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髻箕坐

zhuī jì jī zuò [ zhui ji ji zuo]
注音 ㄓㄨㄟ ㄐ一ˋ ㄐ一 ㄗㄨㄛˋ

词语释义

1.亦作"椎结箕踞"。 2.髻如椎,坐如箕。古代南越一带人的风俗。

词语解释

  1. 亦作“ 椎结箕踞 ”。髻如椎,坐如箕。古代 南越 一带人的风俗。

    汉 刘向 《说苑·奉使》:“ 尉佗 椎结箕踞见 陆生 。”《陈书·陈宝应传》:“ 梁 季丧乱, 闽 隅阻絶,父既豪侠,扇动蛮陬,椎髻箕坐,自为渠帅。”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椎结箕踞”。髻如椎,坐如箕。古代南越一带人的风俗。

汉刘向《说苑·奉使》:“尉佗椎结箕踞见陆生。”
《陈书·陈宝应传》:“梁季丧乱, 闽隅阻絶,父既豪侠,扇动蛮陬,椎髻箕坐,自为渠帅。”

椎髻箕坐的网络释义

椎髻箕坐

  • 椎髻箕坐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uī jì jī zuò ,是指古代 南越 一带人的风俗。
  • 汉字详情

    zhuī,chuí [zhui,chui]
    部首: 420
    笔画: 12
    五笔: SWYG
    五行: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DOG
    四角: 40915

    详细解释

    chuí

    名词

    (1) (形声。从木,隹( zhuī)声。本义:槌子,敲击的器具)

    (2) 捶击的工具。后亦为兵器

    椎,所以击也。——《说文》

    椎,棒椎也。——《广韵》

    杼上终葵首。——《考工记·玉人》。疏:“终葵,椎也。”

    (3) 又如:椎拍(用椎拍击);椎斧(椎和斧);椎凿(槌子和凿子);椎锻(锤子和打铁用的砧石);椎额(额头突出如椎);椎塘(臼)

    (4) 椎髻。盘在头顶上的一种椎形高髻 。如:椎髫(满族人留的发辫);椎结(将头发编束成锥形的髻);椎头(椎形发式)

    动词

    (1) 用椎打击

    椎,击也。——《说文》

    五日一椎牛。——《史记·张释之冯唐传》

    椎秦始皇博浪之中。——《后汉书·冯衍传》

    (2) 又如:椎楚(杖刑);椎牛(击杀牛);椎坐(捶击坐具);椎秦(椎击秦皇)

    (3) 泛指重力撞击 。如:椎冰(砸冰);椎破(击破;砸破);椎胸跌足(椎胸顿足)

    (4) 杀 。如:椎埋(杀人而加以掩埋);椎埋穿掘(杀人埋尸,发冢盗墓)

    形容词

    (1) 朴实 。如:椎拙(质朴无文。不加修饰);椎轮(无辐的车轮。比喻事物的创始)

    (2) 迟钝 。如:椎鲁(愚昧落后;愚钝);椎钝(愚钝);椎愚(愚笨)

    (3) 另见 zhuī

    zhuī

    名词

    (1) 椎骨

    三椎下间主胸中热。——《素问·刺热篇》。王冰注:“脊节谓之椎。”

    (2) 又如:胸椎;腰椎

    (3) 锥(锥属植物)的古称

    椎,木名。似栗而小。——《集韵》

    (4) 另见 chuí

    英文翻译

    hammer, mallet; vertebra

    方言集汇

    ◎ 粤语:ceoi4 zeoi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ui2 [海陆丰腔] chui2 [梅县腔] chui2 [宝安腔] cui2 [客语拼音字汇] cui2 zui1 [台湾四县腔] cu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直追脂B合平聲合口三等脂Bdryi/dwyɖʰwi
    [ji]
    部首: 1001
    笔画: 16
    五笔: DEFK
    五行:
    仓颉: SHGR
    四角: 726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髟( biāo),表示与毛发有关,吉声。本义:发髻) 同本义

