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啼燕语

yīng tí yàn yǔ [ ying ti yan yu]
繁体 鶯啼燕語
注音 一ㄥ ㄊ一ˊ 一ㄢˋ ㄩ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莺啼婉转,燕语呢喃。形容春光明媚。

比喻女子悦耳的语声。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唐·皇甫冉《春思》诗:“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成语用法

莺啼燕语作宾语、定语;用于女性。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鸎啼燕语”。

⒉ 莺啼婉转,燕语呢喃。形容春光明媚。

唐皇甫冉《春思》诗:“鶯啼燕语报新年, 马邑龙堆路几千。”
唐孟郊《伤春》诗:“千里无人旋风起,鶯啼燕语荒城里。”

⒊ 比喻女子悦耳的语声。

《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那妇人并不起身,运扇如故,口中鶯啼燕语,説出几句不通道理的话来。”
清李渔《无声戏·谭楚玉戏里传情,刘藐姑曲终死节》:“只因他学戏的时节,把那些鶯啼燕语之声,柳舞花翻之态,操演熟了,所以走到人面前,不消作意,自有一种云行水流的光景。”
明刘基《弋阳方氏寿康堂》诗:“鸎啼燕语日高起,羽觴沉沉浮春醪。”

莺啼燕语的国语词典

燕子呢喃,黄莺鸣声不绝于耳。唐.孟郊〈伤春〉诗:「千里无人旋风起,莺啼燕语荒城里。」也作「燕语莺啼」、「燕语莺呼」。

莺啼燕语的网络释义

莺啼燕语

  • 莺啼燕语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īng tí yàn yǔ,意思是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大好春光,出自唐·皇甫冉《春思》。
  • 莺啼燕语造句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琪花瑶草,莺啼燕语,千回百转的风景让这二人沉醉其中。
    一时间往昔庄严肃穆的灵霄殿上莺啼燕语,直如百鸟归巢。
    时值三月,阳光和煦,莺啼燕语,繁花似锦,好处非三两语所能道尽。
    一声莺啼燕语般动听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我看那些鸟儿,如凤管鸾笙,莺啼燕语,虽不成腔调还不讨厌。
    就在这时,慕容嫣瑶轻声开口道,那声音,动听如莺啼燕语。
    高俊魁的感情非常丰富,对着四季景色,不管是高山美景如何耸翠缀锦,绮花碧草如何喷发生机,莺啼燕语如何迷人,都会引起春之思,秋之愁,冬之怨的绵绵联想。

    汉字详情

    yīng [ying]
    部首: 301
    笔画: 10
    五笔: APQ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TBPM
    四角: 441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鸟,荣省声。本义:鸟羽有文彩的样子) 同本义

    春莺,《考声》:‘莺,鸟毛有斑纹貌也。——唐· 慧琳《一切经音义》

    有莺其羽。——《诗·小雅》

    (2) 又如:莺背色(浅黄带绿的颜色);莺粉(黄色的粉)

    名词

    (1) 黄莺 。又称黄鹂、仓庚等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千里莺啼绿映红。——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2) 又如:莺花队(指妓女行列);莺花寨(莺花市),莺花阵(指妓院);莺语(莺的鸣叫声);莺歌(莺鸣蜿转如歌);莺谷(黄莺栖止的山谷。比喻人在显达以前的处境);莺娇(莺声娇美。比喻女子美妙的歌声);莺簧(莺篁。指莺声悦耳如笙簧。常用以喻指笛声);莺啭(莺啼;也形容声音像莺啼般动听)

    (3) 喻春日景物 。如:莺花(黄莺和花朵。指春日景物);莺时(暮春时节);莺燕(莺和燕。因为都是春鸟,所以也用以代指春日景物);莺啼燕语(指春天的景物)

    英文翻译

    oriole, green finch; Sylvia species (various)

    方言集汇

    ◎ 粤语:ang1

    宋本广韵

    [ti]
    部首: 319
    笔画: 12
    五笔: KUPH
    五行:
    仓颉: RYBB
    四角: 600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帝声。本义:放声痛心地哭)

    (2) 同本义

    嗁,号也。——《说文》。段注:“号,痛声也。”

    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婴儿啼。——《吕氏春秋·察今》

    妇啼一何苦。——唐· 杜甫《石壕吏》

    忽啼求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儿醒大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含乳啼。

    儿惧,啼告母。——《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啼呼(哭叫,叫唤);啼饥(因饥饿而号哭);啼天哭地(非常悲惨);啼咽(悲哽)

    (4) 叫鸣

    自在娇莺恰恰啼。——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千里莺啼绿映红。——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渌水荡漾清猿啼。——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虎啸猿啼。——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啼叫;啼唤(鸣叫);啼唱

    (6) 哭泣

    儿含乳啼声。——林嗣环《口技》

    (7) 又如:啼哭郎君(指办事无能,只知啼哭了事者)

    名词

    (1) 眼泪 。

    (2) 如:啼妆女(形容女子姿色迷人。东汉时,妇女以粉拭目下,有似哭啼泪痕,故名);啼眼(泪眼);啼痕(泪痕);啼妆(借指美人的泪痕)

