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

zhèng wǔ [ zheng wu]
注音 ㄓㄥˋ ㄨ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正午 zhèngwǔ

(1) 中午十二点

high noon

词语解释

  1. 指中午十二点钟左右。

    唐 李廓 《夏日途中》诗:“树夹炎风路,行人正午稀。”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一:“猫眼早暮则睛圆,正午则如一线耳。”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人又言二月朔日正午有日华,而人愈不得见。”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引证解释

⒈ 指中午十二点钟左右。

唐李廓《夏日途中》诗:“树夹炎风路,行人正午稀。”
宋彭乘《墨客挥犀》卷一:“猫眼早暮则睛圆,正午则如一线耳。”
明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二》:“人又言二月朔日正午有日华,而人愈不得见。”
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正午的国语词典

中午十二点钟。

正午的网络释义

正午

  • 《正午》是由美国克莱默斯坦利电影制作,联美影业发行的85分钟西部影片。该片由弗雷德·金尼曼导演,卡尔·福尔曼编剧,加里·库珀、格蕾丝·凯利、托马斯·米切尔、劳埃德·布里奇斯、凯蒂·乔拉杜等主演,于1952年7月7日在美国上映。
  • 该片讲述了一名小镇警长在无法寻得助手之下,只身对抗四个前来报仇恶徒的故事
  • 正午 (汉语词语)

  • 正午,指中午十二点钟左右,出自《夏日途中》。
  • 正午的翻译

    英语: midday, noon, noonday
    德语: Mittag (S)​, Mittagszeit (S)​
    法语: midi

    正午造句

    正午的阳光热辣辣地照着干燥的沙漠。
    正午的太阳向人们洒下热情的光,绿树也毫无保留的接受,向日葵更是面向她露出更灿烂的笑脸。
    在三峡七百里江流的范围以内,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空缺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了天空,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正午,太阳火辣辣的,晒得人们脊梁直发烫,耀眼得让人睁不开眼。
    同情是一缕春风,让枯秃的枝头绽出新绿;同情是一片祥云,让正午的太阳不那么灼热;同情是一场蒙蒙细雨,让受伤的才草得到好心的浇灌。
    正午,太阳的光线很强,照得人睁不开眼。
    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正午的太阳,发出耀眼的光芒。
    冬日的正午,感觉如同是夏日的黄昏一样,模糊而又悲伤地美好着。
    你是冬天正午的太阳,你暖我就暖;你是冬夜刺骨的寒风,你冷我就冷;我把这个送给你,让你在这冬天里,永远像冬天正午的太阳那样暖洋洋的。
    正午,我们在原地绕圈圈,并坚强地保持风度。
    我喜欢冬天正午的太阳,因为它像你那弯弯的嘴角,温暖我心,但现在我的太阳,由于冬夜的寒冷,而撅起嘴巴,我心不忍,送上此物。
    朝阳与落日总是更能令人感动,只是因为那一刻他正午的锋芒熔成了圆润的辉光。
    最好避免在正午烈日当空时外出。
    临近正午,烈日当空,毒花花的日光利剑似的射向大地,刺得人浑身燥疼。
    正午,太阳已经来到了正中间,太阳发出强烈的光煎烤着大地。天空一碧如洗,蓝得像一块巨大的玻璃。由于光线太强烈我只好带着观察日食的眼镜来看它,发现它比中午要小一些,正以缓慢的速度向西边走去。
    正午的太阳恰似害羞的小姑娘,躲到云朵里面了。
    正午,万丈光芒映墨香,欢然在书房。
    作为这个名人时代的不识时务者,我们活像铁路少年一样站在铁轨中间挥舞旗帜然后被冲向好莱坞途径马德里的正午列车准时压扁。
    幸福是夏天的傍晚,和家人一起捉萤火虫,然后把他们放在小瓶里,高举着;幸福是春天正午,和朋友一人拿一个小网篓,捉蝴蝶,采小花;幸福是放学时偶尔一抬头,看到家人默默地在远方等候着。

    汉字详情

    zhèng,zhēng [zheng]
    部首: 447
    笔画: 5
    五笔: GH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YLM
    四角: 10101

    详细解释

    zhēng

    名词

    (1) 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正,岁之首月,夏以建寅月为正, 殷以建丑月为正,周以建子月为正。——《集韵·清韵》

    (2) 箭靶的中心

    终日射候,不出正兮。——《诗·齐风·猗嗟》

    (3) 引申为目标

    刑(形)名已立,声号已建,则无所逃迹若正匿。——《马王堆汉墓帛书》

    动词

    (1) 通“征”

