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剌骨

wāi là gǔ [ wai la gu]
注音 ㄨㄞ ㄌㄚˋ ㄍㄨˇ

词语释义

亦作“歪辣骨”。亦作“歪剌姑”。

亦作:歪辣骨歪剌姑

词语解释

  1. 亦作“ 歪辣骨 ”。亦作“ 歪剌姑 ”。比喻卑劣下贱的人。詈词,旧时多用于妇女。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曲·俚语》:“又北人詈妇之下劣者曰歪辣骨,询其故,则云牛身自毛骨皮肉以至通体无一弃物,惟两角内有天顶肉少许,其秽逼人,最为贱恶,以此比之粗婢。后又问京师之熟諳市语者,则又不然。云往时 宣德 间, 瓦剌 为中国频征,衰弱贫苦,以其妇女售与边人,每口不过酬几百钱,名曰瓦剌姑,以其貌寝而价廉也。二説未知孰是。”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二折:“我駡你这歪剌骨,我駡你这泼东西。”《金瓶梅词话》第十二回:“﹝ 潘金莲 ﹞向 雪娥 踢了几脚駡道:‘贼歪剌骨!’”《醉醒石》第九回:“我今日为好,倒著了个歪剌姑气。”《野叟曝言》第六九回:“ 又全 駡道:‘好歪辣骨儿!你们既做妾媵,家有主,国有王,你不凭我使唤,凭谁使唤。’”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歪辣骨”。亦作“歪剌姑”。比喻卑劣下贱的人。詈词,旧时多用于妇女。

明沉德符《野获编·词曲·俚语》:“又北人詈妇之下劣者曰歪辣骨,询其故,则云牛身自毛骨皮肉以至通体无一弃物,惟两角内有天顶肉少许,其秽逼人,最为贱恶,以此比之粗婢。后又问京师之熟諳市语者,则又不然。云往时宣德间, 瓦剌为中国频征,衰弱贫苦,以其妇女售与边人,每口不过酬几百钱,名曰瓦剌姑,以其貌寝而价廉也。二説未知孰是。”
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二折:“我駡你这歪剌骨,我駡你这泼东西。”
《金瓶梅词话》第十二回:“﹝潘金莲﹞向雪娥踢了几脚駡道:‘贼歪剌骨!’”
《醉醒石》第九回:“我今日为好,倒著了个歪剌姑气。”
《野叟曝言》第六九回:“又全駡道:‘好歪辣骨儿!你们既做妾媵,家有主,国有王,你不凭我使唤,凭谁使唤。’”

歪剌骨的国语词典

辱骂妇人下贱、泼辣、不正派。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这歪剌骨好歹嘴也。我已成了事,不索央你。」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这歪剌骨,便是黄花女儿,刚刚扯的一把,也不消这等使性,平空的推了我一跤,我肯干罢!」也作「秃歪剌」。

歪剌骨的网络释义

歪剌骨

  • 亦作“歪辣骨”。亦作“歪剌姑”。 比喻卑劣下贱的人。詈词,旧时多用于妇女。
  • 汉字详情

    wāi [wai]
    部首: 447
    笔画: 9
    五笔: GIGH
    五行:
    仓颉: MFMYM
    四角: 1010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合不正二字为一字,“不正”为歪。本义:不正,偏斜)

    (2) 同本义

    适值公案桌歪欹(),…其案桌遂不歪欹。—— 明· 孙高亮《于谦全传》

    (3) 又如:歪辣(脚跟不正。喻指作风不正派);歪不横楞(歪歪扭扭。歪斜不正的样子);歪不楞(丑陋);歪欹(不正);歪嘴

    (4) 不正当;不正派;不正直

    你那师父那秃歪刺货往那里去了?——《红楼梦》

    (5) 又如:歪摆布(用不正当手段捉弄人);歪物件(坏东西。骂人的话);歪人(不正派的人);歪货(贱货,坏家伙。来路不正的人);歪剌(歪剌骨。歪剌货。卑劣下贱的人);歪歪搭搭(不正派);歪意(邪念,坏心思);歪行货(坏家伙);歪剌姑气(邪气;冤气);歪主意;歪念头;歪道理;歪话(反对的话);歪憋(蛮不讲理)

    (6) 狠,恶 。如:歪憋(蛮不讲理)

    (7) 胡乱,任性 。如:歪厮缠(死搅蛮缠);歪充(胡乱冒充);歪死缠,歪缠(无理取闹);歪好(好坏,不管怎样);歪撇(任性倔强)

