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形妙状

shū xíng miào zhuàng [ shu xing miao zhuang]
繁体 殊形妙狀
注音 ㄕㄨ ㄒ一ㄥˊ ㄇ一ㄠˋ ㄓㄨㄤ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殊:特异。形状很特异奇妙。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宋·周邦彦《汴都赋》:“与夫沉沙栖陆,异域所至,殊形妙状,目不给视。”

成语用法

殊形妙状作宾语、定语、状语;形容物体的外形。

殊形妙状的国语词典

奇妙特异的形状。宋.周邦彦〈汴都赋〉:「与夫沉沙栖陆,异域所至,殊形妙状,目不给视。」也作「殊形怪状」。

殊形妙状的网络释义

殊形妙状

  • 殊形妙状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shū xíng miào zhuàng,意思是奇妙特异的形状。出自《汴都赋》。
  • 汉字详情

    shū [shu]
    部首: 406
    笔画: 10
    五笔: GQR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MNHJD
    四角: 1529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歺( è),朱声。小篆字形。攴,分解后剩下的骨头。隶变为“歹”。本义:斩首,断其首身而死)

    (2) 同本义

    殊,死也。——《说文》。汉令曰:蛮夷长有罪当殊之。

    其赦天下殊死以下。——《汉书·高帝纪》。注:“斩刑也。”

    今世殊死者相枕也。——《庄子·在宥》

    (3) 引申为死

    太子即自刭,不殊。——《史记·淮南王刘安列传》

    (4) 又如:不殊(不死)

    (5) 断绝

    殊,断也。——《广雅》

    断其后之木而弗殊。——《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6) 分开;离开

    官而衣食之,殊身而后止,此之谓养疾。——《管子》

    (7) 分;区别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史记·太史公自序》

    (8) 超过

    母氏年殊七十。——《后汉书·梁统传》

    形容词

    (1) 异;不同

    而万殊为一。——《淮南子·本经》。注:“异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殊等(指人或事物的不同等级);殊方(异域;他乡);殊文(不同形体的文字);殊文别语(不同的文字与语言);殊类(不同的类别);殊礼(不同的礼制);殊称(不同的名称;特殊的名称);殊心(异心。不同的志趣、认识和思想感情);殊目(不同的名称);殊俗(不同的风俗习惯)

    (3) 特异;出众;突出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乐府诗集·陌上桑》

    (4) 又如:殊观(奇观;异观);殊庭(异域。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殊胜(特异;绝佳);殊乡(异乡。多指仙乡);殊形(奇异的形状);殊奇(奇特);殊相(奇异的状貌);殊翁(文采奇特的雁颈毛)

    (5) 特别,独特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诸葛亮《出师表》

    (6) 又如:殊觉(特别觉得);殊礼(特殊的礼遇);殊渴(特别渴望);殊遇(特殊的待遇;破格重用);殊奖(特别的奖励);殊选(破格选用);殊赏(特别的赏赐);殊态(特殊的姿态);殊量(特殊的才能。即大器);殊容(特殊的容貌)殊恩(特别的恩惠)

    副词

    (1) 很;甚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战国策·赵策》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殊难相信;殊久

    英文翻译

    different, special, unusual

    方言集汇

    ◎ 粤语:sy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u2 [客英字典] shu2 [台湾四县腔] su2 [东莞腔] su2 [宝安腔] su2 [梅县腔] shu2 chu2 [陆丰腔] shu3 [客语拼音字汇] s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市朱平聲合口三等zjyo/zjuʑĭu
    xíng [xing]
    部首: 326
    笔画: 7
    五笔: GAE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THHH
    四角: 1242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同本义

    形,象形也。——《说文》

    物成生理谓之形。——《庄子·天地》

    雷雨之动满形。——《易·屯》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礼记·乐记》

    形色天性也。——《孟子》

    形者,生之具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列子·说符》

    形似酒尊。——《后汉书·张衡传》

    鸟兽之形。

    形若土狗。——《聊斋志异·促织》

    因势象形。——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形物(有形之物);条形;线形;方形;圆形;球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多角形;多边形;口形;体形

    (3) 形体,实体

    可以隐形。——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无案牍之劳形。——唐· 刘禹锡《陋室铭》

    山岳潜形。——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钩勒形廓。——蔡元培《图画》

    (4) 又如:形寂(死亡);形响(形体和声响);形解(形体超脱现实;道教指尸解);有形;无形;整形;形生(身体与性命);形性(形体和性质);形训(用文字形体的分析来释字义)

    (5) 容色,容貌

    望远者,察其貌,而不察其形。——《谷梁传》

    (6) 又如:形藏(模样、身分);形质(容貌与性情);形秽(容貌不洁)

    (7) 各种自然环境或地表的自然特征

    秦,形胜之国。——《史记》

    (8) 又如:形便(地形有利);形要(形势险要);形局(地理格局)

    (9) 情势,形势

    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仆未之得验,然其形必然。——汉· 贾谊《铸钱》

    不能者之形。——《孟子·梁惠王上》

    鼎足之形。——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10) 又如:形服(迫于形势而屈服);形宜(按照形势所应注意之事)

    (11) 通“型”。模型

    冰炭不合形。——《韩非子·用人》

    仪形虞、周之盛。——《汉书·王莽传上》

    仪形文王,万邦作孚。——《潜夫论·德化》

    动词

    (1) 画图形

    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书·说命》

    (2) 又如:形摹(描摹)

    (3) 使之现形,显露,显示

    形,见也。——《广雅》

    然后心术形焉。——《礼记·乐记》。注:“犹见也。”

