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入

xiē rù [xie ru]

词语释义

把楔子或钉子等尖利的东西钉到物体里面。比喻插入对方阵地。

楔入造句

鞋底坡跟处楔入与鞋面颜色相匹配的夹层,这一别样的点缀与鞋面相得益彰。
昌吉背斜是因为三角构造楔的楔入而生成的褶皱背斜。
在咀嚼过程中,由于咬合压力的作用或牙龈退缩导致食物碎块或纤维楔入相邻牙的牙间隙内的现象,称为食物嵌塞。
当两军的翼侧彼此紧密联接时,要从其接合部上楔入进去是比较困难的;而与此相反,当两军散开在宽广的正面之上,则楔入比较容易。
从构造形态上看,昌吉背斜东西两段存在明显差异,三角构造楔前锋楔入不同的构造软弱层,是这种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
人们把城市像巨钉一样,楔入旷野,并以此为据点,顽强地繁衍着后代,创造出溢光流彩的文明。
风平浪静的话,选手还可以楔入,但是如果风起来了,那么恐怕要全力以赴一击才可以抵达。
无论这颗石头咫尺天涯还是近在眼前,只要为彼此坚定的守住那份只属于你们自己的信念,就会彼此楔入最终合为一体!
他的好友骆一禾在一篇评论中谈到,这首诗剧的舞台是全部血红的空间,间或楔入漆黑的空间,宛如生命四周宿命的秘穴。

汉字详情

xiē [xie]
部首: 420
笔画: 13
五笔: SDHD
五行:
仓颉: DQHK
四角: 4798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契( )声。本义:楔子,上粗下锐的小木橛)

(2) 同本义

楔,櫼也。——《说文》

复楔齿缀足。——《礼记·檀弓》

大者以为舟航柱梁,小者以为楫楔。——《淮南子》

(3) 又如:木楔,竹楔

(4) 楔形物

楔貌如轭上两末。——《仪礼·既夕礼》

(5) 又如:光楔;雷楔

(6) 门两旁的木柱

枨谓之楔。——《尔雅》。注:“门两旁木。”

动词

(1) 把楔形物插入或捶打到物体里面

楔齿用角柶。——《仪礼·士丧礼》

(2) 又如:楔齿(古时人初死,用柶撑其齿使不闭合,以便于饭含柶礼器);墙上楔个钉子;建筑工人把木隔板楔在顶部的结构上

(3) 安插 。如:上院楔乎政府与下院之间

(4) 投;发射 。如:楔了一排子手榴弹;楔炮

英文翻译

wedge; gatepost; foreword

方言集汇

◎ 粤语:sit3
◎ 客家话:[宝安腔] set7 [客语拼音字汇] xiab5 xiad5 [台湾四县腔] siet7 siap7 [客英字典] siet7 [海陆丰腔] siet7 siap7 [梅县腔] siap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四黠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黠鎋開入聲開口二等kret/kaetkæt
[ru]
部首: 222
笔画: 2
五笔: T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H
四角: 800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进来,进去)

(2) 同本义

入,内也。——《说文》

他人入室。——《诗·唐风·山有枢》

就不欲入。——《庄子·人间世》

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左传·文公十六年》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3) 又如:入门问讳(到别人家里,先需了解人家先祖名讳,以便谈话);入对(进宫回答皇帝的问题);入览(看到);入迁(从外地迁到京城做官);入学(童生考取秀才);入山;入口;入帘(科举时期,考官进场阅卷)

(4) 参加, 加入

室人入又。——《诗·小雅·宾之初筵》

自四卿入军机,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入舍布袋(上门女婿);入舍女婿(入舍);入释(参加佛教;进入佛门);入舍(做上门女婿);入脚(进身;指搭上关系);入队;入伙;入金马、登玉堂(考进翰林院。金马、玉堂指汉代的金马门和玉堂殿);入局(加入赌局);入团

(6) 交、交纳

入其社稷之臣于秦。——《战国策·秦策》

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汉· 贾谊《论积贮疏》

(7) 又如:入粟(交纳一定数目的钱捐取功名)

(8) 接纳;采纳

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周礼·地官·媒氏》

其臣箴谏以不入。——《国语·吴语》

野人莫敢入王。——《史记·楚世家》

商君亡 秦归 魏, 魏怒不入。——《史记·魏世家》

时上颇厌兵,入其言。——罗大经《鹤林玉露》

(9) 与…相适应

曲直之不相入。——《淮南子·主术》。注:“中也。”

(10) 又如:入式(合乎程式);入道;入彀

(11) 入朝,指属国、外国使臣或地方官员谒见天子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汉· 贾谊《过秦论上》

项伯即入见 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12) 又如:入阁拜相(进入内阁,成为宰相);入王(入朝晋见天子);入侍(入朝侍奉);入见(入宫进见);入宦(入官为仆隶);入相(入朝为宰相);入宿(入宫值宿);入贺(入朝庆贺)

(13) 到达

寒雨连江夜入吴。——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4) 又如:入月(妇女孕期足月);入玄(达到玄妙的境界);入来(到来;进来);入脚(到临,开始);入圣(达到圣人的境界)

(15) 侵入

获大城焉曰入之。——《左传·文公十五年》

英法联军自海入侵。——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16) 又如:入犯;入抄(侵入抄掠)

(17) 占据

乃入据陈(地名)。——《史记·陈涉世家》

(18) 又如:入席;入列;入主(外族进入中原作统治者);入官(从政,做官)

名词

(1) 收入,进项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岁入;入不敷出

(3) 古汉语声调之一——见“入声”

英文翻译

enter, come in(to), join

方言集汇

◎ 粤语:jap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ngip8 [宝安腔] ngip8 [梅县腔] ngip8 [陆丰腔] gnip8 [客语拼音字汇] ngib6 [东莞腔] ngip8 [沙头角腔] gnip8 [台湾四县腔] ngip8 [海陆丰腔] ngip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六緝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人執緝A入聲開口三等侵Anʑĭĕpnjip/r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