    (2) 征税

    正其货贿。——《周礼·地官·司门》。郑注:“正,读为征。”

    唯加田无国正。——《周礼·夏官·司勋》

    谨正盐筴。——《管子·海王》。李哲明云:“正,税也,正、征古字通用。”

    (3) 出兵,征讨

    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书·汤誓》

    故诸侯服而无正。——《管子·山至数》

    司马弗正。——《礼记·燕义》

    (4) 另见 zhèng

    zhèng

    形容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2) 同本义

    席不正不坐。——《论语·乡党》

    有绳不以正。——《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

    稍稍正坐。——《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泰山正南。——清· 姚鼐《登泰山记》

    正则无景。——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斫其正。

    (3) 又如: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正屋);正阳(日中之气);正锋(中锋);正院(正中的院子);正分(正半,恰好一半);正胁(三分牲牛之胁,中胁为正胁);正位(中正之位);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端庄的情态)

    (4) 图形各边、角都相等 。如:正印(正方形的官印);正方形;正多边形;正方体

    (5) 正直,正派

    平心持正。——《汉书·李广苏建传》

    (6) 又如:正人君子;忠正;廉正;正明公道(正大光明,不偏私);正明交易(正大光明的事);正士(正直之士);正人(正直的人;品行端正的上等人)

    (7) 纯正不杂(多指色、味)

    古书之正。——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正而不至焉。

    正赤如丹。(纯红得像朱砂。正:纯;丹:朱砂。)——清· 姚鼐《登泰山记》

    (8) 又如:正一(纯真之一);正意(纯正的心志);正黑(纯黑色);正风(纯正的民歌;纯正的风气);正性(纯正的禀性);正味(纯正的滋味);正青(纯青)

    (9) 作为主体的,与“副”相对

    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正职;正角;正团长;正房大院(院落中的主要房舍及较大活动场所);正赋(主要的赋税。指地丁税)

    (11) 正当;合适

    虽成败事异,而同居正号者,竝列于篇。——《后汉书·皇后纪序》

    名不正则言不顺。——《论语·子路》

    (12) 又如:正号(正当的名号);正条儿(比喻正经、非淫乱之事);正用情借(正为有正当用途托情借债)

    (13) 有关正电,由正电组成,或带正电 。如:正电子;正离子

    (14) 代数上为正号;大于零的 。如:正数;正号

    (15) 正点 。如:十二点正;正午

    (16) 正面,面对观察者或对手的一面

    从搭连中取出个正反两面皆可照人的镜子来。——《红楼梦》

    (17) 又如:这张纸正好都很光洁

    动词

    (1) 通“整”( zhěng)。使正;整理;端正

    立必正方,不倾听。——《礼记·曲礼上》

    正尔容。

    正冠而缨绝。——《庄子·让王》

    (2) 又如:正家(端正家风);正襟(端正衣襟);正德(端正自己的德行);正己(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

    (3) 整治

    居者思正其家,行者乐出其途。——柳宗元《全义县复北门记》

    (4) 又如:正世(整治世道);正域(整治封疆);正治(治理;整治)

    (5) 纠正;改正,匡正

    以正晋国。——《国语·晋语》

    正法则,选贤良。——《荀子·王制》

    政以治民,刑以正邪。——《左传·隐公十一年》

    就有道而正焉。——《论语·学而》

    正身以黜恶。——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6) 又如:正历(改订历法);正订(订正;改正著作中的谬误);正俗(匡正风俗);正曲(矫正枉曲);正主(匡正君主)

    (7) 正法,治罪

    贼杀其亲,则正之。——《周礼·夏官·大司马》

    (8) 决定,考定

    以土圭正日景。——张昭远《旧唐书》

    名词

    (1) 官长;君长

    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书·说命下》

    (2) 又如:正受(编制以内的官员);酒正(酒官之长)

    (3) 正常情况,正命,正常寿限

    百岁之命,是其正也。——王充《论衡》

    (4) 嫡长子,与“庶”相对

    诸侯与正而不贤也。——《谷梁传》

    (5) 妻,旧时代敬称人妻为“令正”

    不得登用妾媵以为嫡正。——房玄龄《晋书》

    (6) 又如:正头娘子(正妻;大娘子);正头妻(正式的、合法的妻子);正夫人(嫡妻,正房夫人);正嫡(正室,嫡妻;又指正室之子)

