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弃

huǐ qì [ hui qi]
繁体 毀棄
注音 ㄏㄨㄟˇ ㄑ一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毁弃 huǐqì

(1) 毁坏抛弃

他已毁弃了他的前任的良好功业
undo;scrap;anuul

词语解释

  1. 毁除,抛弃。

    《楚辞·卜居》:“黄鐘毁弃,瓦釜雷鸣。” 宋 秦观 《清和先生传》:“先生既失宠,其交游往往谢絶,甚者至於毁弃素行,以卖直自售。” 清 龚自珍 《大誓答问第二十四》:“读《尚书》者不曰以今文读后而毁弃古文也,故其字仍散见於羣书及 许氏 《説文解字》之中,可求索也。” 郭沫若 《我怎样写<棠棣之花>》:“这两幕便被保存了下来,其它都完全毁弃了,一个字也没有留存。”

引证解释

⒈ 毁除,抛弃。

《楚辞·卜居》:“黄鐘毁弃,瓦釜雷鸣。”
宋秦观《清和先生传》:“先生既失宠,其交游往往谢絶,甚者至於毁弃素行,以卖直自售。”
清龚自珍《大誓答问第二十四》:“读《尚书》者不曰以今文读后而毁弃古文也,故其字仍散见於羣书及许氏《説文解字》之中,可求索也。”
郭沫若《我怎样写<棠棣之花>》:“这两幕便被保存了下来,其它都完全毁弃了,一个字也没有留存。”

毁弃的国语词典

毁坏废弃。

毁弃的网络释义

毁弃

  • 毁弃,汉语词汇。
  • 拼音: huǐ qì
  • 释义:指毁坏抛弃。
  • 如:他已毁弃了他的前任的良好功业。
  • 毁弃造句

    用人唯才唯德,必不致发生黄鐘毁弃,瓦釜雷鸣的情事。
    你把下放劳动比作黄钟毁弃,未免太离谱了吧!
    一个毁弃的建筑提醒你沧海桑田的变化。
    明朝末年,黄钟毁弃,小人当道,亡国是必然的结果。
    一个公司如果不选拔贤才,而是黄钟毁弃,压抑人才,那前途一定不妙。
    奸臣当道,朝野上下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民不聊生。
    人民有话不能言,言者无责可自负。其结果必然成为瓦釜雷鸣、黄钟毁弃的世界。
    是您自已的冷酷寡恩,阴险刻毒,不顾信义地毁弃一切当初您向我们所发的盟言,激起了我们迫不得已的反抗。
    此处是伏牛东麓的边缘山区,地势悬绝,唐白河回水不能通流,又逢山洪暴发,毁弃石堰,工程搁浅,后金兵南侵,国道中落,“终湮废焉”。
    老板放着好好的工程师不用,却偏偏相重用这个只会溜须拍马的人,真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啊!
    正是因为今日是个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时代,我们才要发出正义之声来振聋发聩。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黄钟毁弃,自然瓦缶雷鸣;官方失声,自然公知成名。
    嚣不能慰留,自失羽翼,遂至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噫!鼠辈邸张,其若是哉!黄钟毁弃,瓦缶雷鸣,蠢兹幺么,毒害乃尔。
    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馋人高张,贤士无名。
    假如你已经建好了空中楼阁,那么也无需毁弃它们,它们本来就应该在那里。现在,在它们下面建造地基吧!
    在这同行竞争激烈的当头,用人最为要紧,如果黄钟毁弃,后果将不堪设想。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屈原 

    汉字详情

    huǐ [hui]
    部首: 433
    笔画: 13
    五笔: VAMC
    五行:
    仓颉: HMHNE
    四角: 771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土”,表示与瓦器有关。本义:瓦器缺损)

    (2) 毁坏;破坏

    毁山一毛。——《列子·汤问》

    毁于椟中。——《论语·季氏》

    毁其外门。

    毁其盆。——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毁,缺也。——《说文》。段注:“缺者,器破也,因为凡破之称。”

