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体
词语释义
正体
(1) 正规的字体
(2) 正楷体书法
(3) 字母的印刷体
词语解释
主体,本体。
《墨子·大取》:“圣人恶疾病,不恶危难,正体不动,欲人之利也,非恶人之害也。” 孙诒让 间诂引 毕沅 曰:“言欲存其身以利人,非恶人之以危难害己。”《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夫日者,众阳之宗,天光之贵,王者之象,人君之位也。夫以阴而侵阳,亏其正体,是非下陵上,妻乘夫,贱踰贵之变与?” 南朝 梁 陶弘景 《答朝士访仙佛两法体相书》:“今且谈其正体,凡质象所结,不过形神。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其非离非合,佛法所摄;亦离亦合,仙道所依。”
旧指承宗的嫡长子。
《仪礼·丧服》:“传曰:何以三年也?正体於上,又乃将所传重也。” 胡培翚 正义:“ 雷氏 次宗 云,父子一体也,而长嫡独正,故曰体。”《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正体毓德於少阳,王宰宣哲於元辅。” 李善 注:“正体,太子也。”
犹正统。
隋 王通 《文中子·问易》:“ 晋 宋 之王,近於正体,於是乎未忘中国。”
正统的体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至 石渠 论艺, 白虎 通讲;聚述圣言通经,论家之正体也。” 王闿运 《论文体》:“赋以 荀子 为正体。”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萧颖士不知史例》:“ 萧颖士 论史以《春秋》为正体,以《史记》为伪体。”
正楷字。
《法书要录》卷三引 唐 李嗣真 《书后品》:“ 右军 正体,如阴阳四时,寒暑调畅,巖廊宏敞,簪裾肃穆。”
规范的汉字字形。
拼音文字的印刷体。
引证解释
⒈ 主体,本体。
引《墨子·大取》:“圣人恶疾病,不恶危难,正体不动,欲人之利也,非恶人之害也。”
孙诒让间诂引毕沅曰:“言欲存其身以利人,非恶人之以危难害己。”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夫日者,众阳之宗,天光之贵,王者之象,人君之位也。夫以阴而侵阳,亏其正体,是非下陵上,妻乘夫,贱踰贵之变与?”
南朝梁陶弘景《答朝士访仙佛两法体相书》:“今且谈其正体,凡质象所结,不过形神。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其非离非合,佛法所摄;亦离亦合,仙道所依。”
⒉ 旧指承宗的嫡长子。
引《仪礼·丧服》:“传曰:何以三年也?正体於上,又乃将所传重也。”
胡培翚正义:“雷氏次宗云,父子一体也,而长嫡独正,故曰体。”
《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正体毓德於少阳,王宰宣哲於元辅。”
李善注:“正体,太子也。”
⒊ 犹正统。
引隋王通《文中子·问易》:“晋宋之王,近於正体,於是乎未忘中国。”
⒋ 正统的体式。
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至石渠论艺, 白虎通讲;聚述圣言通经,论家之正体也。”
王闿运《论文体》:“赋以荀子为正体。”
清袁枚《随园随笔·萧颖士不知史例》:“萧颖士论史以《春秋》为正体,以《史记》为伪体。”
⒌ 正楷字。
引《法书要录》卷三引唐李嗣真《书后品》:“右军正体,如阴阳四时,寒暑调畅,巖廊宏敞,簪裾肃穆。”
⒍ 规范的汉字字形。
⒎ 拼音文字的印刷体。
正体的国语词典
主体、本体。
正体的网络释义
正体
正体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zhēng
名词
(1) 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正,岁之首月,夏以建寅月为正, 殷以建丑月为正,周以建子月为正。——《集韵·清韵》
(2) 箭靶的中心
终日射候,不出正兮。——《诗·齐风·猗嗟》
(3) 引申为目标
刑(形)名已立,声号已建,则无所逃迹若正匿。——《马王堆汉墓帛书》
动词
(1) 通“征”
(2) 征税
正其货贿。——《周礼·地官·司门》。郑注:“正,读为征。”
唯加田无国正。——《周礼·夏官·司勋》
谨正盐筴。——《管子·海王》。李哲明云:“正,税也,正、征古字通用。”
(3) 出兵,征讨
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书·汤誓》
故诸侯服而无正。——《管子·山至数》
司马弗正。——《礼记·燕义》
(4) 另见
zhèng
形容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2) 同本义
席不正不坐。——《论语·乡党》
有绳不以正。——《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
稍稍正坐。——《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泰山正南。——清· 姚鼐《登泰山记》
正则无景。——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斫其正。
(3) 又如: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正屋);正阳(日中之气);正锋(中锋);正院(正中的院子);正分(正半,恰好一半);正胁(三分牲牛之胁,中胁为正胁);正位(中正之位);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端庄的情态)
