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塔基特

nán tǎ jī tè [nan ta ji te]

词语释义

“尖岬周围的潮水”。

汉字详情

nán [nan]
部首: 420
笔画: 13
五笔: SFM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DJBJ
四角: 44927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木,南声。本义:楠木)同本义。樟科,常绿乔木。木材纹理细密,质地坚硬,富有香味,是建筑和制器具的贵重木材

时珍曰:南方之木,故字从南。——《本草纲目》

文梓楩楠。——《墨子·公输》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英文翻译

name of tree, machilus nanmu

方言集汇

◎ 粤语:naam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am2 [客语拼音字汇] nam2 [台湾四县腔] nam2 [客英字典] nam2 [宝安腔] lam2 [梅县腔] nem5
◎ 潮州话:nam5 [潮州、饶平]lam5 [澄海]na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二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那含平聲開口一等nomnɒm
[ta]
部首: 334
笔画: 12
五笔: FAW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GTOR
四角: 4416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荅( )声。本义:佛塔,亦作“浮屠”)

(2) 同本义。 晋、 宋译经时始造“塔”字。塔为形高而顶尖的佛教建筑物,多为五层七级,也有高至十三级的,初为藏佛骨(舍利子)的地方,后世也藏经于其中,俗称宝塔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唐· 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3) 又如:塔庙(寺庙);塔院(建有佛塔的院子);塔铃(佛塔上的风铃);塔头(佛塔顶部);宝塔;佛塔

(4) 形状像塔的建筑物 。如:塔吊;塔轮;聚沙成塔;灯塔;塔台(飞机场的塔形建筑物)

(5) 分馏柱或塔 。如:松节油塔;石油拔顶塔;裂化塔

(6) 佛堂 。如:塔座(僧尼讲经时的座位)

(7) 埋和尚骨灰处立的石塔、号僧塔,俗称“和尚坟” 。如:塔林(僧人的墓群)

量词

(1) 表示块、片

小人姓刘,名 唐,祖贯 东潞州人氏,因这鬓边有这塔朱砂记,人都唤小人做赤发鬼。——《水浒传》

英文翻译

tower, spire, tall building

方言集汇

◎ 粤语:taap3
◎ 客家话:[梅县腔] dap8 tap7 [宝安腔] tap7 [客英字典] tap7 [东莞腔] tap7 [客语拼音字汇] tab5 [陆丰腔] tap7 [沙头角腔] tap7 [海陆丰腔] tap7 [台湾四县腔] tap7
◎ 潮州话:ttah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八盍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吐盍入聲開口一等thaptʰɑp
[ji]
部首: 334
笔画: 11
五笔: ADW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TCG
四角: 441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其声。本义:墙基)

(2) 同本义

基,墙始也。——《说文》

度幽宅兆基。——《仪礼·士丧礼》

止基迺理?——《诗·大雅·公刘》

于墙基之所,方整深耕。——《齐民要术·园篱》

(3) 又如:基扃(城阙);基趾(凡墙脚、城脚居下承上的,都叫基趾。又指基础、基业);基墟(旧基址)

(4) 泛指一切建筑物的根脚

高者必以下为基。——《淮南子·原道》

太武殿基高二丈八尺。——《晋书·石季龙载记》

(5) 又如:基阶(阶基);基雉(宫室与城垣的基础);基筑(建筑物的基础);基构(建筑物的基础和结构)

(6) 基础;事业的根本

邦家之基。——《诗·小雅·南山有台》

(7) 又如:基兆(根本;基础);基原(根源);基图(基绪,基业。作为根基的事业)

(8) 基团 。作为某些化合物的分子组成部分的稳定原子团。如:氢基;氨基;偶氮基;自由基

(9) 原油中占优势的物质,或在精制油中余留的残渣 。如:混合基原油

(10) 通“賫”。一周年,一整月或一昼夜

流化八基,迁荡阴令。——《汉·荡阴令张迁表颂》

基月有成。——《汉·成皋令任伯嗣碑》

恩洽化布,未基有成。——《汉·高阳令杨著碑》

于诗三基。——《后汉书·郎传》

动词

奠定基础;创建

所以基社稷而固邦统,古之制也。——唐· 韩愈《顺宗实录二》

形容词

根本 。如:基数;基体;基线

英文翻译

foundation, base

方言集汇

◎ 粤语:gei1
◎ 客家话:[梅县腔] gi1 [台湾四县腔] gi1 [客英字典] gi1 [宝安腔] gi1 [客语拼音字汇] gi1 [东莞腔] gi1 [沙头角腔] gi1 [海陆丰腔] gi1 [陆丰腔] gi1
◎ 潮州话:g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居之平聲開口三等ki/kio
[te]
部首: 422
笔画: 10
五笔: TRFF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QGDI
四角: 2454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牛,寺声。本义:雄性的牛马)

(2) 同本义

特,朴特,牛父也。——《说文》

凡马,特居四之一。——《周礼·夏官·校人》

特,牡牛也。——《玉篇》

(3) 又如:特处士(赋予公牛以处士头衔);特牛(一头公牛)

(4) 泛指牛

高辛氏人家生一犬,初如小特。——樊绰《蛮书》

(5) 三岁兽

胡瞻尔庭有县特兮?——《诗·魏风·伐檀》

(6) 敌特;特务 。如:反特;特工

形容词

(1) 独特,特异;突出;特别

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韩愈《伯夷颂》

何其无特操与?——《庄子·齐物论》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臣超区区,特蒙神灵。——《后汉书·班超传》

(2) 又如:特达(特别通晓事理);特支(特别支出。源于宋时朝廷发给军士的特别赏赐);特等;特旨(特诏;帝王的特别诏令);特命(特别命令);特绝(卓绝);特表(非凡的仪表)

(3) 。如:特操(独立的操守);特识(独立的见解);特笔(独特的笔法);特见(独特的见解);特士(有独特志向、操行的人物)

副词

(1) 单独;单单;特地

夫国岂特为车哉?——《吕氏春秋·君守》

岂特为宫室哉?——《吕氏春秋·分职》

我特以三国城从之。——《战国策·秦策四》

使韩信特将北击之。——《汉书·张良传》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庄子·逍遥游》

且姑墨、 温宿二王特为 龟兹所置。——《后汉书·班超传》

特怪老人。——清· 周容《芋老人传》

特赏侍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特为天之所厚。——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特特(特地);特骨地(故意地);今特汇上;特为此事而来;特加(特别给与);特遣;特约;特故(特意);特甚(特别厉害);特生(孤独生长,独立生长);特为(独个儿干);特将(独自统率指挥军队)

(3) 只,仅,不过

特以诈佯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特示故人。——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特自皇古迄今。——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特为变至微。

英文翻译

special, unique, distinguished

方言集汇

◎ 粤语:dak6
◎ 客家话:[东莞腔] tit8 [台湾四县腔] tit8 [梅县腔] tit8 [沙头角腔] tit8 [宝安腔] tit8 [海陆丰腔] tit8 [客语拼音字汇] tid6 [陆丰腔] tit8 [客英字典] ti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得德開入聲開口一等dʰəkd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