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里歇松

xiē lǐ xiē sōng [ xie li xie song]
繁体 歇裏歇鬆
注音 ㄒ一ㄝ ㄌ一ˇ ㄒ一ㄝ ㄙㄨㄥ

词语释义

1.无精打采貌。

词语解释

  1. 无精打采貌。

    老舍 《赵子曰》第十二:“ 赵子曰 心中有些不高兴,歇里歇松的往外走,一边走一边叹息。”

引证解释

⒈ 无精打采貌。

老舍《赵子曰》第十二:“赵子曰心中有些不高兴,歇里歇松的往外走,一边走一边叹息。”

歇里歇松的网络释义

歇里歇松

  • 歇里歇松,是汉语词汇,解释为无精打采貌。
  • 汉字详情

    xiē [xie]
    部首: 427
    笔画: 13
    五笔: JQWW
    五行:
    仓颉: AVNO
    四角: 677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欠。曷( )声。歇息与出气有关,故从“欠”。本义:休息)

    (2) 同本义(侧重于放松身体的紧张状态以消除疲劳)

    歇,息也。——《说文》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唐· 白居易《卖炭翁》

    彼时黛玉自在床上歇午,丫环们皆出去自便,满屋内静悄悄的。——《红楼梦》

    (3) 又如:歇泊(休息);歇子(小歇;稍憩);歇午(歇中,歇晌。皆指午间休息);歇夏(歇伏,伏天休息);歇晚(晚上休息);歇热(乘凉)

    (4) 停止,中止活动

    余韵徐歇。——宋· 苏轼《石钟山记》

    声暂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骤雨初歇。——宋· 柳永《雨霖铃》

    要歇业的店铺,暂时不准歇。——茅盾《动摇》

    (5) 又如:歇令(停止,住手);歇浪(关掉;打烊)

    (6) 睡眠,躺下来休息 。如:他在朋友家里歇了一夜

    (7) 留宿 。在旅店等处住宿

    张主管闲坐半晌,安排歇宿。——《京本通俗小说》

    (8) 又如:歇家(旅舍;住宿处;兼搞跑腿、牵线的客店;客店主人);歇卧(睡觉,过夜);歇店(住客店;客店)

    (9) 竭,尽,到了尽头

    难未歇也。——《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灯青兰膏歇,落照飞蛾舞。——李贺《伤心行》

    (10) 又如:歇绝(消失);歇微(衰退消失);歇灭(息灭,消失);歇落 (消失)

    (11) 凋零,花、木、草枯萎

    春木有荣歇,此节无凋零。——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

    (12) 气味散发;消散

    歇,气越泄。——《说文》

    名词

    曾经

    我屋里家主婆从来勿曾说歇,耐倒要管起我来哉。——《海上花列传》

    量词

    (1) 表示动作次数,相当于“番”、“次”

    又嘱咐两三歇。——《西厢记诸宫调》

    (2) 表示一段时间,相当于“一会儿”

    老身直去县前那家有好酒,买一瓶来,有好歇儿担阁。——《水浒传》

    好半歇到岸。——《反美华工禁约文学集》

    (3) 又如:歇歇(一会儿,形容时间短);歇子(一会儿)

    英文翻译

    rest, stop, lodge

    方言集汇

    ◎ 粤语:hit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et7 [宝安腔] ket7 het7 [梅县腔] het8 hiet7 [陆丰腔] hiat7 [东莞腔] het7 [海陆丰腔] hiet7 [客语拼音字汇] hiad5 [沙头角腔] het7 [台湾四县腔] hiet7
    ◎ 潮州话:hi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許謁月開入聲開口三等xĭɐthiat/xiat
    [li]
    部首: 708
    笔画: 7
    五笔: JF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WG
    四角: 60105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2) 同本义

    裏,衣内也。——《说文》。衣外曰表。

    襦在裏也。——《谷梁传·宣公九年》注

    不罹于裏。——《诗·小雅·小弁》

    绿衣黄里。——《诗·邶风·绿衣》

    (3) 又如:里衣(内衣,汗衫。指贴身的衣报);里外发烧(指里外都是毛皮缝制的衣服)

    (4) 内,中。与外相反

    裏急暴痛。——《素问·至真要大论》

    肉里之脉。——《素问·刺腰痛篇》

    约定今夜放火,里应外合。——《三国演义》

    (5) 又如:里向(靠里边的;里面);里势(里面);里勾外连(内外勾结);里头大叔(里头,指宫内。指慈禧最宠信的大太监李连英);里牵绵(指饮酒下肚时,好像腹内忽有厚绵暖着一样)