(4) 图形各边、角都相等 。如:正印(正方形的官印);正方形;正多边形;正方体
(5) 正直,正派
平心持正。——《汉书·李广苏建传》
(6) 又如:正人君子;忠正;廉正;正明公道(正大光明,不偏私);正明交易(正大光明的事);正士(正直之士);正人(正直的人;品行端正的上等人)
(7) 纯正不杂(多指色、味)
古书之正。——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正而不至焉。
正赤如丹。(纯红得像朱砂。正:纯;丹:朱砂。)——清· 姚鼐《登泰山记》
(8) 又如:正一(纯真之一);正意(纯正的心志);正黑(纯黑色);正风(纯正的民歌;纯正的风气);正性(纯正的禀性);正味(纯正的滋味);正青(纯青)
(9) 作为主体的,与“副”相对
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正职;正角;正团长;正房大院(院落中的主要房舍及较大活动场所);正赋(主要的赋税。指地丁税)
(11) 正当;合适
虽成败事异,而同居正号者,竝列于篇。——《后汉书·皇后纪序》
名不正则言不顺。——《论语·子路》
(12) 又如:正号(正当的名号);正条儿(比喻正经、非淫乱之事);正用情借(正为有正当用途托情借债)
(13) 有关正电,由正电组成,或带正电 。如:正电子;正离子
(14) 代数上为正号;大于零的 。如:正数;正号
(15) 正点 。如:十二点正;正午
(16) 正面,面对观察者或对手的一面
从搭连中取出个正反两面皆可照人的镜子来。——《红楼梦》
(17) 又如:这张纸正好都很光洁
动词
(1) 通“整”(
)。使正;整理;端正立必正方,不倾听。——《礼记·曲礼上》
正尔容。
正冠而缨绝。——《庄子·让王》
(2) 又如:正家(端正家风);正襟(端正衣襟);正德(端正自己的德行);正己(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
(3) 整治
居者思正其家,行者乐出其途。——柳宗元《全义县复北门记》
(4) 又如:正世(整治世道);正域(整治封疆);正治(治理;整治)
(5) 纠正;改正,匡正
以正晋国。——《国语·晋语》
正法则,选贤良。——《荀子·王制》
政以治民,刑以正邪。——《左传·隐公十一年》
就有道而正焉。——《论语·学而》
正身以黜恶。——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6) 又如:正历(改订历法);正订(订正;改正著作中的谬误);正俗(匡正风俗);正曲(矫正枉曲);正主(匡正君主)
(7) 正法,治罪
贼杀其亲,则正之。——《周礼·夏官·大司马》
(8) 决定,考定
以土圭正日景。——张昭远《旧唐书》
名词
(1) 官长;君长
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书·说命下》
(2) 又如:正受(编制以内的官员);酒正(酒官之长)
(3) 正常情况,正命,正常寿限
百岁之命,是其正也。——王充《论衡》
(4) 嫡长子,与“庶”相对
诸侯与正而不贤也。——《谷梁传》
(5) 妻,旧时代敬称人妻为“令正”
不得登用妾媵以为嫡正。——房玄龄《晋书》
(6) 又如:正头娘子(正妻;大娘子);正头妻(正式的、合法的妻子);正夫人(嫡妻,正房夫人);正嫡(正室,嫡妻;又指正室之子)
(7) 道理,规律
尽璇机之正。——《后汉书·张衡传》
(8) 通“政”。政治,政事
有不贡士谓之不率正者。——《尚书大传·皋繇谟》
古者文武为正均分。——《墨子·兼爱下》
虽天子三公问正。——《荀子·大略》
(9) 通“证”。凭证,证据
必有正焉。——《仪礼·士昏礼》
指九天以为正兮。——《楚辞·离骚》
指苍天以为正。——《楚辞·九章·惜诵》
(10) 姓
副词
(1) 正好,恰好
六合正相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正称下情(正合心意;正中下怀);正没理处(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正未有艾(正无穷期);正如你所说的;大小正合适;正要(刚要;正预备)
(3) 表示动作、状态的进行,持续,正在
中儿正织鸡笼。——宋· 苏轼《浣溪沙》
见王夫人正和 薛姨妈长篇大套的说些家务人情话。——《红楼梦》
(4) 又如:正然(正在);正下着雪
(5) 仅;只
乃自吴寻二 陆, 平原不在,正见 清河。——《世说新语·自新门》
(6) 端正地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7) 方,刚刚
我思舜,正郁 陶。——《史记·五帝本纪》
(8) 公然;显然
正告天下。——《史记·苏秦列传》
(9) 总是
何以正善人少而恶人多。——《世说新语》
代词
(1) 这么;这样
今年怎正利害?——《老残游记》
(2) 又如:怎正大;怎正多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zin5 zang1 ziang5 [海陆丰腔] zhin5 chang5 | chang1 [梅县腔] zhang1 zhang5 zang5 zhin5 [宝安腔] zin5 | zang1 | zang5 [客英字典] zhin5 chang5 | chang1 [沙头角腔] zin5 zang1 zang5 [陆丰腔] chang1 zhin5 [客语拼音字汇] zang1 zang4 zin4 [台湾四县腔] tsiin5 zang5 | zang1 [梅县腔] zen5
