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柎
注音
ㄩˊ ㄈㄨˋ
词语释义
黄帝时良医名。
词语解释
黄帝 时良医名。
《周礼·天官·疾医》“两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九藏之动” 汉 郑玄 注:“能专是者其唯 秦 和 乎, 岐伯 、 榆柎 则兼彼数术者。” 陆德明 释文:“ 岐伯 、 榆柎 皆 黄帝 时医人。”
引证解释
⒈ 黄帝时良医名。
引《周礼·天官·疾医》“两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九藏之动” 汉郑玄注:“能专是者其唯秦和乎, 岐伯、榆柎则兼彼数术者。”
陆德明释文:“岐伯、榆柎皆黄帝时医人。”
榆柎的网络释义
榆柎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榆树
榆,白枌。——《说文》。按,榆皮色赤,其白者为枌也。荚可食,亦可为酱。
堇萱枌榆。——《礼记·内则》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庄子·逍遥游》
(2) 落叶乔木,叶卵形,花有短梗,木材可供建筑或制器械、家具等。如:榆枋(借喻见识浅陋;也指眼界狭小);榆荚(古代钱币名称,汉代铸造)
英文翻译
elm tre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4
◎ 客家话:[梅县腔] ji5 [客语拼音字汇] yi4
◎ 客家话:[梅县腔] ji5 [客语拼音字汇] yi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逾 | 羊朱 | 以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jyo/ju | jĭ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足,器物的脚
柎,谓下施足也。——《急就篇》颜师古注
(2) 花托,或指花萼
柎,花萼足也。——《玉篇》
(3) 通“拊”(
)。柄,器把凡为弓,方其峻而高其柎。——《周礼·考工记·弓人》
动词
(1) 通“抚”(
)。敲,拍父老柎枝而论,终日不归。——《管子·轻重戊》
(2) 通“坿”(
)。增加,附加素积白屦,以魁柎之。——《仪礼·士冠礼》
英文翻译
calyx of flower; railing raft
方言集汇
◎ 粤语:fu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fu5 [海陆丰腔] fu5 [台湾四县腔] fu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fu5 [海陆丰腔] fu5 [台湾四县腔] f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跗 | 甫無 | 幫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pyo/piu | pĭ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