,可当作颜料);铜陵(产铜的山);铜落(铜屑。可入药);铜腥(铜的腥臭味)

    (4) 铜制的 。如:铜丸(铜铸的小球);铜牙(弩上钩弦的钩叫牙,以铜制者称铜牙);铜瓦(铜制的瓦);铜史(漏刻铜壶上的铜人像);铜印(铜铸的印章。也称“铜章”);铜兵(铜制的兵器);铜狄(铜铸的人。即“铜人”。或称“金人”);铜洗(铜制的盥洗用具);铜柱(铜制的柱子);铜荷(铜制的烛台。形似荷叶);铜猊(铜制的狮形香炉);铜浑(铜制的浑天仪。又叫“铜仪”);铜鼻(古代官印上铜制的鼻状纽孔)

    (5) 铜铸的货币。也用以泛指金钱

    (6) 铜制乐器

    太子生而泣,太师吹铜,曰:“声中某律”。——汉· 贾谊《胎教》

    (7) 铜印

    不由其德,五两之纶,半通之铜,亦泰矣。——《法言》

    (8) 铜镜

    对客心如怯,窥铜只自怜。——明· 袁宏道《病起偶题》

    形容词

    (1) 喻坚固的 。如:铜郭(形容城郭的坚固,如同铜铸一般);铜堞(像铜铁般坚固的城堞。堞是城上的女墙);铜楼(华美坚固的楼房);铜山铁壁(比喻风节的坚毅刚正);铜头铁额(比喻人非常勇猛强悍)

    (2) 喻坚强,强大有力的 。如:铜豌豆(喻有经验的老狎妓者)

    英文翻译

    copper, brass, bronze

    方言集汇

    ◎ 粤语:tung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