    头上倭堕髻。——《乐府诗集·陌上桑》

    椎髻仰面。——明· 魏学洢《核舟记》

    汝梳双髻(髻,梳在头顶上的发结。)——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髻珠(髻上的明珠;比喻主旨、善谛);髻丫(盘在头顶左右两侧的发结);髻根(发髻盘结如盘根错结);髻子(即发髻,头发拖到后面结成一个髻)

    英文翻译

    hair rolled up in a bun, topknot

    方言集汇

    ◎ 粤语:ga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5 [客语拼音字汇] gi4 [海陆丰腔] gi5 giet7 [宝安腔] gi5 [陆丰腔] gi5 [台湾四县腔] gi5 giet7 [梅县腔] gi5 [客英字典] gi5 [东莞腔] g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二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詣齊開去聲開口四等kieikeh/key
    [ji]
    部首: 624
    笔画: 14
    五笔: TADW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TMC
    四角: 888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其声。本义:簸箕,扬米去糠的器具)

    (2) 同本义

    箕,簸也。——《说文》

    以箕自乡而报之。——《礼记·曲礼》。注:“箕去弃物。”

    良弓之子,必学为箕。——《礼记·学记》

    (3) 又如:箕帚(簸箕和扫帚。借指家务);箕裘(簸箕和皮袍。借指祖先的事业与遗产);箕舌(指簸箕底伸展向前之广处,其状如舌);箕敛(以箕收取。苛敛民财)

    (4) 畚箕。用竹篾、柳条等制成的清除垃圾的器具

    箕,箕帚也。——《广韵》

    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礼记·曲礼》

    (5) 又如:箕畚(畚箕);箕帚(畚箕与扫帚);箕扫(箕帚。扫除之具);箕扫(指执箕清扫);箕帚妾(持箕帚的奴婢,借作妻妾之谦称)

    (6) 指纹形状之一种 。如:箕斗(人手上的指纹,分簸箕纹和罗斗纹。簸箕形的叫箕,螺旋形的叫斗)

    (7) 星宿名 ,指箕宿,二十八宿之一。东方青龙七宿的末一宿。有星四颗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诗·小雅·大东》

    (8) 又如:箕尾(二十八宿之一,青龙七宿的末一宿);箕水豹(二十八宿中的箕宿星)

    (9) 姓。如:箕子(商代贵族,封于箕。曾劝谏纣王,被纣王囚禁。说见下)

    动词

    (1) 箕踞 。古人席地而坐,伸开两腿坐着,形状如簸箕

    坐毋箕。——《礼记·曲礼》。疏:“谓舒展两足,状如箕舌也。”

    (2) 又如:箕张(谓两旁伸张开去如簸箕形);箕坐(箕倨,箕踞。叉开腿坐着)

    英文翻译

    sieve; dust pan, garbage bag

    方言集汇

    ◎ 粤语:ge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1 [客英字典] gi1 [台湾四县腔] gi1 [梅县腔] gi1 [沙头角腔] gi1 [陆丰腔] gi1 [宝安腔] gi1 [客语拼音字汇] gi1
    ◎ 潮州话:g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居之平聲開口三等ki/kio
    zuò [zuo]
    部首: 334
    笔画: 7
    五笔: WWF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OG
    四角: 881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2) 同本义

    像二人对坐土形。——林义光《文源》

    坐而迁之。——《礼记·曲记》。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

    退而坐,取屦。——《礼记·玉藻》

    受立、授立,不坐。——《礼记·少仪》

    武坐致 右宪王。——《礼记·乐记》。疏:“坐,跪也。”

    坐行而入。——《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膝行也。”按,坐者,尻也,处也。古席地而坐,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耸其体曰跪。跪,亦谓之启。跪可言坐,坐不可言跪也。

    侯生坐上坐。——《史记·魏公子列传》

    坐以待旦。——《书·太早上》

    坐如尸。——《礼记·玉藻》

    项王、 项伯东向坐, 亚夫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战国策·魏策》

    席不正不坐。——《论语·乡党》

    坐语未讫。——《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3) 现代在椅、凳出现后,凡将臀部置于椅、凳以支持身体的重量者皆为坐