    (6) 时候

    妾身年少里,父母俱倾弃。——宋·佚名《张协状元》

    (7) 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位置;处所

    我这里凭阑望,母亲那里倚门悲。——郑德辉《玉粲登楼》

    (8) 又如:这里,那里;哪里;省里;县里

    名词

    (1) (会意。从土,从田。从“田”,含有区分界域的意思。本义:里弄;街巷)

    (2) 同本义

    里,居也。——《说文》

    里,邑也。——《尔雅》。李注:“居之邑也。”

    里尻也。——《广雅》

    在野曰庐,在邑曰里。——《汉书·食货志》

    于蹶之里。——《诗·大雅·韩奕》

    赋里以人。——《国语·晋语》。注:“廛也。”

    以里听者,禄之以里。——《吕氏春秋·怀宠》。注:“闾也。”

    河洛为王之里。——左思《蜀都赋》。注:“居也。”

    匪仁里其焉宅兮。——张衡《思玄赋》。注:“里宅皆居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诗·郑风·将仲子》

    既行,及里门,门扃未发。——沈既济《任氏传》

    (3) 又如:里门(乡里的门。古代聚族列里以居,里有里门);里闬(即里门,乡里);里闾(里门,乡里)

    (4) 古代一种居民组织,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

    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尚书大传》

    古者七十二家为里。——《论语·譔考文》

    一里八十户。——《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百家为里。——《管子·度地》

    广三百步、长三百步为一里。——《韩诗外传》

    择其贤民,使为里君。——《管子·小匡》

    (5) 又如:里长(主管一里的人。古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尹(里长,里中的长官。即里正);里正图董(乡长、里长一类的人物);里吏(即里尹、里正、里胥)

    (6) 乡里;家乡;故乡

    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史记·滑稽列传》

    黯耻为令,病归田里。——《史记·汲郑列传》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潜《归园田居》

    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江淹《别赋》

    (7) 又如:里籍(籍贯);里豪(乡里中豪强的人);里妪(乡村妇女);里门(故里;故乡)

    (8) 量词。长度单位

    于三十里。——《诗·小雅·六月》

    (9) 又如:华里(市里的旧称);里数;里程;里堠(记里程的土堆)

    (10) 通“理”。地理

    通于沟渠,修堤防,树五谷,通于地里者也。——《说苑·臣术》

    动词

    (1) 居住

    在壄曰庐,在邑曰里。——《汉书·食货志上》

    悠悠我里。——《诗·小雅·十月之交》

    军社之所里。——《周礼·夏官·量人》

    里仁而美。——《论语·里仁》

    (2) 又如:里布(古代的土地税。里,居也;布,钱也);里舍(私人住宅;同乡里人);里仁(居住在仁者所居之里;与仁人为邻)

    (3) 谓计算路程 。如:里程碑(设于路边计算里数的标志)

    (4) 通“理”。治理

    乃里西土之数。——《穆天子传》

    形容词

    通“悝”。忧伤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诗·小雅·十月之交》

    语尾助词词

    同“哩”

    梅香,你看奶奶做什么里?奶奶看经哩。—— 元· 关汉卿《金线池》

    英文翻译

    unit of distance; village; lane

    方言集汇

    ◎ 粤语:lei5
    ◎ 客家话:[沙头角腔] li1 [陆丰腔] li1 [海陆丰腔] li1 li3 [宝安腔] li3 | li1 [客英字典] li3 [客语拼音字汇] li1 li3 [台湾四县腔] li1 li3 [梅县腔] li1
    ◎ 潮州话:l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良士上聲開口三等lix/liiolĭə
    xiē [xie]
    部首: 427
    笔画: 13
    五笔: JQWW
    五行:
    仓颉: AVNO
    四角: 677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欠。曷( )声。歇息与出气有关,故从“欠”。本义:休息)

    (2) 同本义(侧重于放松身体的紧张状态以消除疲劳)

    歇,息也。——《说文》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唐· 白居易《卖炭翁》

    彼时黛玉自在床上歇午,丫环们皆出去自便,满屋内静悄悄的。——《红楼梦》

    (3) 又如:歇泊(休息);歇子(小歇;稍憩);歇午(歇中,歇晌。皆指午间休息);歇夏(歇伏,伏天休息);歇晚(晚上休息);歇热(乘凉)

    (4) 停止,中止活动

    余韵徐歇。——宋· 苏轼《石钟山记》

    声暂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骤雨初歇。——宋· 柳永《雨霖铃》

    要歇业的店铺,暂时不准歇。——茅盾《动摇》

    (5) 又如:歇令(停止,住手);歇浪(关掉;打烊)

