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状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概况。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绪言五:“在这个大段里,阶级的概状是:统治阶级方面,起初是宗族土地所有制的贵族领主阶级统治着大小国家和采邑,后来兴起了家族土地所有制的地主阶级。”
引证解释
⒈ 概况。
引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绪言五:“在这个大段里,阶级的概状是:统治阶级方面,起初是宗族土地所有制的贵族领主阶级统治着大小国家和采邑,后来兴起了家族土地所有制的地主阶级。”
概状的网络释义
概状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既声。本义:量米粟时刮平斗斛(
)用的木板。量米粟时,放在斗斛上刮平,不使过满)(2) 同本义
同权槩而就衡。——《楚辞·惜誓》
斛甬,正权概。——《礼记·月令》
槩者,平量者也。——《韩非子·外储说》
(3) 又如:概量(概和斗斛等量谷物的器具)
(4) 节操,风度
而不概于王心邪。——《史记·范雎传》。按,平也。
夫西河魏土……漂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汉书·杨敞传》附 杨恽《报孙会宗书》
(5) 又如:概尚(气节);气概(人遇事表现出来的态度、气势)
(6) 景象;状况
故山多药物,胜概(美丽的景象)忆桃源。——唐· 杜甫《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
动词
(1) 引申为刮平,不使过量
夫水,徧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盈不求概,似正。——《荀子·宥坐》
而不概于王心邪。——《史记·范雎传》。按,平也。
(2) 又如:概平(用概刮平);概准(用平物的量器刮平)
(3) 概括,总括。如:概问(概括询问);以此一端,可概其余;以偏概全
(4) 衡量;量,限量
食飨不为槩。——《礼记·曲礼》。注:“量也。”
(5) 又如:概志(衡量心志);概量(用量器确定谷物的多少;比喻衡量事物的标准)
(6) 蔽,遮盖 。如:概愆(掩盖前愆)
(7) 关切,系念 。如:概怀(系念于心);概然(慨叹的样子)
(8) 抑,抑制 。如:概了(镇住。有超过所有人的意思)
(9) 通“溉”。灌溉,洗涤
澡概胸中,洒练五脏。——《枚乘·七发》
(10) 又如;概盂(洗涤盂钵)
(11) 通“慨”。感慨
夫婢妾贱人,感概而自杀,非能勇也。——《汉书·季布栾布田叔传赞》
(12) 又如:概然(感慨的样子)
副词
(1) 一律,一概
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史记·伯夷列传》
(2) 又如:概不考虑;概不赊欠;概行(一律施行);概视(一律看待);概用(一概使用)
(3) 大致,大略地 。就整个情况而论而不考虑具体事例地。如:概而论之;概举(大略举出);概览(大略地观览)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koi3 [客语拼音字汇] koi3
◎ 潮州话:ka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漑 | 古代 | 見 | 咍 | 去聲 | 隊 | 開口一等 | 咍 | 蟹 | kaih/koy | kɒ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犬,爿(
)声。用具体的动物“犬”表示事物各具形态。本义:犬形)(2) 同本义。引申为形状,形态
状,犬形也。——《说文》
且曰献状。——《左传·文公十五年》。谓献其骈肋之状也。
凡铸金之状。——《考工记·桌氏》。杜注:“谓形状。”
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聊斋志异》
有双石高竦,其状若门。——郦道元《水经注》
若啸呼状。——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状类(形似);粉状;杆状;块状;粒状;絮状;海绵状;奇形怪状
(4) 情形;状况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史记·淮阴侯列传》
欲死秦军状。——《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状语武。——《汉书·李广苏建传》
巡抚状闻。——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巴陵胜状。——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自绘败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景状亦近。——蔡元培《图画》
(5) 又如:现状;状容(形态);状候(情况;状态)
(6) 聘任或奖励人员的证书 。如:奖状;委任状
(7) 行状,记述死者事迹的一种文体,属于传记类
敢以状私于执事。——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8) 又如:状略(行状的大略);状式(行状的格式)
(9) 诉状
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状头(原告人);状儿(状子;起诉书);告状;状呈(即状子);状告(递状控告)
(11) 书信
是以前状辄述鄙城,眷惠手翰还答,益增欣悚。——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
(12) 容貌,面貌
妾无状。——《汉书·东方朔传》。注:“形貌也。”
不韦使 楚服相见,王后悦其状,高其智。——《战国策·秦策》
(13) 礼貌 。常与“无”连用,“无状”即没有礼貌之意
诸侯吏卒异时故徭使屯戍过秦中, 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史记·项羽本纪》
动词
(1) 陈述
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庄子·德充符》
再思此言,自状其短,观过知仁,亦足称也。——洪迈《容斋四笔》
(2) 描绘
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文心雕龙》
(3) 又如:状物(描绘事物);状写描绘
(4) 描摹
遂以五可之容颜发肤,神情态度,口写而手状之。——《聊斋志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