    动词

    (1) 使倾斜;弄斜 。如:小女孩歪着头聚精会神地听着

    (2) 躺;侧卧或半躺下休息

    进了西轩,歪在床上。——清· 庾岭劳人《蜃楼志全传》

    (3) 又如:歪一会

    (4) 〈方〉∶诬陷,把责任推卸给他人 。如:歪曲派(错怪)

    (5) 〈方〉∶超过

    晌午歪了。——管桦《雨来没有死》

    (6) 扭伤

    方才大老爷出去,被石头绊了一下,歪了腿。——《红楼梦》

    英文翻译

    slant; inclined; askewd, awry

    方言集汇

    ◎ 粤语:me2 waai1
    ◎ 客家话:[梅县腔] fe.3 wai1 [台湾四县腔] wai1 [客英字典] vai1 [宝安腔] wai1 fe3 [东莞腔] wai1 [海陆丰腔] wai1 [客语拼音字汇] fe3 vai1 [陆丰腔] wai1
    ◎ 潮州话:污埃1 徐娃2 ,uai1 cua2(uai tshuá)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三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火媧佳合平聲合口二等hrue/xoe
    là,lá [la]
    部首: 208
    笔画: 9
    五笔: GKIJ
    五行:
    仓颉: DLLN
    四角: 529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割开;划开 。如:手剌破了

    (2) 另见

    形容词

    (1) (会意。从束,从刀。本义:乖戾;违背)

    (2) 同本义

    愎佷遂过曰剌。——《周书·谥法》

    不乖剌。——《礼记·礼运》注

    至少卿乃教以 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司马迁《报任安书》

    (3) 又如:剌戾(违逆);剌谬(违背;悖谬)

    (4) 邋遢 。如:剌塔(剌搭,剌达,剌答。邋塔);剌塌醉(大醉;烂醉);剌撒(拉屎撒尿;也作“剌剌撒撒”。舒展,宽松)

    (5) 辣辣。形容燥热 。如:剌剌(也作“辣辣”。象声词。咬牙声)

    (6) 另见

    英文翻译

    slash, cut in two; contradict

    方言集汇

    ◎ 粤语:laat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at8 [海陆丰腔] lat8 [客语拼音字汇] la1 lad6 [台湾四县腔] lat8 [宝安腔] lat8 la1
    ◎ 潮州话:l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二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盧達入聲開口一等lat
    gǔ,gū [gu]
    部首: 902
    笔画: 9
    五笔: ME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BBB
    四角: 77227

    详细解释

    (1) ——表示声、形、动作。如:骨都都(形容连续不断向外冒);骨骨农农(咕咕哝哝;嘀嘀咕咕);骨辘辘(象声词。滚动声)

    (2) 另见

    名词

    (1) (会意。从冎( guǎ),小篆象去掉肉的骨形,意思是“剐”。从肉,表示骨与肉相连。“骨”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骨”的字多与骨头和人体有关。本义:骨头)

    (2) 同本义

    骨,肉之覈也。——《说文》

    骨者,髓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

    风生木与骨。——《管子·四时》

    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战国策·燕策》

    以刀刺骨。——《韩非子·安危》

    而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骨头,脊椎动物的骨骼的各个坚硬的部分。解剖学名词。如:骨空(即骨孔);骨腔;尺骨;肋骨;龙骨(鸟类的胸骨);听骨;颌骨

    (4) 比喻在物体内部支撑的架子。如:钢骨水泥;船的龙骨;主心骨;骨扇(折扇)

    (5) 人的躯干 。如:骨相(依人的骨胳与相貌,可推测其穷通祸福之五星);骨骸(形体)

    (6) 尸骨,尸首。指死去的人

    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骨殖;骨朽(死亡已久)

    (8) 人的品质、气概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唐· 杜甫《送孔巢父发游江东兼呈李白》

    (9) 又如:傲骨;媚骨;骨清(超凡脱俗,具有神仙资质);骨格(品德;气度)

    (10) 比喻文学作品的刚健风格

    蓬莱文章 建安骨,中间 小谢又清发。—— 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1) 又如:骨格(诗文的体式和风格);风骨(诗文雄健有力的风格)

    (12) 比喻刚毅正直 。如:骨直(躯干挺直。比喻刚正强毅);骨鲠之臣(刚正直谏之臣)

    (13) 比喻瘦劲的书体

    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 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引 南朝梁· 袁昂《古今书评》

    (14) 又如:骨力

    (15) 另见

    英文翻译

    bone; skeleton; frame, framework

    方言集汇

    ◎ 粤语:gwat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ut7 [客语拼音字汇] gud5 [海陆丰腔] gut7 [客英字典] gwut7 [台湾四县腔] gut7 [东莞腔] gut7 [宝安腔] gut7 [陆丰腔] gut7 [梅县腔] gu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一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忽入聲合口一等kuotkuə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