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朳

péng bā [ peng ba]
注音 ㄆㄥˊ ㄅㄚ

词语释义

1.亦作"棚扒"。亦作"棚琶"。 2.捆绑。

词语解释

  1. 亦作“ 棚扒 ”。亦作“ 棚琶 ”。捆绑。

    元 睢玄明 《耍孩儿·咏鼓》套曲:“鼕鼕的打得我难存济,紧紧的棚朳的我没奈何。”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三折:“他将你棚扒吊栲施呈尽。” 明 汤显祖 《牡丹亭·仆侦》:“拖番 柳秀才 ,和俺姑娘行了杖。棚琶拶压,不怕不招。”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棚扒”。亦作“棚琶”。捆绑。

元睢玄明《耍孩儿·咏鼓》套曲:“鼕鼕的打得我难存济,紧紧的棚朳的我没奈何。”
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三折:“他将你棚扒吊栲施呈尽。”
明汤显祖《牡丹亭·仆侦》:“拖番柳秀才,和俺姑娘行了杖。棚琶拶压,不怕不招。”

棚朳的国语词典

古代一种脱去衣裳,以绳索捆绑的刑罚。元.睢玄明〈耍孩儿.乐官行径套〉:「冬冬的打得我难存济,紧紧的棚扒的我没奈何。」也作「掤扒」。

棚朳的网络释义

棚朳

  • 亦作"棚扒"。亦作"棚琶"。
  • pénɡ bā
  • 棚朳
  • 1.亦作"棚扒"。亦作"棚琶"。2.捆绑。
  • 元 睢玄明 《耍孩儿·咏鼓》套曲:“鼕鼕的打得我难存济,紧紧的棚朳的我没奈何。”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三折:“他将你棚扒吊栲施呈尽。” 明 汤显祖 《牡丹亭·仆侦》:“拖番 柳秀才 ,和俺姑娘行了杖。棚琶拶压,不怕不招。”
  • 汉字详情

    péng [peng]
    部首: 420
    笔画: 12
    五笔: SEEG
    五行:
    仓颉: DBB
    四角: 479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朋声。本义:用竹、木搭成的篷架或小屋)

    (2) 同本义

    棚,栈也。——《说文》。按,编木横竖为之皆曰栈曰棚,今谓于上以蔽下者曰棚。段玉裁注:“《通俗文》曰:‘板阁曰栈,连阁曰棚。’析言之也。 许云:‘棚,栈也。’浑言之也。”

    高棚跨路,广幕陵云。——《隋书·柳彧传》

    (3) 又如:窝棚(简陋的小屋);棚井(棚户进庐);棚摊(有棚子的货摊);棚阁(用竹、木等搭建的篷架、陋屋);棚杠(旧时为丧家承办搭棚,扛抬灵柩、冥器等事宜者)

    (4) 楼阁。我国传统楼房的一种,供远眺、游憩、藏书、供佛等用。也指类似棚阁的结构与设施

    连阁曰棚。——《通俗文》

    负米往来七十步,其二十步上下棚除。——《九章算术·商功章》。刘薇。注:“棚,阁也。除邪道也。”

    棚阁,《苍颉篇》:楼阁也。谓重屋复道者也。——玄应《一切经音义》

    (5) 又如:棚阁(作战时,在城上用木架设的瞭望台);棚帘(棚阁珠帘)

    (6) 朋党,帮派

    玄宗时,士子殷盛,每岁进士到省者常不减千余人,在馆诸生更相造诣,互结朋党,以相渔夺,号之为棚。推声望者为棚头。——《封氏闻见记·贡举》

    (7) 清末陆军编制,兵士十四人为一棚

    钱塘县回了抚台,派了两棚兵带了洋枪出去剿狗。——《二刻拍案惊奇》

    英文翻译

    tent, awning; booth; shed

    方言集汇

    ◎ 粤语:paang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pang2 [沙头角腔] pang2 [东莞腔] pang2 [台湾四县腔] pang2 [梅县腔] pang2 [海陆丰腔] pang2 [客语拼音字汇] pang2 [陆丰腔] pang3 [宝安腔] pa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薄庚庚二開平聲開口二等brang/beangbʰɐŋ
    [ba]
    部首: 420
    笔画: 6
    五笔: SWY
    五行:
    仓颉: DC
    四角: 48900

    详细解释

    名词

    无齿的耙子

    以朳聚而复散之,一日中二十度乃佳。——《齐民要术》

    英文翻译

    tree

    方言集汇

    ◎ 粤语:paa4
    ◎ 客家话:[梅县腔] pa3 kwa3 [台湾四县腔] bat8 bat7 [客英字典] bat7 [宝安腔] bat8 | pat8 [客语拼音字汇] bad6 pad6 [海陆丰腔] bat8 ba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四黠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博拔鎋開入聲開口二等pætpret/paet

    棚朳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