    坐看霞色晚,疑是赤城标。——孟浩然《舟中晓望》

    (4) 又如:坐地(坐下;坐着;坐在地上);坐堂(坐在堂上);坐上客(原指在坐宾客。后称受人礼遇为坐上客);坐啸(闲坐吟啸,无所事事);坐拜(跪拜);坐右(曲右足而坐);坐列(排列而坐。形容无斗志;坐在店铺内);坐思(坐着思念);坐起(安坐或起立;起身而坐);坐静(静坐修持);坐饮(入座宴饮);坐催(坐等催取)

    (5) 引申为就坐,就任,包含“主持”、“掌管”的意思

    二子在幄,坐射犬于外,既食而后食之。——《左传》

    就打止灵霄宝殿,教他龙床坐不成。——《西游记》

    (6) 又如:坐膺(荣膺;受封);坐办(清制,非常设机构中负责日常事务者);坐馆(任塾师或幕客)

    (7) 定罪,由…而获罪

    使与邾大夫坐。——《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注:“讼曲直也。”

    坐,罪也。——《苍颉篇》

    遣郭威招诱 白承福入居 太原城中,以谋叛坐之,并其部属四百余口尽杀之,不留一个。——《新编五代史平话》

    (8) 又如:妄坐(受冤枉而误判其罪);坐大辟(判为死刑);坐假(因受诬而获罪);反坐;连坐;坐法(犯法获罪);坐死(坐罪而被处死)

    广汉虽坐法诛。——《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广汉竟坐要斩。

    禹坐要斩。

    (9) 因…犯罪,触犯法律

    又坐贼杀不辜、鞠狱故不以实、擅斥除骑士乏军兴数罪。——《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10) 居留,停留

    坐,止也。从土,从畱省。会意。土所止也。此与留同意。——《说文》

    父子坐旅中,惝恍累日,因留过岁。——清· 归庄《黄孝子传》

    (11) 又如:坐窝子(留在原处)

    (12) 守,防守

    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左传·桓公十二年》

    省外各府州县,皆有坐省家丁。——徐珂《清稗类钞》

    (13) 又如:坐索(守候索取;守候催促);坐阵(守卫阵地);坐铺(守卫本铺。谓警戒);坐夜(守夜)

    (14) 枪炮发射时由力的反作用而使枪炮向后移动 。如:步枪的坐劲不小

    (15) 建筑物由于基础不稳固而下沉 。如:这房子向下坐了

    (16) 置放。放在或摆在指定的位置上 。如:坐一壶水;坐垫(安放在椅子、凳子上的垫子);坐钟(放在桌案上的时钟);把壶坐上

    (17) 乘,搭 。如:我走旱路坐车,走水路坐船,走泥路坐撬,走远路坐飞机、坐火车;坐马(供骑坐的马)

    名词

    (1) 坐儿,坐位。后来写作“座”

    坐中数千人。——《乐府诗集·陌上桑》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史记·项羽本纪》

    置之坐上。

    设一虚坐。——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满坐宾客。——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满坐寂然。——《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如:满坐儿;这个剧场有五千个坐儿;坐上(座席上);坐上客(座席上的宾客)

    (3) 一次连续坐着的时间 。如:一坐就读了一本书

    (1) 因为;由于

    停车坐爱枫林晚。——杜牧《山行》

    但坐观罗敷。——《乐府诗集·陌上桑》

    坐谪兴国州判官。——《明史》

    (2) 又如:坐此解职;坐是(因是之故,因此);坐怀(因念,因而想到)

    英文翻译

    sit; seat; ride, travel by

    方言集汇

    ◎ 粤语:co5 zo6
    ◎ 客家话:[梅县腔] co1 co5 [海陆丰腔] co1 co6 [客英字典] co1 co5 co3 [东莞腔] co1 [客语拼音字汇] co1 [宝安腔] co1 | co3 [沙头角腔] co1 co3 [陆丰腔] co1 co6 [台湾四县腔] co1 co5
    ◎ 潮州话:zo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四果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徂果戈一合上聲合口一等zuax/dzuaadzʰu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