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色

zhèng sè [ zheng se]
注音 ㄓㄥˋ ㄙㄜˋ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正色 zhèngsè

(1) 又称“常色”。健康人面部色泽

normal color of skin

(2) 纯正的颜色,指青、黄、赤、白、黑等色

pure colours

(3) 严肃的神色

正色痛斥
正色厉声。——· 梁启超《谭嗣同传》
with a severe countenance

词语解释

  1. 指青、赤、黄、白、黑五种纯正的颜色。对间色而言。

    《礼记·玉藻》:“衣正色,裳閒色。” 孔颖达 疏引 皇侃 曰:“正谓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也。”《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 何晏 集解引 汉 孔安国 曰:“朱,正色;紫,閒色之好者。” 宋 苏轼 《五色菊赠朱逊之次韵》:“坤裳有正色,鞠衣亦令名。” 叶圣陶 《游临潼》:“反正像作画一样,花无正色鸟无名,只要取个意思就成。”

  2. 本来的颜色;真正的颜色。

    《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冰心 《往事(二)》:“流动的光辉之中,一切都失了正色:松林是一片浓黑的,天空是莹白的,无边的雪地,竟是浅蓝色的了。”

  3. 谓神色庄重、态度严肃。

    《书·毕命》:“弼亮四世,正色率下。”《公羊传·桓公二年》:“ 孔父 正色而立於朝。”《汉书·叙传下》:“ 宽 饶 正色,国之司直。”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正色摧强御,刚肠嫉喔吚。”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六:“ 恂如 正色答道:‘不是,当真不是。’”

  4. 美色。

    《庄子·齐物论》:“ 毛嬙 、 丽姬 ,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唐 白居易 《议婚》诗:“天下无正色,悦目即为姝。”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季氏篇十二》:“乃拣美丽者斥为女戎,而取丑陋者以为正色。”

  5. 谓正宗品种,纯种。

    唐 元稹 《进马状》:“伏以前件马北方正色,东道奇踪,调习多时,备諳材力。”

  6. 宋 时指交纳的正宗赋税。如谷、帛之类。

    宋 苏轼 《论河北京东盗贼状》:“令三等已上人户取便纳见钱或正色。”

  7. 指正生、正旦等主要的脚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本末》:“选优,两部秀者,以充正色;蠢者,以供杂脚。”

引证解释

⒈ 指青、赤、黄、白、黑五种纯正的颜色。对间色而言。

《礼记·玉藻》:“衣正色,裳閒色。”
孔颖达疏引皇侃曰:“正谓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也。”
《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 何晏集解引汉孔安国曰:“朱,正色;紫,閒色之好者。”
宋苏轼《五色菊赠朱逊之次韵》:“坤裳有正色,鞠衣亦令名。”
叶圣陶《游临潼》:“反正像作画一样,花无正色鸟无名,只要取个意思就成。”

⒉ 本来的颜色;真正的颜色。

《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冰心《往事(二)》:“流动的光辉之中,一切都失了正色:松林是一片浓黑的,天空是莹白的,无边的雪地,竟是浅蓝色的了。”

⒊ 谓神色庄重、态度严肃。

《书·毕命》:“弼亮四世,正色率下。”
《公羊传·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於朝。”
《汉书·叙传下》:“宽饶正色,国之司直。”
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正色摧强御,刚肠嫉喔吚。”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六:“恂如正色答道:‘不是,当真不是。’”

⒋ 美色。

《庄子·齐物论》:“毛嬙、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唐白居易《议婚》诗:“天下无正色,悦目即为姝。”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季氏篇十二》:“乃拣美丽者斥为女戎,而取丑陋者以为正色。”

⒌ 谓正宗品种,纯种。

唐元稹《进马状》:“伏以前件马北方正色,东道奇踪,调习多时,备諳材力。”

⒍ 宋时指交纳的正宗赋税。如谷、帛之类。

宋苏轼《论河北京东盗贼状》:“令三等已上人户取便纳见钱或正色。”

⒎ 指正生、正旦等主要的脚色。

清孔尚任《桃花扇·本末》:“选优,两部秀者,以充正色;蠢者,以供杂脚。”

正色的国语词典

持严正的态度。

正色的网络释义

正色

  • 正色,汉语词语,
  • 拼音:zhèng sè
  • 基本释义是态度严肃,神态严厉等。
  • 正色的翻译

    英语: stern, grim, resolute, firm, unflinching, fundamental colors
    德语: farbecht
    法语: solide, résolu, ferme inébranlable, couleurs fondamentales

