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魄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古代用以求雨的土偶。
《三国志·魏志·常林传》“ 旹 弟 静 绍封”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夫道之为物,惟恍惟忽,寿为欺魄,夭为鳬没,身沦有无,与神消息,含悦阴阳,甘梦太极。” 宋 王安石 《再用前韵寄蔡天启》:“始见类欺魄,寒暄粗酬接。”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用以求雨的土偶。
引《三国志·魏志·常林传》“旹弟静绍封” 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夫道之为物,惟恍惟忽,寿为欺魄,夭为鳬没,身沦有无,与神消息,含悦阴阳,甘梦太极。”
宋王安石《再用前韵寄蔡天启》:“始见类欺魄,寒暄粗酬接。”
欺魄的国语词典
作鬼怪状的土偶。《列子.仲尼》:「见南郭子,果若欺魄焉,而不可与接。」也作「䫏魄」。
欺魄的网络释义
欺魄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欠,其声。“欠”与出气、说话有关。本义:欺骗)
(2) 同本义
欺,诈欺也。——《说文》
仁义修立谓之任,反任为欺。——《贾子道术》
禄不遂行兹谓欺。——《京房易传》
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
尚不相欺。
甚矣哉为欺也。——明· 刘基《卖柑者言》
(4) 又
世之为欺者。
(5) 又如:欺诳(欺瞒);欺上罔下(对上欺骗,对下隐瞒);欺诞(夸大欺骗);欺谩(欺骗);欺三瞒四(隐蔽实情欺骗他人);欺天罔人(骗天骗人);欺天罔地(欺骗天地。极言人之背理昧心);欺心(自己欺骗自己心怀不轨,起坏心思);欺君罔上(欺骗蒙蔽君上)
(6) 欺诈,用狡猾奸诈的手段骗人
苏秦欺寡人。——《战国策·秦策》。注:“诈也。”
欺诬诈伪也。——《荀子·性恶》。注:“诳也。”
(7) 又如:欺谬(欺诈背信);欺猾(欺诈奸猾);欺罔(诈骗迷惑);欺诡(欺诈);欺弊(欺诈蒙骗)
(8) 欺压,欺侮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9) 又如:欺藐(欺负小看);仗势欺人;欺蔑(欺负蔑视);欺傲(欺侮轻慢);欺枉(欺负)
形容词
见南郭子,果若欺魄焉,而不可与接。——《列子·仲尼》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ki1 [宝安腔] ki1 [梅县腔] ki1 [陆丰腔] ki1 [客英字典] ki1 [台湾四县腔] ki1 [东莞腔] ki1 [沙头角腔] ki1 [海陆丰腔] ki1
◎ 潮州话:k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欺 | 去其 | 溪 | 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之 | 止 | khi/qio | kʰĭə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鬼,白声。从鬼的字,常与灵魂、鬼怪有关。本义:阴神,迷信的人指依附于人的身体而存在的精神)
(2) 同本义,有别于可游离于人体之外的魂
魄,阴神也。——《说文》
人生始化曰魄。——《左传·昭公七年》。注:“形也,既生魄,阳曰魂。疏:附形之灵为魄。”
其魄兆于民矣。魄意之精也。——《国语·晋语》
魄也者,鬼之盛也。——《礼记·祭义》。注:“耳目之聪明为魄。”
忽魂悸以魄动。——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又如:魂魄(迷信者指附在人体内可以游离出去的精神);心魄(心灵);丧魂落魄;魄荡魂飞(魄散魂消、魄散魂飞等都形容惊恐万状);魄心(灵魂)
(4) 引申为人的形体
人之精气曰魂,形体曰之魄。——《太平御览》引《礼记外传》
(5) 精神;气质;神气 。如:魄虑(神思,意念);魄光(喻人的精神)
(6) 精力;胆识 。如:气魄;体魄
(7) 通“霸”。月出月没的微光
惟三月哉生魄。——《书·康诰》
月未望则载魄于西,既望则终魄于东。——《法言·五百》
(8) 又如:魄蜍(传说月亮中的蟾蜍);魄宝(魄渊。月亮);魄兔(传说中指月中的兔)
(9) 通“粕”。糟粕,酒滓
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庄子·天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ak7 [东莞腔] pak7 [海陆丰腔] pak7 [梅县腔] pak7 [台湾四县腔] pak7 [陆丰腔] pak7 [宝安腔] pak7 [客语拼音字汇] pag5 [客英字典] pak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託 | 他各 | 透 | 鐸開 | 入聲 | 藥 | 開口一等 | 唐 | 宕 | thak | tʰɑ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