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绪

zhí xù [ zhi xu]
繁体 植緒
注音 ㄓˊ ㄒㄨˋ

词语释义

确立端绪。

词语解释

  1. 确立端绪。

    《三国志·蜀志·杨戏传》:“夫命世之主,树身行道,非唯一时,亦由开基植绪,光于来世者也。”

引证解释

⒈ 确立端绪。

《三国志·蜀志·杨戏传》:“夫命世之主,树身行道,非唯一时,亦由开基植绪,光于来世者也。”

汉字详情

zhí [zhi]
部首: 420
笔画: 12
五笔: SFH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DJBM
四角: 449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直声。本义:关闭门户用的直木)

(2) 同本义

植,户植也。——《说文》。按,古门外闭,中竖直木,以铁了鸟关之,可加锁者。

季孙与邑人争门关,决植。——《墨子·非儒》

夏屋宫驾,县联房植。——《淮南子·本经》

(3) 木柱

于四角立植而县。——《考工记·匠人》注

城上百步一楼,楼四植,植皆为通舄。——《墨子》。

(4) 引申为支柱,柱本

井植生梓,而不容瓮,沟植生条,而不容舟。——《淮南子·览冥》。注:“谓材也。”

君子谓坚能用法矣,法者国之植也。——明· 冯梦龙《智囊补》

(5) 特指筑城墙两端所竖的木柱

大役,与虑事,属其植。——《周礼·夏官·大司马》

(6) 又指悬挂蚕箔的柱子

槌,宋、 魏、 陈、 楚、 江、 淮之间谓之植。——《方言》

(7) 植物,谷类、花草、树木等的统称 。如:植保(植物保护);植株(包括根、茎、叶等部分的植物体);动植物

(8) 通“志”( zhì)。志向

上无固植。——《管子·法法》。注:“植,志也。”

弱颜固植。——《楚辞·招魂》

(9) 姓

动词

(1) 栽种;种植;生长

植,种也。——《广雅·释地》

我有田畴,而子产植之。——《吕氏春秋·乐成》。注:“植,长也。”

东西植松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杂兰植桂竹。——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

所手植也。

种植之利。——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 又如:植秀(种植花木);植林(植树造林);植治(用大量栽培植物的方法治理沙漠);植养(培植);植成(长成);植柳(插柳)

(4) 移植 。如: 植皮(移植皮肤);植移(移植)

(5) 立;树立

令获者植旌。——《周礼·田仆》

植其杖而芸。——《论语·微子》

植杖而耘耔。——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植刃道上。——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亭亭净植。——宋· 周敦颐《爱莲说》

植梯接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6) 又如:植行(谓所立的品行);植志(立志);植弓(立身);植表(树立标竿);植品(树立人品,培植好的品质);植德(立德);植操(树立志向操行)

(7) 建立

其实皆植党营私,为蠹国害民之事。——顾炎武《日知录》

(8) 又如:植学(立学);植言(立言);植礼(建立礼仪制度);植义(植意;立意)

(9) 竖立

诸侯必值耳。——《淮南子·人世间》

(10) 又如:植发(头发竖起);植发冲冠(头发直竖,顶起帽子。形容盛怒或踊跃之状);植鳍(竖起的鱼鳍)

(11) 通“置”( zhì)。安放,放置

植璧秉珪。——《书·金縢》。疏:“植,古置字。”

植其杖而芸。——《论语·微子》

天下之势倒植矣。——贾谊《威不信》

英文翻译

plant, trees, plants; grow

方言集汇

◎ 粤语:zik6
◎ 客家话:[梅县腔] chit8 [台湾四县腔] tsiit8 [客英字典] chit8 [陆丰腔] chit8 [东莞腔] tsik8 cit8 [海陆丰腔] chit8 [客语拼音字汇] cid6 [宝安腔] cit8
◎ 潮州话:sêg4(sek) [澄海、饶平]sig8(sî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七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直吏去聲開口三等ɖʰĭədrih/dioh
[xu]
部首: 332
笔画: 11
五笔: XFTJ
五行:
吉凶:
仓颉: VMJKA
四角: 2416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者声。本义:丝的头)

(2) 同本义

绪,丝端也。——《说文》

凡茧滚沸时,以竹签拨动水面丝绪。——《天工开物》

(3) 又如:绪余(抽丝后留在蚕茧上的残丝)

(4) 头绪,开端

反覆终始,不知其端绪。——《淮南子·精神训》

扰百绪于眼前。——谢庄《曲池赋》

(5) 又如:端绪(头绪);入绪(有了头绪);绪次(头绪)

(6) 情绪,心情

都门帐饮无绪。——柳永《雨霖铃》

幽情苦绪何人见。——《聊斋志异》

霜轻两鬓欲相侵,悉绪无端不可寻。——唐· 李频《长安寓居寄柏侍郎》

(7) 又如:愁绪(忧愁的情绪);情绪(情思意绪)

(8) 次序

诞敢纪其绪。——《书·大诰》

(9) 世系

系唐统,接 汉绪。—— 陆游《丞相率文武官僚贺寿皇正旦表》

(10) 又如:绪胄(世系和后代)

(11) 前人遗留下来的未竟的事业

缵禹之绪。——《诗·鲁颂·閟宫》

荒坠厥绪,覆宗绝祀。——《书·五子之歌》

(12) 又如:绪功(未完成的功业;遗业)

(13) 姓。明代有绪纪、绪珊

(1) 余留的,遗留下来的

唉秋冬之绪风。——《楚辞·涉江》

先王有绪言而去。——《庄子·渔父》

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庄子》

(2) 又如:绪风(残余之风。即“余风”);绪音(余音);绪余(事物之残余或主体以外所剩余);绪业(遗业,事业)

(3) 用同“絮”,比喻多而连绵不断 。如:绪咶(絮咶。唠叨;啰嗦);绪绪叨叨(絮絮叨叨);绪谈;绪语

动词

(1) 寻绎;整理

苍为计相时,绪正律历。——《汉书》

(2) 又如:绪次(整理编排);绪正(理出头绪,排正序次)

(3) 叙述

会病不起,余与伯成绪其志而为之。—— 宋· 赵衍《重刊李长吉诗集序》

(4) 顺;顺从

仁君年壮气盛,绪信所嬖。——《文选》

(5) 又如:绪信(依从信赖)

英文翻译

end of thread; thread, clue

方言集汇

◎ 粤语:seoi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