    正色造句

    莫达清了清嗓子,正色道梅师妹,现在如烟已经到了,我们是不是该言归正传了。
    那青年闻声一怔,正色敛容道“在下正是太史慈!”。
    宣体履至实,直内方外,历在三朝,公亮正色,有托孤寄命之节,可谓柱石臣也。
    邵杰看着平时处之怡然的凌风如此愤怒的样子,与邵凡生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的感动,邵凡生正色道“不要忘记凌风的对我们的恩情。
    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杜受田,品端学粹,正色立朝,皇考深加倚重,特简为朕师傅。
    龙军一脸正色厉声道“如果我发现你们学不好,或者偷懒,我就会根据情节轻重,挠你们的脚底板、或者胳膊底或肚皮痒。
    入为大司农,吏曹整肃,及擢拜太尉,正色立朝,为朝廷所倚重。
    复'''消''''''色差'''的矫正色相差和球面像差的,如镜头。
    我把书放下,对儿子正色地说:“人年岁大了,可能不好意思说,但“不说”不代表“不想”啊!”。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见他出手轻捷剽悍,柔中带刚,的确上了境界,抱个拳正色问道“你究竟是谁?为什么不能好好谈谈呢?”。
    被突然问句,秦天擎正色起来,道“石儿,关于邪魔的事,你就记住,你知道的越少越好,为父不会害你,现在的时机尚未成熟。
    锋刃指向朝廷上下一批因循守旧“效软媚为合时,无正色率下之心,无推贤让能之美,官分满汉,畛域太明,素餐窃位,廉耻道消……”的大臣们的脸角。
    季素红立即敛容,将短剑归鞘,一本正色地说“你真是我表妹秦菀?”。
    夏目吉信正色道殿下对我们来说、对三河来说,都如同神明一般。
    紫,正色之疵瑕,以惑人者也。
    一脸正色威容,其红色光点不断凭空生出在其身体周围,并不断涌入其身体之中,如背展纤长红刺,发出略带深沉赤红光泽。
    李世民正色厉声道“爱妾何出此言?”。
    凡是境况下,暗、不暗场的撤销同不正色校侧是同时举行的。
    白面书生正色道那也不该引入这灭族的血魔啊!一日为魔,致死不得翻身。

    汉字详情

    zhèng,zhēng [zheng]
    部首: 447
    笔画: 5
    五笔: GH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YLM
    四角: 10101

    详细解释

    zhēng

    名词

    (1) 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正,岁之首月,夏以建寅月为正, 殷以建丑月为正,周以建子月为正。——《集韵·清韵》

    (2) 箭靶的中心

    终日射候,不出正兮。——《诗·齐风·猗嗟》

    (3) 引申为目标

    刑(形)名已立,声号已建,则无所逃迹若正匿。——《马王堆汉墓帛书》

    动词

    (1) 通“征”

    (2) 征税

    正其货贿。——《周礼·地官·司门》。郑注:“正,读为征。”

    唯加田无国正。——《周礼·夏官·司勋》

    谨正盐筴。——《管子·海王》。李哲明云:“正,税也,正、征古字通用。”

    (3) 出兵,征讨

    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书·汤誓》

    故诸侯服而无正。——《管子·山至数》

    司马弗正。——《礼记·燕义》

    (4) 另见 zhèng

    zhèng

    形容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2) 同本义

    席不正不坐。——《论语·乡党》

    有绳不以正。——《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

    稍稍正坐。——《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泰山正南。——清· 姚鼐《登泰山记》

    正则无景。——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斫其正。

    (3) 又如: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正屋);正阳(日中之气);正锋(中锋);正院(正中的院子);正分(正半,恰好一半);正胁(三分牲牛之胁,中胁为正胁);正位(中正之位);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端庄的情态)

    (4) 图形各边、角都相等 。如:正印(正方形的官印);正方形;正多边形;正方体

    (5) 正直,正派

    平心持正。——《汉书·李广苏建传》

    (6) 又如:正人君子;忠正;廉正;正明公道(正大光明,不偏私);正明交易(正大光明的事);正士(正直之士);正人(正直的人;品行端正的上等人)

    (7) 纯正不杂(多指色、味)

    古书之正。——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正而不至焉。

    正赤如丹。(纯红得像朱砂。正:纯;丹:朱砂。)——清· 姚鼐《登泰山记》

    (8) 又如:正一(纯真之一);正意(纯正的心志);正黑(纯黑色);正风(纯正的民歌;纯正的风气);正性(纯正的禀性);正味(纯正的滋味);正青(纯青)

