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柳绿

táo hóng liǔ lǜ [ tao hong liu lv]
繁体 桃紅柳綠
注音 ㄊㄠˊ ㄏㄨㄥˊ ㄌ一ㄡˇ ㄌㄩ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形容花木繁茂,色彩鲜艳的春天景色。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元 贯云石《小梁州 春》:“春风花草满园香,马系在垂杨,桃红柳绿映池塘。”

成语用法

桃红柳绿联合式;作定语、宾语;泛指春天的景色。

引证解释

⒈ 形容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色。

元贯云石《小梁州·春》曲:“春风花草满园香,马繫在垂杨,桃红柳緑映池塘。”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今日虽是到兴娘新坟上,心中怀着悽惨的,却是庄郊野外,桃红柳緑,正是女眷们游耍去处。”
阮章竞《漳河水》诗:“正碰上是桃红柳绿的时候。”

桃红柳绿的国语词典

桃花绽红,柳枝垂绿。形容春天绚丽多彩的样子。唐.王维〈田园乐〉诗七首之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警世通言.卷三○.金明池吴清逢爱爱》:「顷刻到门前,依旧桃红柳绿,犬吠莺啼。」也作「柳绿桃红」。

桃红柳绿的网络释义

桃红柳绿

  • 桃红柳绿是一个成语,读音是táo hóng liǔ lǜ,意思是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景色,出自 唐·王维《田园》。
  • 桃红柳绿造句

    阳春三月,郊外桃红柳绿的景象令无数城市人流连忘返。
    人人都爱春天,爱她的鸟语花香,爱她的桃红柳绿,爱她的高山闲鹤。
    工厂林立在桃红柳绿的春天的田野里。
    春天到了,一片桃红柳绿。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桃红柳绿,百花齐放,姹紫嫣红,到处生机勃勃。
    公园里桃红柳绿,花香鸟语,同学们玩得十分开心。
    春天到了,公园里桃红柳绿,来公园里参观地人络绎不绝,花坛里的花全部开放,香气扑鼻!公园的门口两旁有两盆美丽的蝴蝶兰,人们看了,赞叹不已,在一个小湖边,人们在那里拍照留恋,一群可爱的孩子兴致勃勃的来到公园的儿童区域玩耍,让人流连忘返。这些花朵和景色一泼接一批,公园真美。
    夏天总是桃红柳绿,美丽缤纷的让人晕眩。
    江南的春天,桃红柳绿,鸟语花香。
    阳春三月,北国仍是冰天雪地,而南国早已桃红柳绿了。
    池塘边,依然桃红柳绿,生机盎然,但我们却没了静静地驻足的时间和理由了。
    朝阳公园内春光明媚,桃红柳绿,游客络绎不绝。
    街心公园桃红柳绿,景色宜人。
    和风细雨,桃红柳绿,这是自然的和谐。
    和谐犹如一幅画,好似一首歌。和风细雨,桃红柳绿,这是自然的和谐。
    岁月如流,时光荏苒,走过了桃红柳绿的春天,告别了骄阳似火的盛夏,迎来了金风送爽的秋天,等待着风雪交加的严冬,四季的轮回中,我们渐渐长大。
    这里四季分明,各色繁花常开不败,桃红柳绿、莺莺燕燕。
    天知道秦舒娅的审美怎么那么异于常人,似乎不把海茉打扮得桃红柳绿不罢休。
    街旁遍植樱桃、石榴、榆、柳等各式树木,中为供帝皇出巡的御道,际此春夏之交,桃红柳绿,景色如画,美不胜收。
    暖阳和煦,微风融融,桃红柳绿,蝶恋花舞。

    汉字详情

    táo [tao]
    部首: 420
    笔画: 10
    五笔: SIQ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DLMO
    四角: 42913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兆声。本义:果木名)

