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论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西欧中世纪哲学关于共相的一种学说。认为共相是从个别的东西中抽取出来的一般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存在于人的理智中的概念。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概念论主张共相存在,但认为它们是人心造做的。
2、历史学家把中世纪关于共相的三个主要观点称为实在论、概念论和唯名论。
3、象弗兰克尔所说的,逻辑主义主张类是被发现的,而直觉主义主张它们是被发明的,这话的确是对实在论和概念论的古老对立所作的一个公正的论断。
4、虚概念是逻辑学概念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5、概念论是黑格尔逻辑学的旨趣和根本观点的明白确立。
6、网络哲学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概念论与实体论、存在论与本质论、文化论与价值论。
7、在《论概念构架这一观念》一文里,戴维森试图论证“概念构架”观念的不融贯,基于概念构架观念的概念相对主义不可理喻。
8、科学文化不是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知识论概念,而是哲学文化学意义上的活动论概念。
9、从其他国家课程改革的动向来看,以“课程论概念系统”代替“教学论概念系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
10、以性别关系为例,与社约论概念互斥的父权(或夫权)制度是否消失了?
11、你会学到在统计力学中,是如何用原子论的概念,阐释热力学的。
12、假设2:任何概念都有论域。
13、结合我国近年来在碾压混凝土坝和常态混凝土坝的进展,再论新概念碾压混凝土坝。
14、本文引用图论等概念来描述机构,并用图论的原理计算出结构运动链的基本回路。
15、针对路径测试的要求及其特点,结合图论的概念,提出了程序控制流程图的一种表示方法。
16、本文从「空间概念」析论4号位技术指导原则,主要目的在提示一些具体实际建议。
17、逻辑实证论的概念对于人们进行科学判断很有影响。
18、而有的学者则反过来提出了“泛比较文学论”的概念,主张进一步扩大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
19、大陆法系的犯罪论体系概念与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存在差异。
20、从公共选择角度提供一个分析框架,以说明政治概念的治国论与权术论的统一性。
21、本文针对三种伦理学之核心概念-效益论、义务论与德行论作探讨,评价其与专业伦理的关系。
22、胸痹病名源于《内经》,所论与肺有关,后世中医著作所论胸痹概念不一,范围较广;
23、模因论相对来说是一个新理论,道金斯于1976年在其《自私的基因》一书中首次提出模因论这个概念。
24、这种“鬼魅般的超距作用”使爱因斯坦想到,量子力学还未完善,并引发了过去73年间对“定域性”和“实在论”两种概念的争论。
25、域外论元这个概念能够根据论元结构显著性来揭示。
26、存储论的基本概念、三个确定性存储模型分析及其求解、两个随机性存储模型分析及其求解。
27、行为是刑法中犯罪论的核心概念,但是,关于什么是行为,目前学界却远未取得一致意见。
28、第三章介绍顺应论的基本概念。
29、论的一些概念,但对详细内容可不大清楚。
概念论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既声。本义:量米粟时刮平斗斛(
)用的木板。量米粟时,放在斗斛上刮平,不使过满)(2) 同本义
同权槩而就衡。——《楚辞·惜誓》
斛甬,正权概。——《礼记·月令》
槩者,平量者也。——《韩非子·外储说》
(3) 又如:概量(概和斗斛等量谷物的器具)
(4) 节操,风度
而不概于王心邪。——《史记·范雎传》。按,平也。
夫西河魏土……漂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汉书·杨敞传》附 杨恽《报孙会宗书》
(5) 又如:概尚(气节);气概(人遇事表现出来的态度、气势)
(6) 景象;状况
故山多药物,胜概(美丽的景象)忆桃源。——唐· 杜甫《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
动词
(1) 引申为刮平,不使过量
夫水,徧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盈不求概,似正。——《荀子·宥坐》
而不概于王心邪。——《史记·范雎传》。按,平也。
(2) 又如:概平(用概刮平);概准(用平物的量器刮平)
(3) 概括,总括。如:概问(概括询问);以此一端,可概其余;以偏概全
(4) 衡量;量,限量
食飨不为槩。——《礼记·曲礼》。注:“量也。”
(5) 又如:概志(衡量心志);概量(用量器确定谷物的多少;比喻衡量事物的标准)
(6) 蔽,遮盖 。如:概愆(掩盖前愆)
(7) 关切,系念 。如:概怀(系念于心);概然(慨叹的样子)
