棼秽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混乱和污秽。
宋 苏辙 《民政策》上之五:“世之君子随其破败而为之立法,补苴缺漏,疏剔棼秽,其为法亦已尽矣。”
引证解释
⒈ 混乱和污秽。
引宋苏辙《民政策》上之五:“世之君子随其破败而为之立法,补苴缺漏,疏剔棼秽,其为法亦已尽矣。”
棼秽的网络释义
棼秽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栋(屋的正梁),阁楼的栋
棼,复屋栋也。从林,分声。——《说文》。按,从林者,从二木也。复屋故从二木为意。复屋者,如苏俗所云,阁不可居,重屋如楼可居。
(2) 阁楼
棼,阁也。——《广雅》
(3) 又如:棼橹(楼橹。古时军中用以了望敌军的无顶盖高台)
(4) 麻布
素车,棼蔽。——《周礼·春官·巾车》
形容词
(1) 通“紊”(
)。纷乱,紊乱。众多错杂的犹治丝而棼之也。——《左传·隐公四年》
(2) 又
治丝而益棼之。
泯泯棼棼。——《书·吕刑》
(3) 又如:棼然(扰乱;纷乱);棼丝(乱丝);棼烟(缭乱的烟雾);棼错(纷杂错乱)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fun1 [海陆丰腔] fun1 [梅县腔] fun1 [台湾四县腔] fun1 [客语拼音字汇] fu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汾 | 符分 | 並 | 文 | 平聲 | 文 | 合口三等 | 文 | 臻 | byon/biun | bʰĭuən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禾,岁声。本义:荒废;长满野草)
(2) 同本义
秽,芜也。从草,岁声。字亦作秽。——《说文》
涂薉则塞。——《荀子·王霸》
国之薉孽也。——《荀子·大略》
粤地涂泥多草薉。——《考工记·总目》注
并稻潜秽。——《文选·班固·西都》
民贫,则田瘠以秽。——《荀子·富国》
(3) 又如:秽草(杂草,恶草);秽荒(荒芜;杂草丛生);秽莽(杂草;恶草)
(4) 弄脏,弄污
面一旦不修饰,则尘垢秽之;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汉· 蔡邕《女诫》
形容词
(1) 杂乱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柳宗元《永州八记》
(2) 又如:秽累(文字杂乱累赘);秽谈(秽杂的谈论);秽杂(杂乱;污浊而杂乱;秽亵)
(3) 肮脏;污浊
秽,不净也。——《玉篇》
于是百姓涤瑕荡秽而镜至清。——《文选·班固·东都赋》
蝉蜕于浊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除残去秽。——《资治通鉴》
(4) 又如:秽垢(污浊);秽物(肮脏的东西);秽言(肮 脏下流的话);秽慝(污浊,邪恶)
(5) 邪恶;丑陋 。如:秽德彰闻(丑恶的品德昭彰天下);秽志(志操卑下);秽俗(不良的风气);秽累(俗事牵累)
(6) 腐败;腐烂 。如:秽货(犹贪污);秽裂(道德败坏)
名词
(1) 脏物;污物 。如:秽臭(又脏又臭的事物);秽渍(污浊的浸渍物);秽器(盛粪便的器具);秽囊(佛教语。凡人的肉身)
(2) 恶人;丑类 。如:秽状(丑恶的行为);秽骂(恶毒咒骂);秽声(秽闻)
(3) 缺点,缺陷 。如:秽訾(坏习惯;坏毛病)
(4) 罪过
若其负秽临深,虚誓愆祈,则有海童邀路,马衔当蹊。——《文选·木华·海赋》
(5) 引申为淫乱 。如:秽黩(淫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