    (9) 作为主体的,与“副”相对

    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正职;正角;正团长;正房大院(院落中的主要房舍及较大活动场所);正赋(主要的赋税。指地丁税)

    (11) 正当;合适

    虽成败事异,而同居正号者,竝列于篇。——《后汉书·皇后纪序》

    名不正则言不顺。——《论语·子路》

    (12) 又如:正号(正当的名号);正条儿(比喻正经、非淫乱之事);正用情借(正为有正当用途托情借债)

    (13) 有关正电,由正电组成,或带正电 。如:正电子;正离子

    (14) 代数上为正号;大于零的 。如:正数;正号

    (15) 正点 。如:十二点正;正午

    (16) 正面,面对观察者或对手的一面

    从搭连中取出个正反两面皆可照人的镜子来。——《红楼梦》

    (17) 又如:这张纸正好都很光洁

    动词

    (1) 通“整”( zhěng)。使正;整理;端正

    立必正方,不倾听。——《礼记·曲礼上》

    正尔容。

    正冠而缨绝。——《庄子·让王》

    (2) 又如:正家(端正家风);正襟(端正衣襟);正德(端正自己的德行);正己(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

    (3) 整治

    居者思正其家,行者乐出其途。——柳宗元《全义县复北门记》

    (4) 又如:正世(整治世道);正域(整治封疆);正治(治理;整治)

    (5) 纠正;改正,匡正

    以正晋国。——《国语·晋语》

    正法则,选贤良。——《荀子·王制》

    政以治民,刑以正邪。——《左传·隐公十一年》

    就有道而正焉。——《论语·学而》

    正身以黜恶。——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6) 又如:正历(改订历法);正订(订正;改正著作中的谬误);正俗(匡正风俗);正曲(矫正枉曲);正主(匡正君主)

    (7) 正法,治罪

    贼杀其亲,则正之。——《周礼·夏官·大司马》

    (8) 决定,考定

    以土圭正日景。——张昭远《旧唐书》

    名词

    (1) 官长;君长

    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书·说命下》

    (2) 又如:正受(编制以内的官员);酒正(酒官之长)

    (3) 正常情况,正命,正常寿限

    百岁之命,是其正也。——王充《论衡》

    (4) 嫡长子,与“庶”相对

    诸侯与正而不贤也。——《谷梁传》

    (5) 妻,旧时代敬称人妻为“令正”

    不得登用妾媵以为嫡正。——房玄龄《晋书》

    (6) 又如:正头娘子(正妻;大娘子);正头妻(正式的、合法的妻子);正夫人(嫡妻,正房夫人);正嫡(正室,嫡妻;又指正室之子)

    (7) 道理,规律

    尽璇机之正。——《后汉书·张衡传》

    (8) 通“政”。政治,政事

    有不贡士谓之不率正者。——《尚书大传·皋繇谟》

    古者文武为正均分。——《墨子·兼爱下》

    虽天子三公问正。——《荀子·大略》

    (9) 通“证”。凭证,证据

    必有正焉。——《仪礼·士昏礼》

    指九天以为正兮。——《楚辞·离骚》

    指苍天以为正。——《楚辞·九章·惜诵》

    (10) 姓

    副词

    (1) 正好,恰好

    六合正相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正称下情(正合心意;正中下怀);正没理处(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正未有艾(正无穷期);正如你所说的;大小正合适;正要(刚要;正预备)

