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头妻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正式的、合法的妻子。
《醒世姻缘传》第九回:“老爷、老奶奶明媒正礼与大爷娶的正头妻,上面见放着老爷、老奶奶,谁敢休?”
引证解释
⒈ 正式的、合法的妻子。
引《醒世姻缘传》第九回:“老爷、老奶奶明媒正礼与大爷娶的正头妻,上面见放着老爷、老奶奶,谁敢休?”
正头妻的网络释义
正头妻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zhēng
名词
(1) 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正,岁之首月,夏以建寅月为正, 殷以建丑月为正,周以建子月为正。——《集韵·清韵》
(2) 箭靶的中心
终日射候,不出正兮。——《诗·齐风·猗嗟》
(3) 引申为目标
刑(形)名已立,声号已建,则无所逃迹若正匿。——《马王堆汉墓帛书》
动词
(1) 通“征”
(2) 征税
正其货贿。——《周礼·地官·司门》。郑注:“正,读为征。”
唯加田无国正。——《周礼·夏官·司勋》
谨正盐筴。——《管子·海王》。李哲明云:“正,税也,正、征古字通用。”
(3) 出兵,征讨
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书·汤誓》
故诸侯服而无正。——《管子·山至数》
司马弗正。——《礼记·燕义》
(4) 另见
zhèng
形容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2) 同本义
席不正不坐。——《论语·乡党》
有绳不以正。——《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
稍稍正坐。——《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泰山正南。——清· 姚鼐《登泰山记》
正则无景。——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斫其正。
(3) 又如: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正屋);正阳(日中之气);正锋(中锋);正院(正中的院子);正分(正半,恰好一半);正胁(三分牲牛之胁,中胁为正胁);正位(中正之位);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端庄的情态)
(4) 图形各边、角都相等 。如:正印(正方形的官印);正方形;正多边形;正方体
(5) 正直,正派
平心持正。——《汉书·李广苏建传》
(6) 又如:正人君子;忠正;廉正;正明公道(正大光明,不偏私);正明交易(正大光明的事);正士(正直之士);正人(正直的人;品行端正的上等人)
(7) 纯正不杂(多指色、味)
古书之正。——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正而不至焉。
正赤如丹。(纯红得像朱砂。正:纯;丹:朱砂。)——清· 姚鼐《登泰山记》
(8) 又如:正一(纯真之一);正意(纯正的心志);正黑(纯黑色);正风(纯正的民歌;纯正的风气);正性(纯正的禀性);正味(纯正的滋味);正青(纯青)
(9) 作为主体的,与“副”相对
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正职;正角;正团长;正房大院(院落中的主要房舍及较大活动场所);正赋(主要的赋税。指地丁税)
(11) 正当;合适
虽成败事异,而同居正号者,竝列于篇。——《后汉书·皇后纪序》
名不正则言不顺。——《论语·子路》
(12) 又如:正号(正当的名号);正条儿(比喻正经、非淫乱之事);正用情借(正为有正当用途托情借债)
(13) 有关正电,由正电组成,或带正电 。如:正电子;正离子
(14) 代数上为正号;大于零的 。如:正数;正号
(15) 正点 。如:十二点正;正午
(16) 正面,面对观察者或对手的一面
从搭连中取出个正反两面皆可照人的镜子来。——《红楼梦》
(17) 又如:这张纸正好都很光洁
动词
(1) 通“整”(
)。使正;整理;端正立必正方,不倾听。——《礼记·曲礼上》
正尔容。
正冠而缨绝。——《庄子·让王》
(2) 又如:正家(端正家风);正襟(端正衣襟);正德(端正自己的德行);正己(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
(3) 整治
居者思正其家,行者乐出其途。——柳宗元《全义县复北门记》
(4) 又如:正世(整治世道);正域(整治封疆);正治(治理;整治)
(5) 纠正;改正,匡正
以正晋国。——《国语·晋语》
正法则,选贤良。——《荀子·王制》
政以治民,刑以正邪。——《左传·隐公十一年》
就有道而正焉。——《论语·学而》