    毁,坏也。——《小尔雅·广言》

    不敢毁伤。——《孝经·开宗明义》

    兑为毁折。——《易·说卦传》

    毁泉台。——《春秋·文公十六年》

    毁信废忠。——《左传·文公十八年》

    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孙子·谋攻》

    (3) 又如:毁弃(损坏废弃);毁节(败坏操守);毁车杀马(毁坏车马。表示隐退不仕);毁夷(摧毁夷平)

    (4) 哀毁,旧指居丧时因悲哀过度而损害健康

    毁不危身。——《礼记·檀弓》。注:“憔悴将灭性。”

    (5) 又如:毁疾(守丧时因过分哀伤而生病);毁瘠(因哀伤过度而瘦得皮包骨);毁颜(面有忧色);毁死(因居丧过哀致死);毁病(因居丧过哀而生病)

    (6) 废除,除去

    至于庙门不毁墙。——《礼记·杂记上》

    (7) 败坏;灭

    壹毁魏氏之威。——《战国策·秦策》。注:“败也。”

    自毁其家。——《左传·庄公三十年》

    (8) 如:烧毁;焚毁

    (9) 掉落

    男八岁毁齿,女七岁毁齿。——《白虎通·嫁娶》

    (10) 又如:毁齿(儿童乳齿脱落,更换新齿;又指换齿的儿童,指童年或少年时)

    动词

    (1) 毁谤

    每言未尝不毁孟尝君也。——《战国策·齐策》。注:“谤也。”

    德高而毁来。——唐· 韩愈《原毁》

    舅姑毁黜。——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毁言(毁谤的言论);毁诋(毁谤);毁訾(恶骂);毁短(揭发诽谤他人的短处);毁誉相半(毁谤和称誉各半)

    英文翻译

    destroy

    方言集汇

    ◎ 粤语:wai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i5 fi3 kui3 [客英字典] kwui3 fui5 [海陆丰腔] fui5 fui3 ku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許委支B合上聲合口三等支Bxĭwehyex/xwee
    [qi]
    部首: 313
    笔画: 7
    五笔: YCAJ
    五行:
    仓颉: YIT
    四角: 00443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2) 同本义

    弃,捐也。——《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

    天之弃商也久矣。——《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抛子弃草间。——王粲《七哀》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苏洵《六国论》

    敌弃炮仓皇遁。——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子孙弃者。——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弃其妇。——清· 周容《芋老人传》

    弃甲投戈。——《广东军务记》

    弃厌(嫌弃;厌恶);弃亲(抛弃亲族);弃礼(抛弃礼制);弃秽(抛弃秽浊);弃失(丢失);弃地(丢弃田地);弃灰(把灰烬弃在路上);弃物(被丢失之物);弃国(丢失封国或都城);弃才(被遗弃的人才)

    (3) 废,废除

    水官弃矣。——《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注:“废也。”

    弃言(已经废弃之言);弃法(废弃法度);弃井(废井)

    (4) 忘记

    弃,忘也。——《尔雅》

    其庸可弃乎。——《左传·昭公十三年》。注:“犹忘。”

    弃忽(遗忘,忽略)

    (5) 违背;背叛 。如:弃命(违命;抛弃命令);弃天(违背天意);弃言(背弃诺言);弃信(违背信义);弃约(违约,不守前约)

    (6) 离开

    子弃寡人。——《战国策·秦策》。注:“去也。”

    弃予(离开我);弃代(去世)

    (7) 旷,耗费 。如:弃力(费力);弃日(耗费时日,虚度光阴)

    英文翻译

    reject, abandon, discard

    方言集汇

    ◎ 粤语:hei3
    ◎ 客家话:[梅县腔] hi5 ki5 [东莞腔] hi5 [客英字典] hi5
    ◎ 潮州话:k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詰利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kʰikhjiih/qi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