    (3) 表示动作、状态的进行,持续,正在

    中儿正织鸡笼。——宋· 苏轼《浣溪沙》

    见王夫人正和 薛姨妈长篇大套的说些家务人情话。——《红楼梦》

    (4) 又如:正然(正在);正下着雪

    (5) 仅;只

    乃自吴寻二 陆, 平原不在,正见 清河。——《世说新语·自新门》

    (6) 端正地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7) 方,刚刚

    我思舜,正郁 陶。——《史记·五帝本纪》

    (8) 公然;显然

    正告天下。——《史记·苏秦列传》

    (9) 总是

    何以正善人少而恶人多。——《世说新语》

    代词

    (1) 这么;这样

    今年怎正利害?——《老残游记》

    (2) 又如:怎正大;怎正多

    (3) 另见 zhēng

    英文翻译

    right, proper, correct

    方言集汇

    ◎ 粤语:zeng3 zing1 zing3
    ◎ 客家话:[东莞腔] zin5 zang1 ziang5 [海陆丰腔] zhin5 chang5 | chang1 [梅县腔] zhang1 zhang5 zang5 zhin5 [宝安腔] zin5 | zang1 | zang5 [客英字典] zhin5 chang5 | chang1 [沙头角腔] zin5 zang1 zang5 [陆丰腔] chang1 zhin5 [客语拼音字汇] zang1 zang4 zin4 [台湾四县腔] tsiin5 zang5 | zang1 [梅县腔] zen5
    ◎ 潮州话:之影3 之影1 ,zian2(chiáⁿ) zian1(chia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諸盈清開平聲開口三等jĭɛncjeng/tjeng
    sè,shǎi [se,shai]
    部首: 613
    笔画: 6
    五笔: QC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NAU
    四角: 277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2) 同本义

    色,颜气也。——《说文》

    五气五色。——《周礼·疾医》

    其色必寿。——《素问·三部九侯论》

    形体色理以目异。——《荀子·正名》

    载色载笑。——《诗·鲁颂·泮水》

    (3) 又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史记·魏公子列传》

    我言若,王色不许我。——《史记·商君列传》

    故以声声怖之。——《资治通鉴》

    (4) 又如:面色(脸上的气色);色喜(脸上显出欢喜之色);色笑(开颜欢笑);色沮(脸色露出沮丧的样子);色变振恐(恐惧得脸上变色);色庄(容貌庄重严肃);色智(表现在容色上的才智);喜形于色

    (5) 颜色

    五色令人目盲。——《老子》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唐· 白居易《卖炭翁》

    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宋· 沈括《梦溪笔谈》

    (6) 又如:色衣(色服。除黑白二色以外的各种艳色衣服);色丝(彩色绸缎);色彩(彩色绸缎);古色古香

    (7) 姿色,容颜(多就女子而言);美色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下》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8) 又如:绝色佳人;声色;色阵(指冶艳女子聚集之所);国色(一国内容貌最美的女子)

    (9) 色欲,好色 。如:色荒(过度沉迷于女色);色胆包天(好色之人,胆大妄为,不顾一切);色授(用神色传递内心的感情。多指男女之间的情爱);色长(妓院的男老板;教坊司乐工的头目);色中饿鬼(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10) 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空色皆寂灭。——陈子昂《感遇》

    (11) 又如:色身(佛家语。色,指有形、色、相的一切物,即所谓物质。肉身,即有形血肉之身;自四大(地、水、火、风)、五尘(色、声、香、味、触)等色法而成,故称色身);色即是空(佛家语。指世家一切色法(物质)的本性(内在真实性)都是空无所有)

    (12) 外表 。如:色仁行违(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色样(式样;模样)

    (13) 种类 。如:清一色;色色俱全;各色人等;色别(按种类分别);色额(种类、数量);色类(种类;类别)

    (14) 履历,古称“脚色”,省称“色”

    吏部预选者甚多, 恺即不授官,皆注色而遣。——《北史》

    (15) 物质(多指金银)的成分

    他这银子是九五兑九七色的。——《儒林外史》

    (16) 兆气,即古人烧灼龟甲占卜时甲上裂纹所呈现的征兆

    君占体,大夫占色。——《周礼》

    (17) 风景;景观

    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宋· 姜夔《扬州慢》

    (18) 又如:满园春色;湖光山色

    (19) 质量 。如:足色;成色;增色;减色;音色

    (20) 天色

    夜色语声绝。——杜甫《石壕史》

    (21) 又如:月色

    动词

    (1) 生气;变脸

    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左传·昭公十九年》

    (2) 又如:色作(作色,改变脸色);色勃(骤然变色。发怒的样子);色动(脸色改变)

    (3) 惊惧

    诸大夫见之,皆色然而骇。——《公羊传》

    (4) 另见 shǎi

    shǎi

    名词

    (1) 颜色 ——用于某些口语。如:掉色;退色;永不变色

    (2) 色子(即骰子) 。赌具,小立方体,一般用骨头制成,六面分刻一、二、三、四、五、六点。如:色数(色子;骰子)

    (3) 另见

    英文翻译

    color, tint, hue, shade; form, body; beauty, desire for beauty

    方言集汇

    ◎ 粤语:si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et7 [陆丰腔] set7 [台湾四县腔] set7 [客英字典] set7 [沙头角腔] siet7 [梅县腔] set7 [客语拼音字汇] sed5 [东莞腔] sek7 [宝安腔] s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所力職開入聲開口三等srik/shokʃĭə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