殃罚

yāng fá [ yang fa]
繁体 殃罰
注音 一ㄤ ㄈㄚˊ

词语释义

犹惩罚。

词语解释

  1. 犹惩罚。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每见此曹欺誑天下,以规势利者,迟速皆受殃罚。”

引证解释

⒈ 犹惩罚。

晋葛洪《抱朴子·勤求》:“每见此曹欺誑天下,以规势利者,迟速皆受殃罚。”

殃罚的网络释义

殃罚

  • 殃罚(殃罚)
  • 犹惩罚。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每见此曹欺诳天下,以规势利者,迟速皆受殃罚。”
  • 汉字详情

    yāng [yang]
    部首: 406
    笔画: 9
    五笔: GQMD
    五行:
    仓颉: MNLBK
    四角: 1528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歺( è),央声。歺,剔肉后残剩的骨头。多与死亡、灾祸有关。本义:祸害,灾难) 同本义

    殃,咎也。——《说文》

    殃,败也。——《广雅》

    殃,禍也。——《释言》

    众以为殃。——《礼记·礼运》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坤》

    伍子逢殃兮。——《楚辞·屈原·涉江》

    (2) 又如:殃煞(骂人话。祸害;灾星祸祟);殃榜(丧亡榜书);殃人货(骂人话。给人带来灾祸的东西);殃咎(灾祸);殃毒(祸害);殃祸(灾祸);殃孽(奸邪);遭殃;灾殃

    动词

    (1) 使受祸害败坏;为害

    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孟子·告子下》

    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今以梗阳之贿殃之,不可。——《国语》

    (2) 又如:殃流妻女(灾祸波及妻子女儿身上);殃及(连累;请求);殃及池鱼(比喻无端受祸);殃民(使百姓受祸害)

    英文翻译

    misfortune, disaster, calamity

    方言集汇

    ◎ 粤语:joeng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yong1 [台湾四县腔] jong1 [东莞腔] jong1 [宝安腔] jong1 [梅县腔] jong1 [海陆丰腔] rong1 [客英字典] jong1 [陆丰腔] j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良陽開平聲開口三等ʔĭaŋqiang/iang
    [fa]
    部首: 520
    笔画: 9
    五笔: LYJJ
    五行:
    仓颉: WLIVN
    四角: 607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从刀,从詈( ,骂人)。“刀”指刑法。本义:处罚,惩办)

    (2) 同本义

    罰,罪之小者。从刀、从詈,会意。未以刀有所贼,但持刀骂詈则应罚。——《说文》

    罚上报下之罪也。——《墨子经》

    三让而罚。——《周礼·司救》。注:“挞击之也。”

    小刑宪罚。——《周礼·司市》。注:“播其肆也。”

    忠所罪以遇罚兮。——《楚辞·惜诵》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皆不应重罚。——清· 方苞《狱中杂记》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 又如:罚规(处罚的规章);罚约(输者受罚的约定);罚弗及嗣(惩罚罪犯,但不延及子孙)

    (4) 对有过失、错误的处分

    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5) 又如:罚爵(宴饮时,罚失礼者喝酒的酒器)

    (6) 讨伐;杀

    致天之罚。——《书·汤誓》

    (7) 又如:罚极(因有罪而加以诛杀);罚罪(讨伐或惩处有罪者);罚恶(惩治恶人);罚蔽(罚罪断狱)

    (8) 出钱赎罪

    五刑不筒,正于五罚——《书·五刑》

    (9) 又如:罚锾(纳金赎罪);罚铜(纳铜罚罪);罚赎(出钱赎罪);罚俸(官吏因犯罪而停发薪俸)

    (10) 发誓

    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 元· 关汉卿《窦娥冤》

    名词

    (1) 刑罚

    掌受士之金罚,货罚。——《周礼·职金》。注:“罚,罚赎也。”

    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求,比周以相为也。——《韩非子·有度》

    (2) 又如:罚作(汉代刑罚之一。处轻罪犯以一年苦役);罚神(传说主管刑罚之神)

    英文翻译

    penalty, fine; punish, penalize

    方言集汇

    ◎ 粤语:fat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