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科
词语释义
不同。
特殊的律条。
词语解释
不同。
《汉书·公孙弘传》:“﹝ 弘 ﹞位在宰相封侯,而为布被脱粟之饭,奉禄以给故人宾客,无有所餘……与内富厚而外为诡服以钓虚誉者殊科。”《旧唐书·魏元忠传》:“且上智下愚,明暗异等;多算少谋,众寡殊科。”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二章:“国俗不同,利害殊科。”
特殊的律条。
明 吕天成 《齐东绝倒》第二出:“惨然消阻泪如梭,怎生样方便赦殊科。”
引证解释
⒈ 不同。
引《汉书·公孙弘传》:“﹝弘﹞位在宰相封侯,而为布被脱粟之饭,奉禄以给故人宾客,无有所餘……与内富厚而外为诡服以钓虚誉者殊科。”
《旧唐书·魏元忠传》:“且上智下愚,明暗异等;多算少谋,众寡殊科。”
康有为《大同书》乙部第二章:“国俗不同,利害殊科。”
⒉ 特殊的律条。
引明吕天成《齐东绝倒》第二出:“惨然消阻泪如梭,怎生样方便赦殊科。”
殊科的国语词典
不同的类别。
殊科的网络释义
殊科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歺(
),朱声。小篆字形。攴,分解后剩下的骨头。隶变为“歹”。本义:斩首,断其首身而死)(2) 同本义
殊,死也。——《说文》。汉令曰:蛮夷长有罪当殊之。
其赦天下殊死以下。——《汉书·高帝纪》。注:“斩刑也。”
今世殊死者相枕也。——《庄子·在宥》
(3) 引申为死
太子即自刭,不殊。——《史记·淮南王刘安列传》
(4) 又如:不殊(不死)
(5) 断绝
殊,断也。——《广雅》
断其后之木而弗殊。——《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6) 分开;离开
官而衣食之,殊身而后止,此之谓养疾。——《管子》
(7) 分;区别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史记·太史公自序》
(8) 超过
母氏年殊七十。——《后汉书·梁统传》
形容词
(1) 异;不同
而万殊为一。——《淮南子·本经》。注:“异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殊等(指人或事物的不同等级);殊方(异域;他乡);殊文(不同形体的文字);殊文别语(不同的文字与语言);殊类(不同的类别);殊礼(不同的礼制);殊称(不同的名称;特殊的名称);殊心(异心。不同的志趣、认识和思想感情);殊目(不同的名称);殊俗(不同的风俗习惯)
(3) 特异;出众;突出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乐府诗集·陌上桑》
(4) 又如:殊观(奇观;异观);殊庭(异域。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殊胜(特异;绝佳);殊乡(异乡。多指仙乡);殊形(奇异的形状);殊奇(奇特);殊相(奇异的状貌);殊翁(文采奇特的雁颈毛)
(5) 特别,独特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诸葛亮《出师表》
(6) 又如:殊觉(特别觉得);殊礼(特殊的礼遇);殊渴(特别渴望);殊遇(特殊的待遇;破格重用);殊奖(特别的奖励);殊选(破格选用);殊赏(特别的赏赐);殊态(特殊的姿态);殊量(特殊的才能。即大器);殊容(特殊的容貌)殊恩(特别的恩惠)
副词
(1) 很;甚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战国策·赵策》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殊难相信;殊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u2 [客英字典] shu2 [台湾四县腔] su2 [东莞腔] su2 [宝安腔] su2 [梅县腔] shu2 chu2 [陆丰腔] shu3 [客语拼音字汇] s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殊 | 市朱 | 常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zjyo/zju | ʑĭ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禾,从斗。“斗”的意思是“量”。合起来指衡量、分别谷子的等级品类。本义:品类,等级)
(2) 同本义
科,程也。——《说文》
为力不同科。——《论语·八佾》
与此同科。——《论衡·幸偶》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巧曹》
(3) 又如:科品(种类;等级);科荣(科第荣华);科爵(指封建王朝官员的品级爵位)
(4) 法令;刑律
三仪同科。——《太玄·玄离》。注:“法也。”
从水之科满。——《太玄·从》。注:“法也。”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科防互设(条律禁令交相设置);科文(法令条文);科令(法令;律条);科戒(修道的戒律、法规)
(6) 科举考试的科目或等第
设程试之科,重金爵之赏。——韦昭《博奕论》
(7) 又如:科分(科举中式之年份);科甲出身(由科举及第而取得入仕的资格);科法(科举取士之法);科贡(泛指科举)
(8) 条款;段落
科条既备。——《战国策·秦策》
(9) 又如:科段(指文章的段落或部分);科条(科目,项目;条例;谓分类整理成条款、纲目)
(10) 法式;规制 。如:科式(法式。指宗教仪式);科制(制度;程式)
(11) 课程或业务的分类 。如:文科;工科;理科;科本(课本,教科书)
(12) 官署或机关中按工作性质分设的部门 。如:科研所(从事科学研究的机构);科业(指行业中的某一部门);科道(指科道两衙门)
(13) 指科斗文字。我国古代字体之一。以其笔划头圆大、尾细长、状似蝌蚪而得名 。如:科斗文(科斗文字);科斗字(科斗文字);科斗书(科斗文字);科斗籍(古文经籍)
(14) 传统戏剧角色的动作
鼓三通,锣三下科。——《窦娥冤》
(15) 又如:打科;笑科
(16) 草丛 。如:科生(丛生);科藤(藤的一种。可以作杖、编席、制绳索)
(17) 通“窠”。坎;坑
其于木也,为科上槁。——《易·说卦》
盈科而后进。——《孟子·离娄下》
(18) 又如:科子(坑子);科臼(窠臼);科雉(刚出窠之雉;幼雉)
动词
(1) 审理狱讼;判刑 。如:科罪(判处罪刑,依律断罪);科半(指依刑律减半判罪);科决(审理判决);科案(审理查究案件)
(2) 考较;查核 。如:科计(估量;计算);科校(稽核);科问(查问)
(3) 课税,征税
假此科敛丁口。——《聊斋志异》
(4) 又如:科派(摊派);科差(向官府缴纳的捐税和承担的差役);科敛(聚敛,收取财物)
(5) 谓参加科举考试 。如:科甲(旧时指科举);科进(通过科考取得进士出身);科诏(指关于科举的诏令)
(6) 修剪枝蔓;芟除芜秽 。如:科柏(修剪柏树。祭扫灵墓);科斧(蚕桑工具之一种。用以砍除桑树繁枝)
形容词
空虚
其于木也,为科上槁。——《易·说卦》。孔颖达疏:“科,空也。阴在内为空。木即空中者,上必枯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o1 [陆丰腔] ko1 [梅县腔] ko1 [沙头角腔] ko1 [东莞腔] ko1 [台湾四县腔] ko1 [客语拼音字汇] ko1 [海陆丰腔] ko1 [宝安腔] ko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科 | 苦禾 | 溪 | 戈一合 | 平聲 | 歌 | 合口一等 | 果 | 戈 | kʰuɑ | khua/qu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