    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孙子·虚实》

    赵王不悦,形于颜色。——《战国策·赵策三》

    归而形诸梦。——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4) 又如:形藏(秘密;隐私);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形见(显现;显形);形言(表现在言辞上)

    (5) 比较,对照

    令狐綯大怒,说他以己之长,形人之短,文人无行。——《西湖二集》

    (6) 又如:相形见绌

    (7) 描绘

    虽有心略辞给,固未能缕形其所由然也。——汉· 枚乘《七发》

    (8) 形成,成为某种形象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楚辞·天问》

    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管子》

    英文翻译

    form, shape, appearance

    方言集汇

    ◎ 粤语:jing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n2 [宝安腔] hin2 [梅县腔] hin2 [台湾四县腔] hin2 [沙头角腔] hin2 [东莞腔] hin2 [陆丰腔] hin3 [海陆丰腔] hin2 [客语拼音字汇] hi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五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戸經青開平聲開口四等gheng/hengɣieŋ
    miào [miao]
    部首: 323
    笔画: 7
    五笔: VIT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VFH
    四角: 4942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兼形声。从女,从少,少亦声。美妙少女。本义:美,好)

    (2) 同本义

    尽所历妙。——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3) 又如:天镜之句为妙;妙巧(美妙奇巧);妙香(特好的香气);妙丽(容貌美好);妙观(美妙的观察);妙引(佳美的文辞);妙色(庄严或美丽的色彩)

    (4) 神妙

    其当是其妙处不传。——《世说新语·文学》

    (5) 又如:妙理(神妙的道理);妙略(夺谋,妙计);妙契(神妙的契合);妙用(神妙的作用);妙笔(神妙之笔。指书画或文字的高手)

    (6) 精妙;精微

    常无欲以观其妙。——《老子》。王注:“妙者,微之极也。”

    所知者妙矣。——《吕氏春秋·审分》

    虽妙必效情。——《史记·律书》。注:“妙,谓微妙之性也。”

    妙尽琁机之正。(琁机:玉饰的测天仪器。正:则,译为原理)。——《后汉书·张衡传》

    (7) 又如:妙旨(精微幽深的旨意);妙言要道(精到的言论,中肯的道理);妙绪(精妙的思绪,思想);妙思(精妙的构思);妙演(精妙的阐述);妙说(意旨精微的言论)

    (8) 巧妙,高明

    众妙毕备。——《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皆服其妙。——《后汉书·张衡传》

    (9) 又如:以为妙绝;妙着(高明的棋着;好办法);妙品(精巧美妙的物品);妙远(高妙深远);妙迹(指佳妙的书法作品);妙旨(好的意见,计谋)

    (10) 通“眇”。细微,幼小,年少

    所知者妙矣。——《吕氏春秋·审分》

    终军以妙年使越,欲得长缨占其王。——曹植《求自试表》

    (11) 又如:妙人(年少风流的男子);妙年(指少壮之年);妙身(指幼年之身)

    英文翻译

    mysterious, subtle; exquisite

    方言集汇

    ◎ 粤语:miu6
    ◎ 客家话:[梅县腔] miau3 [海陆丰腔] miau3 miau5 miau6 [客语拼音字汇] meu4 miau4 [陆丰腔] miau3 [客英字典] miau3 miau5 [东莞腔] miau3 [沙头角腔] miau3 [宝安腔] miau3 [台湾四县腔] miau3 mieu5 me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五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彌笑宵A去聲開口三等宵Amĭɛumjeuh/miew
    zhuàng [zhuang]
    部首: 428
    笔画: 7
    五笔: UD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LMIK
    四角: 3318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犬,爿( pán)声。用具体的动物“犬”表示事物各具形态。本义:犬形)

    (2) 同本义。引申为形状,形态

    状,犬形也。——《说文》

    且曰献状。——《左传·文公十五年》。谓献其骈肋之状也。

    凡铸金之状。——《考工记·桌氏》。杜注:“谓形状。”

    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聊斋志异》

    有双石高竦,其状若门。——郦道元《水经注》

    若啸呼状。——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状类(形似);粉状;杆状;块状;粒状;絮状;海绵状;奇形怪状

    (4) 情形;状况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史记·淮阴侯列传》

    欲死秦军状。——《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状语武。——《汉书·李广苏建传》

    巡抚状闻。——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巴陵胜状。——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自绘败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景状亦近。——蔡元培《图画》

    (5) 又如:现状;状容(形态);状候(情况;状态)

    (6) 聘任或奖励人员的证书 。如:奖状;委任状

    (7) 行状,记述死者事迹的一种文体,属于传记类

    敢以状私于执事。——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8) 又如:状略(行状的大略);状式(行状的格式)

    (9) 诉状

    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状头(原告人);状儿(状子;起诉书);告状;状呈(即状子);状告(递状控告)

    (11) 书信

    是以前状辄述鄙城,眷惠手翰还答,益增欣悚。——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

    (12) 容貌,面貌

    妾无状。——《汉书·东方朔传》。注:“形貌也。”

    不韦使 楚服相见,王后悦其状,高其智。——《战国策·秦策》

    (13) 礼貌 。常与“无”连用,“无状”即没有礼貌之意

    诸侯吏卒异时故徭使屯戍过秦中, 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史记·项羽本纪》

    动词

    (1) 陈述

    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庄子·德充符》

    再思此言,自状其短,观过知仁,亦足称也。——洪迈《容斋四笔》

    (2) 描绘

    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文心雕龙》

    (3) 又如:状物(描绘事物);状写描绘

    (4) 描摹

    遂以五可之容颜发肤,神情态度,口写而手状之。——《聊斋志异》

    英文翻译

    form; appearance; shape; official

    方言集汇

    ◎ 粤语:zong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