(8) 抑,抑制 。如:概了(镇住。有超过所有人的意思)
(9) 通“溉”。灌溉,洗涤
澡概胸中,洒练五脏。——《枚乘·七发》
(10) 又如;概盂(洗涤盂钵)
(11) 通“慨”。感慨
夫婢妾贱人,感概而自杀,非能勇也。——《汉书·季布栾布田叔传赞》
(12) 又如:概然(感慨的样子)
副词
(1) 一律,一概
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史记·伯夷列传》
(2) 又如:概不考虑;概不赊欠;概行(一律施行);概视(一律看待);概用(一概使用)
(3) 大致,大略地 。就整个情况而论而不考虑具体事例地。如:概而论之;概举(大略举出);概览(大略地观览)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koi3 [客语拼音字汇] koi3
◎ 潮州话:ka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漑 | 古代 | 見 | 咍 | 去聲 | 隊 | 開口一等 | 咍 | 蟹 | kaih/koy | kɒi |
详细解释
lún
名词
(1) 《论语》的简称 。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2) 另见
lùn
动词
(1) (形声。从言,仑(
)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2)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论,议也。——《说文》
论理也,次也。——《论语序集解》
坐而论道。——《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
臣请论其故。——《史记·张仪传》
留连论诗。——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与蒙论议。——《资治通鉴·汉纪》
每与臣论此事。——诸葛亮《出师表》
十几人论议。——《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3) 又如:论道(讲论治国道术);论黄数黑(议论是非曲直);论冒(相当于八股文中的“破题”,有“开宗明义”之意)
(4) 思;思考
论之思之,至于再三。——《汉书·王莽传》
(5) 衡量;评定
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闻言必熟论。——《吕氏春秋·慎行论》
(6) 又如:论功行赏
(7) 评论;辩析
相国论河套。—— 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8) 又
已而论河套。
(9) 又如:论思(论辩思虑);论理(论说道理);论口(争论;斗嘴)
(10) 判罪;判决
会论虞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袁溥论 瑞。—— 清· 张廷玉《明史》
舒华论瑞迂。——《明史》
(11) 又如:论囚(判刑);论输(论其罪而罚其役)
(12) 考虑;顾及
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鲁迅《彷徨·祝福》
(13) 又如:论平(考虑公正平和)
(14) 较量
我与一百斤大刀,却与那先生论么?——《三国志平话》
(15) 控告,举报
那里有令史勾结强贼理,如今世上媳妇论丈夫的稀。——元· 李致远《还牢末》
(16) 凭借
想相如凭舌剑压 秦国,论胆量完璧而回,乃股肱忠烈之士。—— 元· 高文秀《渑池会》楔子
(17) 说;陈述
无论魏晋。——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弃者无论。——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论天下事。——《资治通鉴》
(18) 又
又不可论。
(19) 又如:相提并论;又当别论
(20) 按照,依照 。如:鸡蛋论斤卖;论件;论天;论月发工资;论功行赏;论万(成千上万)
(21) 研究
论世之事。(论,研究、探讨。)——《韩非子·五蠹》
(22) 又如:论演(研究阐发);论道经邦(研究治国之道,以治理好国家);论思(研究思想)
(23) 通“抡”。选择
权节其用,论比协材。——《国语·齐语》
论贤人,用有能,而民可使治。——《管子·五辅》
(24) 通“纶”。治理
云雷屯,君子以经论。——《易·屯》
屡陈时政,经论治体。——《三国志·魏书·任苏杜郑仓传》
名词
(1) 主张;学说
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论语·先进》
余不妄,独持迂论。——徐光启《甘薯疏序》
(2) 又如:相对论;原子论;方程论
(3) 议论文
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一理者也。——《文心雕龙·论说》
(4) 又如:《六国论》;《过秦论》
(5) 通“伦”。伦理
於论鼓钟!——《诗·大雅·灵台》
(6) 姓
(7)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