    (7) 道理,规律

    尽璇机之正。——《后汉书·张衡传》

    (8) 通“政”。政治,政事

    有不贡士谓之不率正者。——《尚书大传·皋繇谟》

    古者文武为正均分。——《墨子·兼爱下》

    虽天子三公问正。——《荀子·大略》

    (9) 通“证”。凭证,证据

    必有正焉。——《仪礼·士昏礼》

    指九天以为正兮。——《楚辞·离骚》

    指苍天以为正。——《楚辞·九章·惜诵》

    (10) 姓

    副词

    (1) 正好,恰好

    六合正相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正称下情(正合心意;正中下怀);正没理处(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正未有艾(正无穷期);正如你所说的;大小正合适;正要(刚要;正预备)

    (3) 表示动作、状态的进行,持续,正在

    中儿正织鸡笼。——宋· 苏轼《浣溪沙》

    见王夫人正和 薛姨妈长篇大套的说些家务人情话。——《红楼梦》

    (4) 又如:正然(正在);正下着雪

    (5) 仅;只

    乃自吴寻二 陆, 平原不在,正见 清河。——《世说新语·自新门》

    (6) 端正地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7) 方,刚刚

    我思舜,正郁 陶。——《史记·五帝本纪》

    (8) 公然;显然

    正告天下。——《史记·苏秦列传》

    (9) 总是

    何以正善人少而恶人多。——《世说新语》

    代词

    (1) 这么;这样

    今年怎正利害?——《老残游记》

    (2) 又如:怎正大;怎正多

    (3) 另见 zhēng

    英文翻译

    right, proper, correct

    方言集汇

    ◎ 粤语:zeng3 zing1 zing3
    ◎ 客家话:[东莞腔] zin5 zang1 ziang5 [海陆丰腔] zhin5 chang5 | chang1 [梅县腔] zhang1 zhang5 zang5 zhin5 [宝安腔] zin5 | zang1 | zang5 [客英字典] zhin5 chang5 | chang1 [沙头角腔] zin5 zang1 zang5 [陆丰腔] chang1 zhin5 [客语拼音字汇] zang1 zang4 zin4 [台湾四县腔] tsiin5 zang5 | zang1 [梅县腔] zen5
    ◎ 潮州话:之影3 之影1 ,zian2(chiáⁿ) zian1(chia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諸盈清開平聲開口三等jĭɛncjeng/tjeng
    [wu]
    部首: 223
    笔画: 4
    五笔: TF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J
    四角: 804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本义:御马索)

    (2) 同本义

    疑当是索形,殆驭马之辔也。——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

    (3) 地支的第七位

    (4)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太岁在午曰敦羊。——《尔雅》

    (5) 用以纪月。即农历五月

    午,五月阴气午逆阳,冒地而出。——《说文》

    (6) 用以纪日

    庚午之日,日始有谪。——《左传》

    (7) 用以纪时,即十一时至十三时;正午,白天十二时

    午战于彼。——《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时已过午。——《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过午已昏。——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8) 又如:午枕(午睡);午牌(午时);午晌(晌午);午炮(正午的号炮);午火(正午烈日);午天(中午);午斋(中午的斋食);午暑(中午的暑气);午漏(午时滴漏);午际(午初);午上(中午前);午潮(正午的潮水);午茶(午饭后的茶水)

    (9) 十二肖属马,因亦为马的代称 。如:午日三公(马)

    (10) 干支逢五日午。亦特指五月初五 。如:端午;重午;午月(五月);午节(端五节)

    (11) 古人以十二支配方位,午为正南,因以为南方的代称 。如:午上(南方的上空)

    形容词

    (1) 纵横相交

    度尺而午。——《仪礼》。郑玄注:“一纵一横曰午。”

    (2) 又如:午午(交错杂沓的样子);午道(纵横交贯的要道);午贯(十字形交叉贯穿);午割(交叉切割)

    动词

    (1) 通“仵”。违反

    午其众以伐有道,求得当欲,不以其所。——《礼记·哀公问》

    朝臣舛午。——《汉书·刘向传》

    (2) 通“迕”。抵触,相遇

    视可午其军、取其将…若是则为利者不攻也。——《荀子·富国》

    英文翻译

    noon; 7th terrestrial branch

    方言集汇

    ◎ 粤语:ng5
    ◎ 客家话:[沙头角腔] ng3 [东莞腔] ng3 [梅县腔] ng3 [宝安腔] ng3 [客英字典] ng3 [台湾四县腔] ng3 [客语拼音字汇] ng3 [陆丰腔] ng3 [海陆丰腔] ng3
    ◎ 潮州话:ngo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疑古上聲開口一等ngox/nguuŋ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