    (2) 桃树

    桃,桃果也。——《说文》

    桃之夭夭。——《诗·周南·桃夭》

    园有桃。——《诗·魏风·园有桃》

    (3) 木名。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春季开花,花淡红、粉红或白色。果实略呈球形,表面有茸毛。如:桃 茢(桃枝编的扫帚。迷信以为鬼畏桃木,用以扫除不祥);桃三李四(桃树三年结实,李树四年结实);桃弓苇矢(桃竹制的弓,荻苇做的箭。旧俗用以辟邪);桃印(用桃木刻成的辟邪饰物);桃林(指《桃花源记》中的桃源)

    (4) 桃子

    投我以桃。——《诗·大雅·抑》

    简桃核修狭者。——明· 魏学洢《核舟记》

    (5) 又如:桃来李答(相互馈赠);桃李之馈(送礼,贿赂)

    (6) 指桃树开的花

    华如桃李。——《诗·召南·何彼禯矣》

    (7) 又如:桃花烧卖(面食之一,开口处呈桃花之状,类似开口的小笼包子);桃夭之子(比喻像盛开桃花一样的才女);桃笺(桃花纸。过去的一种纸名);桃花(还形容女子容貌);桃片(桃花瓣儿)。又指像桃花一样的颜色 ——多用来形容女子的颜面。如:桃夭(红颜娇女);桃花人面(形容女子和花都很美);桃夭柳媚(形容女子年轻貌美);桃夭新妇(年少貌美的新婚女子);桃花妆(古代女子盛妆之一。用胭脂淡抹两腮);桃花面(女子美如桃花的面容);桃腮(桃腮粉脸。形容女子粉红色的脸颊)

    (8) 指形状像桃的其他果实 。如∶棉桃

    (9) 桃花开放的时令 。如:桃夭李艳(桃李盛开时节。泛指春日美景);桃汛(桃花盛开时节出现的汛情)

    (10) 地名。春秋鲁邑 。故址在今山东省汶上县北

    英文翻译

    peach; marriag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tou4
    ◎ 客家话:[东莞腔] tau2 [台湾四县腔] to2 tau2 [客语拼音字汇] tau2 to2 [宝安腔] tau2 [客英字典] tau2 to2 [海陆丰腔] to2 tau2 [梅县腔] tau2 [沙头角腔] tau2 [陆丰腔] to3
    ◎ 潮州话:to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刀平聲開口一等dʰɑudau
    hóng,gōng [hong,gong]
    部首: 332
    笔画: 6
    五笔: XA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VMM
    四角: 21112

    详细解释

    gōng

    (2) 通“工”。女工,从事手工劳动的女性

    农夫释耒,红女下机。——《汉书·郦食其传》

    吾已食禄,又夺园夫女红利虖。——《汉书·董仲舒传》

    (3) 通“功”。

    (4) 功服。丧服名

    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汉书·景帝纪》

    (5) 劳绩,功绩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汉书·景帝纪》

    (6) 另见 hóng

    hóng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工声。本义:粉红色)

    (2) 同本义

    红,帛赤白色也。——《说文》。段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

    缙红繎。——《急就篇》。颜注:“红,色赤而白也。”

    红,绛也,白色似绛者也。——《释名·释采帛》

    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乡党》

    (3) 又如:红衣(荷花瓣儿);红香(花瓣);红脂(蟹黄)

    (4) 后也指各种红色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5) 又如:红巾(红色巾。对绿林好汉的称呼,因为他们常用红巾包头,史籍上因称红巾);红灼灼(形容鲜红);红颩颩(亦作“红彪彪”。形容鲜红);红轮(红日)

    (6) 象征革命、进步 。如:红区;红军

    (7) 指得宠、出名、走运或事业兴旺等 。如:红人;红火;红角儿

    名词

    (1) 美人的代称 。如:红泪(泛指女子的眼泪);红袖(指美女);红闺(少女的卧房,同红楼);红袖添香(指有美女相伴)