正身以黜恶。——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6) 又如:正历(改订历法);正订(订正;改正著作中的谬误);正俗(匡正风俗);正曲(矫正枉曲);正主(匡正君主)
(7) 正法,治罪
贼杀其亲,则正之。——《周礼·夏官·大司马》
(8) 决定,考定
以土圭正日景。——张昭远《旧唐书》
名词
(1) 官长;君长
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书·说命下》
(2) 又如:正受(编制以内的官员);酒正(酒官之长)
(3) 正常情况,正命,正常寿限
百岁之命,是其正也。——王充《论衡》
(4) 嫡长子,与“庶”相对
诸侯与正而不贤也。——《谷梁传》
(5) 妻,旧时代敬称人妻为“令正”
不得登用妾媵以为嫡正。——房玄龄《晋书》
(6) 又如:正头娘子(正妻;大娘子);正头妻(正式的、合法的妻子);正夫人(嫡妻,正房夫人);正嫡(正室,嫡妻;又指正室之子)
(7) 道理,规律
尽璇机之正。——《后汉书·张衡传》
(8) 通“政”。政治,政事
有不贡士谓之不率正者。——《尚书大传·皋繇谟》
古者文武为正均分。——《墨子·兼爱下》
虽天子三公问正。——《荀子·大略》
(9) 通“证”。凭证,证据
必有正焉。——《仪礼·士昏礼》
指九天以为正兮。——《楚辞·离骚》
指苍天以为正。——《楚辞·九章·惜诵》
(10) 姓
副词
(1) 正好,恰好
六合正相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正称下情(正合心意;正中下怀);正没理处(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正未有艾(正无穷期);正如你所说的;大小正合适;正要(刚要;正预备)
(3) 表示动作、状态的进行,持续,正在
中儿正织鸡笼。——宋· 苏轼《浣溪沙》
见王夫人正和 薛姨妈长篇大套的说些家务人情话。——《红楼梦》
(4) 又如:正然(正在);正下着雪
(5) 仅;只
乃自吴寻二 陆, 平原不在,正见 清河。——《世说新语·自新门》
(6) 端正地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7) 方,刚刚
我思舜,正郁 陶。——《史记·五帝本纪》
(8) 公然;显然
正告天下。——《史记·苏秦列传》
(9) 总是
何以正善人少而恶人多。——《世说新语》
代词
(1) 这么;这样
今年怎正利害?——《老残游记》
(2) 又如:怎正大;怎正多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zin5 zang1 ziang5 [海陆丰腔] zhin5 chang5 | chang1 [梅县腔] zhang1 zhang5 zang5 zhin5 [宝安腔] zin5 | zang1 | zang5 [客英字典] zhin5 chang5 | chang1 [沙头角腔] zin5 zang1 zang5 [陆丰腔] chang1 zhin5 [客语拼音字汇] zang1 zang4 zin4 [台湾四县腔] tsiin5 zang5 | zang1 [梅县腔] zen5
◎ 潮州话:之影3 之影1 ,zian2(chiáⁿ) zian1(chia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征 | 諸盈 | 章 | 清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三等 | 梗 | 清 | jĭɛn | cjeng/tjeng |
详细解释
tóu
名词
(1) (形声。从页(
),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2) 同本义 本指人的头部,后也泛指各种动物的头部
頭,首也。——《说文》
苞头者,神所居。——《春秋·元命》
头容直。——《礼记·玉藻》
左头奉之。——《仪礼·士相见礼》
杀人者刎头。——《公羊传》注
王购子头千金。——晋· 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与剑来。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举头望明月。——唐· 李白《静夜思》
低头思故乡。
(3) 又如:头直上(头顶上);光头(剃光的头;头上没有戴帽子);头大(形容遇到困难头昏脑胀的样子);头抵(敌对,对头。也作“头敌”、“敌头”);头足异处(头脚分离。指人被杀。也作“头足异所”);头昏脑闷(头脑昏晕。形容思虑不清)
(4) 发,毛发 。如:头须(束发的丝带);剃头;平头;头毛(头发);头白(老人发白。即白头);头发上指(形容盛怒);头发种种(形容老人头发短少)
(5) 事情的开端 。如:起头;从头做起;头裹(开始);头阵(一切事情的开端或前段);头达(古代走在最前面的仪仗);头题(杂志目录中最前面的篇目);头讫(开端和结尾);头秋(秋收前的一段时间)
(6) 物的两端或末梢