    (6) 睡眠,躺下来休息 。如:他在朋友家里歇了一夜

    (7) 留宿 。在旅店等处住宿

    张主管闲坐半晌,安排歇宿。——《京本通俗小说》

    (8) 又如:歇家(旅舍;住宿处;兼搞跑腿、牵线的客店;客店主人);歇卧(睡觉,过夜);歇店(住客店;客店)

    (9) 竭,尽,到了尽头

    难未歇也。——《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灯青兰膏歇,落照飞蛾舞。——李贺《伤心行》

    (10) 又如:歇绝(消失);歇微(衰退消失);歇灭(息灭,消失);歇落 (消失)

    (11) 凋零,花、木、草枯萎

    春木有荣歇,此节无凋零。——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

    (12) 气味散发;消散

    歇,气越泄。——《说文》

    名词

    曾经

    我屋里家主婆从来勿曾说歇,耐倒要管起我来哉。——《海上花列传》

    量词

    (1) 表示动作次数,相当于“番”、“次”

    又嘱咐两三歇。——《西厢记诸宫调》

    (2) 表示一段时间,相当于“一会儿”

    老身直去县前那家有好酒,买一瓶来,有好歇儿担阁。——《水浒传》

    好半歇到岸。——《反美华工禁约文学集》

    (3) 又如:歇歇(一会儿,形容时间短);歇子(一会儿)

    英文翻译

    rest, stop, lodge

    方言集汇

    ◎ 粤语:hit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et7 [宝安腔] ket7 het7 [梅县腔] het8 hiet7 [陆丰腔] hiat7 [东莞腔] het7 [海陆丰腔] hiet7 [客语拼音字汇] hiad5 [沙头角腔] het7 [台湾四县腔] hiet7
    ◎ 潮州话:hi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許謁月開入聲開口三等xĭɐthiat/xiat
    sōng [song]
    部首: 420
    笔画: 8
    五笔: SW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DCI
    四角: 489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公声。本义:松科植物的总称) 同本义

    松,松木也。——《说文》

    山有乔松。——《诗·郑风·山有扶苏》

    如松茂矣。——《诗·小雅·斯干》

    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搜神记·干将莫邪》

    (2) 一般为常绿乔木,很少为灌木,树皮多为鳞片状,叶子针形,花单性,雌雄同株,结球果,卵圆形或圆锥形,有木质的鳞片,木材和树脂都可利用。又如:松塔;松涛;松针;松脂;松亭(旁边有松树的亭子);松活(以松柏的枝叶扎成人、鹤、鹿、亭等形状,作为冥器,叫做松活);松肪(松脂);松扇(用柔嫩松皮制成的一种古扇);松钗(松树的枝叶);松腴(松脂);松花绿(亦作“松花”、“松绿”。偏黑的深绿色,墨绿);松篁(松树与竹子)

    形容词

    (1) 发乱;乱发貌

    首蓬松以半散,支棘瘠而枯踈。——唐· 陆龟蒙《自怜赋》

    (2) 不紧

    蜂须蝉翅薄松松,浮动搔头似有风。——唐· 王建《宫词》

    (3) 又如:松宽(亦作宽松。使行动有较大的自由,放松);松松爽爽(轻松爽快);松怠怠(赖散的样子);松通(宽松,放宽)

    (4) 不坚实 。如:松脆;这点心松脆可口

    (5) 经济宽裕 。如:“手头松”;松通(舒散,流通,宽裕)

    (6) 不中用

    有这等一个松驸马。——明· 汤显祖《南柯记》

    (7) 慢 。围棋术语

    松,慢也。棋家取其玲珑透空,疏而不漏之谓也。——宋· 徐铉《围棋义例》

    名词

    瘦肉做成的绒状或碎末状的食品 。如:肉松;鱼松;鸡松

    动词

    使松弛 。如:松松螺丝;松帆

    英文翻译

    pine tree; fir tree

    方言集汇

    ◎ 粤语:cung4
    ◎ 客家话:[东莞腔] cung2 sung1 [陆丰腔] ciung3 [梅县腔] ciung2 [宝安腔] ciung2 cung2 [客英字典] sung1 [海陆丰腔] ciung2 [客语拼音字汇] cung2 qiung2 [沙头角腔] ciung2 [台湾四县腔] ciung2
    ◎ 潮州话:song5(sông) [潮阳]siong5(siông), sêng5(sêng) ,song1(so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祥容平聲開口三等zsyung/szivngzĭwo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