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极

zhǐ jí [ zhi ji]
繁体 止極
注音 ㄓˇ ㄐ一ˊ

词语释义

终极;尽头。

词语解释

  1. 终极;尽头。

    《归藏·启筮》:“滔滔洪水,无所止极。” 清 方东树 《<刘悌堂诗集>序》:“是故自 明 及我朝之兴,至今日五百年间,成学治古文者,综千百计,而未有止极。”

引证解释

⒈ 终极;尽头。

《归藏·启筮》:“滔滔洪水,无所止极。”
清方东树《<刘悌堂诗集>序》:“是故自明及我朝之兴,至今日五百年间,成学治古文者,综千百计,而未有止极。”

止极的网络释义

止极

  • 止极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hǐ jí ,意思是终极、尽头。
  • 汉字详情

    zhǐ [zhi]
    部首: 447
    笔画: 4
    五笔: HHHG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LM
    四角: 21100

    详细解释

    名词

    (“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 同本义

    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说文》

    北止。——《仪礼·士昏礼》。注:“足也。”

    屦校灭止。——《易·噬嗑》

    举止高。——《汉书·五行志》

    四之日举止。——《汉书·食货志》

    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汉书·刑法志》

    动词

    (1) 停住,中断进程

    止,停也,息也。——《广韵》

    亦可以止矣。——《吕氏春秋·下贤》。注:“止,休也。”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韩诗外传》

    羽飞乃止。——《三国志·诸葛亮传》

    雪止。——《资治通鉴·唐纪》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聊斋志异·狼三则》

    絮絮不止。——《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

    渐拍断止。

    (3) 又如:止步;止怒;止泻;止戈(停止干戈,平息战争);止止(犹止之;停止,止住);止雨(使雨停止);止泊(停息);止军(让军队停止前进)

    (4) 阻止,不让进行

    笑而止之。——《列子·汤问》

    相如止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

    相如固止。

    使人止晋鄙。——《史记·魏公子列传》

    年兄肯出一言止了此事。——清· 狄夷散人《玉娇梨》

    (6) 又如:止遏(阻止;抑制);止哭(止住哭声);止善(阻止别人做好事);止节(阻塞;节制,抑制);止塞(阻止,堵塞);止暴(制止暴戾行为)

    (7) 驻守 。如:止壁(顿兵扎营);止舍(驻扎宿营);止守(留守);止次(驻扎)

    (8) 居住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商颂·玄鸟》

    止文殊院。——《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9) 又如:止息(住宿;休息);止居(安居;定居);止托(寄居)

    (10) 停留,逗留

    南阳西郊有一亭,人不可止,止则有祸。——《搜神记》

    止子路宿。(止,使……留下。)——《论语·微子》

    (11) 又如:止顿(止留。停留);止泊(停息);止于至善(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副词

    (1) 仅;只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止印二三本。——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只十有一日。——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

    止露尻尾。

    (3) 又

    止有剩骨

    (4) 又如:止衣(只穿);止可(只能;只可);止剩下一篇文章还没有抄完;止有此数了

    在句末可表肯定陈述语气,相当于“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景行:大道。)——《诗·小雅》

    英文翻译

    stop, halt, desist; detain

    方言集汇

    ◎ 粤语:zi2
    ◎ 客家话:[东莞腔] zi3 [海陆丰腔] zhi3 [客英字典] zhi3 [沙头角腔] zi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宝安腔] zi3 [梅县腔] tje3 [陆丰腔] zhi3 [台湾四县腔] zih3
    ◎ 潮州话:z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諸市上聲開口三等cjix/tjiiotɕĭə
    [ji]
    部首: 420
    笔画: 7
    五笔: SEY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DNHE
    四角: 479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亟声。本义:房屋的正梁)

    (2) 同本义

    極,栋也。——《说文》。按,在屋之正中至高处。

    万载宫极。——《汉书·天文志》

    有夫妻臣妾登极。——《庄子·则阳》。司马注:“屋栋也。”

    茂初在 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 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后汉书·蔡茂传》