暮至黑山头。——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既登峰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船头坐三人。——明· 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水头;梢头;桥头;露头;炕头儿;街头;弹头;杆头;床头
(8) 首领,头儿 。如:头目(首领;领导人);他是我们的头儿;头营(驻有指挥部的军营);头头脑脑(为首的人);头马(领头马);头儿脑儿(头面人物);头行人(带头的人)
(9) 最上等级 。如:头高(指欲望大,要价高);头房(客舍中的上等房间);头酒(最香醇的酒,指醑);头厅(古称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
(10) 第一,第一次 。如:头上末下(第一次);头食(第一道食品。指面粉);头阵(战斗时的第一次交锋);头纲(指第一批运送到京都的春茶);头筹(第一。较技时得第一称为得头筹)
(11) 上一个 。如:头年;头天(前一天);头里(先前;事先)
(12) 借代人 。如:头影(人影子);头役(旧时官府中的差役);头翁(旧时对官府差役的謏称)
(13) 特指敌对的人
冤有头,债有主。——《五灯会元》
(14) 头部有发部分
头,首自发以上为头。——《六书故》
(15) 路;途径 。如:分头进军
(16) 赌博或买卖中抽的回扣
凡有卖字画、古董物件的,俱要抽头。——《豆棚闲话》
动词
(1) 磕头 。旧时的一种跪拜礼
父亲母亲吩咐我,叫给舅母行礼,请舅母到厢房里坐下受头。——《儿女英雄传》
(2) 〈方〉∶临到;接近 。如:头吃饭要洗手;头五点就得动身
量词
(1) 件,桩
这头亲事,不是情愿与的。——《水浒传》
(2) 如∶多用以计算牲畜
潭中鱼可百许头。——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每责一头。
捕得两三头。
(3) 又如:一头牛;三头猪
(4) 另见
助词
置于方位词后,表处所可不译。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
惶恐滩头说惶恐。——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溪头卧剥莲蓬。——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tou
后缀
(2) 附在某些名词后面,构成新的名词。如:木头;石头
(3) 附在某些动词后面,构成名词。如:念头
(4) 附在形容词后面,构成名词。如:他越学越有甜头
(5) 附在方位后面,构成新的方位词。如:前头;后头;抽屉里头
(6)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tau5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qī
名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女,从屮,从又。“屮”象家具形,又是手。合起来象女子手拿家具从事劳动的形象。本义:男子的正式配偶)
(2) 同本义
妻,妇与夫齐者也。——《说文》
庶人曰妻。——《礼记·曲礼》
(3) 又
天子有妻、有妾。
聘则为妻,奔则为妾。——《礼记·内则》
妻也者,亲之主也。——《礼记·哀公问》
妻者,夫之合也。——《春秋繁露》
夫妻反目。——《易·小畜》
令妻寿母。——《诗·鲁颂·閟宫》
(4) 又如:妻妾(嫡妻与侧室);妻房(妻室,妻子);妻儿(妻和儿女;妻);妻姊妹婚(再与亡妻之姊、妹缔结婚姻);妻谒(透过得宠的女子去干求请托)
(5) 周代宫中女御
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礼记》
(6) 另见
qì
动词
(1) 以女嫁人
黥布归 芮, 芮妻之。——《汉书·吴芮传》。注:“妻,嫁女与人也。”
妻娶(嫁人和娶妻)
(2) 娶女子为配偶
齐侯又请妻之。——《左传·桓公六年》
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忧。——《孟子》
(3) 奸淫
妻略妇女。——《后汉书》
妻略(奸污霸占)
(4)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ci1 [台湾四县腔] ci1 ci5 [客英字典] ci1 [客语拼音字汇] qi1 [沙头角腔] ci1 [东莞腔] ci1 [宝安腔] ci1 [陆丰腔] ci1 [海陆丰腔] ci1 ci5
◎ 潮州话:c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妻 | 七稽 | 清 | 齊開 | 平聲 | 齊 | 開口四等 | 蟹 | 齊 | tsʰiei | che/c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