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拊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即 俞跗 。相传为 黄帝 时的良医。
《汉书·艺文志》:“《泰始黄帝扁鹊俞拊方》二十三卷。”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黄帝 时医也。”《汉书·艺文志》:“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太古有 岐伯 、 俞拊 ,中世有 扁鹊 、 秦和 ,盖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 汉 兴有 仓公 。今其技术晻昧,故论其书,以序方技为四种。”详“ 俞跗 ”。
引证解释
⒈ 即俞跗。相传为黄帝时的良医。详“俞跗”。
引《汉书·艺文志》:“《泰始黄帝扁鹊俞拊方》二十三卷。”
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黄帝时医也。”
《汉书·艺文志》:“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鹊、秦和,盖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 汉兴有仓公。今其技术晻昧,故论其书,以序方技为四种。”
俞拊的网络释义
俞拊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会意。从亼(
),从舟,从刂,刂水也。”本义与造船有关,不详)古代挖空树木做船俞,空中木为舟也。——《说文》。段玉裁注:空中木者,舟之始
叹
(1) 文言叹词。犹言“然”。表示应答或肯首。是;对 。如:俞允(允诺。多用于君主);俞音(帝王表示允可的诏令)
(2) 答应;允许 。如:俞纳(应允;接受);俞旨(表示同意的圣旨);俞咈(赞成和反对)
形容词
(1) 安定 。如:俞然(安然,安定的样子)
(2) 愉快 。如:俞俞(和乐愉快的样子)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逾 | 羊朱 | 以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jyo/ju | jĭ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付声。本义:抚摸)
(2) 同本义
拊,揗也。——《说文》。段注:“揗者,摩也。古作‘拊揗’,今作‘抚循’,古今字也。尧典曰:“击石拊石”,拊轻击重,故分言之。”。
主拊其背曰:“行矣!”——《汉书·外戚传上》
(3) 又如:拊扪(抚摸);抚式(用手按车板)
(4) 拊掌:拍手。表示惊讶,恼怒或欢喜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拊手(拍手;鼓掌);拊心(抚胸;拍胸);拊髀(拍大腿);拊床(拍床);拊背(轻拍肩背);拊嗟(拍手嗟叹);拊噪(拍手欢呼);拊翼(拍打翅膀)
(6) 通“抚”
(7) 体恤抚慰
王巡三军,拊而勉之。——《左传·宣公十二年》
勉慰痍伤,拊巡饥渴。——颜延之《阳给事诔》
(8) 又如:拊爱(爱抚);拊绥(安抚);抚揖(抚慰揖安);拊恤(抚恤);拊循(安抚,抚慰);拊视(抚爱照顾);拊劳(慰劳)
(9) 抚摸
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无白也。——《公孙龙子·坚白论》
(10) 击 。如:拊楗(击断门户的插闩;指入内偷盗);拊搏(敲击乐器);拊鼓(击鼓);拊节(击节);拊膺(捶胸);拊缶(击缶)
(11) 抚养 。如:拊育(抚育);拊养(抚养);拊伛(抚养怜爱)
(12) 弹奏 。如:拊弦(弹琴);拊乐(奏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fu5 fu1 [海陆丰腔] fu5 [客英字典] fu5 [陆丰腔] fu3 [台湾四县腔] f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撫 | 芳武 | 滂 | 虞 | 上聲 | 麌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phyox/phiuu | pʰĭ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