    (2) 红色物品

    (3) 红衣服或红布。如:穿红带绿的妇女

    (4) 染料。如:酸性红;碱性红;红点子(清代官吏的委任状,对人名和日期一定要用红笔点圈、钓一下);红椅子(旧时榜文最后一名底下常用红笔勾记,表示名单终止。后因称最后一名“坐红椅子”)

    (5) 胭脂。如:对脸敷红

    (6) 红绫等织物 ——旧时常用作礼物。如:红抹额(束在额头上的红巾);红勒帛(用红帛制的腰带);红罗(红帛);红缨帽子(清朝的礼帽,帽上披有红缨)

    (7) 血的婉辞 。如:吐红(吐血);下红(便血或女性生殖道出血);红铅(妇女月经);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8) 花的代称,花多红色,故借红代花

    晓看红湿处。——唐· 杜甫《春夜喜雨》

    (9) 又如:红芳(指红花);红林(盛开红花的树林);红萼(红花);红葩(红花)

    (10) 喜事,嫁娶庆贺之事 。如:红白(红事与白事);红白大礼(喜事与丧事的礼仪);红鸾(算命者所说吉星中的一种,主婚配等喜事)

    (11) 红利(指工商业将除去开销以外的盈余) 。如:分红(分配红利)

    (12) 草名 。如:红草(即荭草。泛指红色的草);红兰(兰草的一种)

    (13) 顺利;成功 。如:他唱戏唱红了

    (14) 春秋时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境内

    秋,蒐于红。——《春秋》

    动词

    (1) 变红,呈现红色 。如:红头涨脸(发怒时面色泛红的样子);红蚕(老熟的蚕,体呈红色,故称);红兽(烧红的兽炭)

    (2) 另见 gōng

    英文翻译

    red, vermillion; blush, flush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4

    宋本广韵

    部首: 420
    笔画: 9
    五笔: SQTB

    英文翻译

    willow tree; pleasure
    lǜ,lù [lv,lu]
    部首: 332
    笔画: 11
    五笔: XVIY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VMNME
    四角: 27199

    详细解释

    名词

    (1) 通“菉”。一种野菜

    终朝采绿,不盈一掬。——《诗·小雅·绿竹猗猗》

    (2) 帝王受命的符箓。后作“箓”

    河出绿图,地出乘黄。——《墨子》

    (3) 又用于绿林(绿林山)、绿营(清代汉人地方武装)、鸭绿江等

    (4) 另见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录声。本义:青中带黄的颜色)

    (2) 同本义

    绿,帛青黄色也。——《说文》

    君朱绿。——《礼记·玉藻》

    绿叶素荣。——《楚辞·橘颂》。注:“犹青也。”

    绿车名曰皇孙车。天子有孙,乘之以从。——蔡邕《独断》

    绿碧青丝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水绿(浅绿色);碧绿(青绿色);绿耳(骏马名。为“周穆王”八骏之一。因其毛为绿色,故名);绿竹(绿色的竹子);绿沈(浓绿色,深绿色。凡弓、枪衣甲及其它器物饰以绿漆或为绿色的都可加上绿沈二字);绿波(碧波,澄绿的水波);绿衫(“唐”时低层官吏所穿的绿色衣衫)

    (4) 颜色昏暗,乌黑色

    绿云扰扰。——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绿鬓(乌黑而光亮的鬓发。引申为青春年少的容颜);绿媛(有乌黑头发的美女);绿云(女子乌黑光亮的秀发)

    动词

    (1) 呈现绿色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又如:绿化(种植花、草、树木,使周围一片碧绿,在城市可以使环境优美卫生,在山区可防止水土流失);绿浮(指绿茶泡出的液汁);绿油(用油彩饰为绿色);绿意(指春天草木葱翠的气象);绿威威(形容呈现一片绿色)

    (3) 另见

    英文翻译

    green; chlorine

    方言集汇

    ◎ 粤语:luk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