    (3) 最高的地位

    今以三寸之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史记·留侯世家》

    (4) 又如:极峰(最高层的官员)

    (5) 特指君位

    建用皇极。——《书·洪范》

    (6) 又如:登极(登君位)

    (7) 顶点,最高处;最高最远的处所

    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世说新语·文学》

    屋极有窗。——清· 方苞《狱中杂记》

    (8) 又如:登峰造极;极巅(山顶端);极至(极度,极顶。顶点);极峰(最高层的官员)

    (9) 尽头;极限

    何使我至于此极也!(极,指最痛苦的地步。)——《孟子·梁惠王上》

    至治之极。——《史记·货殖列传》

    (10) 又如:极地(绝处);极界(界限);极际(边际,尽头);极尽(终点,尽头);极则必反(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11) 地球的南北两端 。如:极流(从地球南北极移向赤道的潮流);极光;极冠。又指磁体的两端;电源或电器上电流的输入输出端。如:南极;北极;正极;负极

    (12) 北极星

    譬众星之环极。——张衡《西京赋》

    (13) 又如:极枢(指北极星和天枢星)

    (14) 最高准则、标准

    莫匪尔极。——《诗·周颂·思文》

    立名者,行之极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副词

    (1) 最,非常,狠,满

    初极狭。——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极为神速。——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备极欢洽。——《广东军务记》

    极盛于十六世纪。——蔡元培《图画》

    (2) 又如:极荷(深深承蒙);极通(很对);极打(狠打,痛打)

    动词

    (1) 至,到达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柳宗元《永州八记》

    (2) 极天际地(直达天边,遍及大地。形容广大无边);极天爬地(用尽一切办法);极明(直至天明);极格(及格。达到标准);极海(至海);极晨(直到次日清晨)

    (3) 穷尽,竭尽

    平原远而极目兮。——王粲《登楼赋》

    不得极夫游之乐。(极,使尽,使动用法。夫,指示代词,那。)——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南极潇湘。——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极力为之。——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4) 极情尽致(感情充沛,神态逼真);极望(尽目所见,放眼远望);极言(尽言无余);极目(穷尽目力,眺望远方)

    (5) 深探,穷究 。如:极本穷源(彻底地推究本源);极问(追根问底);极深研几(探讨研究事物的深奥隐微之处)

    (6) 通“殛”。惩罚,诛杀

    子之罪大极重。——《庄子·盗跖》。《尔雅·释言》:殛,诛也。言罪大而诛重也。极、殛古字通。

    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故圣人极。——《韩非子·用人》

    (7) 又如:极法(极刑。死刑;重刑)

    (8) 到达极点

    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极,至多,最多,动词状语。)——《资治通鉴》

    形容词

    (1) 最高的、最远的,达到极点的

    地势极而南溟深。——王勃《滕王阁赋》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司马迁《报任安书》

    极天云一线。——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又如:极塞(遥远荒僻的边塞地区);极处(极高、极远之处);极路(非常遥远的路);极源(远源)。如:极口(满口);极仄(很险的诗韵);极色(黑白两色。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最低,均为无彩色,正好处于两个极端,故称)

    (3) 通“亟”。

    (4) 急速

    予不敢不极卒宁王图事。——《书·大诰》

    队有急,极发其近者往佐。——《墨子·杂守》

    诸侯假之威久而不知极已者殆。——《管子·枢言》

    无羽无翼,反复甚极。——《荀子·赋篇》

    (5) 又如:极走(急促地奔跑);极言(急忙告诉);极卒(尽快完成)

    (6) 着急 。如:极头么花(极头麻花。形容干着急没办法);极切(急切,迫切);极躁(着急)

    (7) 儆戒 。如:极戒(儆戒)

    (8) 屡次,一再

    以极聘于诸侯。——《管子·小匡》

    英文翻译

    extreme, utmost, furthest, final

    方言集汇

    ◎ 粤语:gik6 kap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九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其輒葉B入聲開口三等鹽Bgʰĭɛpgiep/gy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