毡裘

zhān qiú [zhan qiu]
繁体 氈裘
注音 ㄓㄢ ㄑ一ㄡˊ

词语释义

毡裘 zhānqiú

(1) 亦作“旃裘”,古代北方民族用毛制的衣服

fur coat

(2) 指代北方民族

northern minority nationality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氊裘”。

⒉ 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以皮毛制成的衣服。

《战国策·赵策二》:“大王诚能听臣, 燕必致毡裘狗马之地。”
汉蔡琰《胡笳十八拍》:“氊裘为裳兮骨肉震惊。”
《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三》:“追击至易水,获毡裘、毳幕、羊马不可胜纪。”
明方孝孺《蜀道易》诗:“西有雕题金齿之夷,北有毡裘椎髻之貊。”

⒊ 借指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或其君长。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李陵﹞与单于连战十有餘日,所杀过当……毡裘之君长咸震怖。”
《后汉书·郑众传》:“臣诚不忍持大汉节对毡裘独拜。”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独靦颜借命,驱驰毡裘之长,寧不哀哉?”
宋苏轼《襄阳乐》诗:“自从毡裘南渡沔,襄阳无事多春游。”

⒋ 泛指异族。

清霅中人《<中西纪事>后序》:“祆庙建于京畿,毡裘游于内地。”

毡裘的国语词典

古代西北胡人以毛皮所制成的衣服。

毡裘的网络释义

毡裘

  • 1.亦作"毡裘"。 2.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以皮毛制成的衣服。 3.借指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或其君长。 4.泛指异族。
  • 汉字详情

    zhān [zhan]
    部首: 419
    笔画: 9
    五笔: TFNK
    五行:
    仓颉: HUYR
    四角: 2171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毛,占声。本义:加工羊毛或其他动物毛而成的块片状材料) 同本义

    氈,撚毛也。——《说文》

    共其毳毛为毡,以待邦事。——《周礼·天官·掌皮》

    (2) 又如:毡单(毡垫);毡布(指毛织成的布);毡车(以毛毡为篷的车子);毡衫(毡制的衣衫);毡屋(即毡帐);毡席(毡制的铺垫用具);毡帽(毡制的帽子);毡毯(毛毡制成的毯子)

    英文翻译

    felt; rug, carpet

    方言集汇

    ◎ 粤语:zin1

    宋本广韵

    qiú [qiu]
    部首: 623
    笔画: 13
    五笔: FIYE
    五行:
    仓颉: IEYHV
    四角: 437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衣,求声。本义:皮衣。古代“求”、“裘”同字)

    (2) 同本义

    裘,皮衣也。——《说文》

    裘所以佐女功助温也。——《白虎通·衣裳》

    掌为大裘——《周礼·司裘》。注:“大裘,黑羔裘。”

    世以为裘者。——《淮南子·泛论》。注:“裘孤之属也。”

    良治之子,必学为裘。——《礼记·学记》

    冬日麑裘。——《韩非子·五蠹》

    狐裘不暖。——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裘葛之遗。——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甚都(车马衣裘十分华美);裘膻(裘皮和膻气。代指清兵);狐裘;裘氏(周礼官名。制皮衣的工匠);裘冕(上古帝王祭天时所穿戴的衣冠)

    (4) 古代制皮工匠的一种

    动词

    (1) 假借为“求”。求取

    熊罴是裘。——《诗·小雅·大东》

    (2) 穿上皮衣 。如:裘马(坐马车,穿裘衣。比喻权贵的豪华生活);裘马轻肥(衣轻裘,乘肥马。比喻富豪人家的少年)

    英文翻译

    fur garments;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kau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u2 [梅县腔] kiu2 [海陆丰腔] kiu2 [客英字典] kiu2 [沙头角腔] kieu2 [陆丰腔] kiu3 [宝安腔] kiu2 [客语拼音字汇] ki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