◎ 潮州话:之影3 之影1 ,zian2(chiáⁿ) zian1(chia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征 | 諸盈 | 章 | 清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三等 | 梗 | 清 | jĭɛn | cjeng/tjeng |
详细解释
tī
(2) 另见
tǐ
名词
(1) (体,会意。从人,从本。古代“体、軆”是两个字,“体”是“劣”,又指粗笨。身体本字是“軆”,形声。从骨,豊(
)声。今简化为“体”。本义:身体)(2) 同本义
体,总十二属之名也。——《说文》。按,十二属者:顶、面、颐,首属三;肩、脊、臀,身属三;肱、臂、手,手属三;股、胫、足,足属三也。
体,身也。——《广雅》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
居五日,桓侯体痛。——《韩非子·喻老》
体有不快。——《后汉书·华佗传》
伤乎体。——《韩非子·五蠹》
口体之奉。——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体态轻盈(形容女子婀娜多姿);上体;下体;体高五尺;体大身强;肉体(人的身体,区别于“精神”);体骸(躯壳;尸骸);体候(身体状况);体素(敬词。玉体);体段(身段)
(4) 手脚、四肢
轻暖不足于体。——《孟子·梁惠王上》
犹其有四体也。谓二手二足。——《孟子》
(5) 又如:四体(人的四肢);五体投地
(6) 形体 ;体态
可怜体无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又如:体段(样子;身分);体相(形体相貌);长方体;立方体;几何体;正方体;角柱体;圆柱体;刚体;磁体;黑体;发光体;导体;晶体
(8) 牲体
辨体名肉物。——《周礼·内飨》。按,牲体有七脊也,左右肋也,左右肱也,左右股也,所谓全軆也。
(9) 又如:体解(古代祭祀时将牲体切割成二十一块);体节(带骨的大块牛羊肉)
(10) 事物的主要部分
以天演为体。——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11) 又如:体用(事物的本体与作用);体物(体现于万事万物之中);体例(制度的纲领和细则);体要(大体与纲要)
(12) 实体
天之与地,皆体也。——王充《论衡》
(13) 规格;法式
直求输赤诚,所望大体全。——唐·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14) 又如:体式(法式,格式);体法(指书法的格局法式);体段(体格、结构);体气(诗文的气质格调;人品性格);体统(规矩,制度;诗文或著作中的体裁和条理)
(15) 占卜时的兆象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诗·卫风·氓》
(16) 又如;体象(象征)
(17) 本性,本质 。
(18) 如:体识(禀性和器识);体器(禀性和器度);体履(禀性和行为)
(19) 准则
平居妄自尊大而临事不知体,此俗人也。——宋· 陈善《扪虱新话》
(20) 文体 。
(21) 如:古体诗;近体诗;散体;骈体
(22) 体制
自汉至 魏,四百余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 沈约《谢灵运传论》
(23) 又如:政体;国体
(24) 动词的一套屈折形式、表示动作的性质或关于该动作的开始、持续、完成或重复等方面的情况,但不涉及该动作发生的时间——最初用于斯拉夫语言,后来用于其他语言 。
(25) 如:完成体;进行体
(26) 文字的书写形式 。
(27) 如:草体;楷体;宋体;字体;印刷体
(28) 立体
后见为体。——蔡元培《图画》
体面互见。
舍体而取面。
体之感觉。
动词
(1) 亲身经验;体察
汝体吾此心。——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体物(描绘事物);体信(守信;信服);体行(躬亲践行);体认(体察认识);体测(体察忖测)
(3)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 。
(4) 如:体国(关心国家);体悉(体谅了解)
(5) 划分,分解
体其犬豕牛羊。——《礼记》
(6) 又如:体解(分解牲畜的肢体;古代酷刑之一;肢体解离);体国经野(区画都城,丈量土地;泛指治理国家)
(7) 成形
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诗·大雅·行苇》
(8) 表现;体现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易·系辞上》
(9) 效法
帝者体太一。——《淮南子》
(10) 相承;继承
正体于上,又乃将所传重也。——《仪礼》
(11) 生长
体物而不可遗。——《礼记》
(12) 包含;容纳
君子体人,足以长人。——《易·乾》
(13) 通“履”。体验;实行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诗·卫风·氓》。《释文》云:韩诗作履。履,幸也。
能戴大圆者,体平大方。——《管子·心术下》
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笃志而体,君子也。
(14) 又如:体乾(履行天命)
(1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ti2 旧读:to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獖 | 蒲本 | 並 | 魂 | 上聲 | 阮 | 合口一等 | 臻 | 魂 | bʰuən | buonx/buo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