    英文翻译

    weep, whimper; howl, twitter

    方言集汇

    ◎ 粤语:tai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i2 [宝安腔] tai2 ti2 [海陆丰腔] tai2 ti2 [台湾四县腔] tai2 ti2 [梅县腔] tai2 [客语拼音字汇] tai2 ti2 [客英字典] ti5 tai2 te2 [东莞腔] tai2 [陆丰腔] tai3
    ◎ 潮州话:t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杜奚齊開平聲開口四等de/deidʰiei
    yàn,yān [yan]
    部首: 403
    笔画: 16
    五笔: AUKO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TLPF
    四角: 44331

    详细解释

    yān

    名词

    (1) 古国名

    (2) 周代诸侯国名。本作:匽、郾。姬姓;周召公之后,世称北燕,拥有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端,建都蓟(今北京)。战国时成为七雄之一。后灭于秦

    燕赵韩魏。——《战国策·齐策》

    欲亡赵走 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燕畏 赵。

    燕赵之君。—— 宋· 苏洵《六国论》

    燕赵之收藏, 韩魏之经营, 齐楚之精英。(互文,收藏、经营、精英均指金玉珍宝。)—— 唐· 杜牧《阿房宫赋》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燕,古代燕国,这里指北京地区。)—— 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3) 周代诸侯国名。姞姓;开国君主伯倏。在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

    (4) 五代初,刘守光据幽州(今河北省北部)所建国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燕王,吾所立。(燕王,指燕王刘守光的父亲刘仁恭。)—— 宋· 欧阳修《伶官传序》

    (5) 河北省的别称 。周时为北燕旧地。也指河北省北部

    (6) 山名,燕山 ,在河北省和北京市

    (7) 姓

    (8) 另见 yàn

    yàn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燕子形。小篆字形。上像头、嘴,“口”像身体,“北”像两翅,“火”像尾巴。本义:燕子)

    (2) 同本义

    燕燕于飞。——《诗·邶风·燕燕》

    来降燕乃睇。——《夏小正》

    燕雁代飞。——《淮南子·地形》

    燕巢于飞。——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谁家新燕啄春泥。——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归燕略无三月事。——宋· 洪迈《容斋续笔》

    (3) 又如:燕侣莺俦(比喻夫妻和美);燕贺(燕雀相贺。用作新屋落成及升官等喜事的贺词);燕子(家燕的通称);燕户(燕巢);燕儿(雏燕;燕子);燕尾(燕子的尾羽);燕雨(有燕子绕飞其间的小雨);燕泥(燕子筑巢所衔的泥;燕巢上的泥;燕子衔泥筑巢);燕室(燕巢。比喻家国);燕处焚巢(燕子处在焚烧着的窝里。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4) 白颈鸦

    燕,白颈鸟。——《尔雅》

    白项而群飞者谓之燕鸟。——《小尔雅》。按,大于雅鸟而小于慈鸟。

    形容词

    (1) 假借为“安”。安逸;安乐

    虞吉有它不燕。——《易·中孚》

    燕笑语兮。——《诗·小雅·蓼萧》

    吉甫燕喜。——《诗·小雅·六月》

    燕坐于华堂之上。——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2) 又如:燕户(闲君之室);燕休(闲居;休息);燕令(帝王退朝闲居时所发的命令);燕宇(供休息用的屋宇);燕安(安宁太平;心神安定);燕安鸩毒(沉溺于安逸享乐,犹如饮毒酒自杀);燕私(闲居休息);燕坐(安坐;闲坐);燕居(退朝而处;闲居);燕安(安适满足);燕祉(安乐幸福);燕笑(犹欢笑);燕尔新婚(和谐的新婚);燕适(安适);燕燕(安适的样子;和乐的样子);燕誉(安乐)

    (3) 接近;亲近 。如:燕好(友好);燕狎(亲近);燕昵(亲昵;亲热);燕会(亲昵相会);燕语(亲切交谈);燕诲(谓亲近之而加以教诲);燕莺(比喻相爱的青年男女)

    动词

    (1) 亵渎;轻慢

    宋音燕女溺志。——《礼记·乐志》

    燕朋逆其师。

    (2) 又如:燕诬(信口开河,说话轻慢);燕朋(轻慢朋友);燕辟(谓轻慢老师为讲解深义而作的浅近比喻);燕亵(亲昵猥亵)

    (3) 通“宴”。宴饮;宴请

    嘉宾式宴以敖。——《诗·小雅·鹿鸣》

    燕乐之钟磬。——《仪礼·燕礼》

    则王以息燕。——《考工记·梓人》

    (4) 又如:燕豆(古代宴饮时盛食品的器具);燕狎(宴饮);燕客(宴请宾客);燕俎(宴饮。亦宴席)

    (5) 另见 yān

    英文翻译

    swallow (bird); comfort, enjoy

    方言集汇

    ◎ 粤语:jin1 jin3
    ◎ 客家话:[陆丰腔] jan5 [梅县腔] jan5 [海陆丰腔] ren5 ren1 [东莞腔] jen5 [台湾四县腔] jiin5 jen1 [宝安腔] jen5 | jen1 [客语拼音字汇] yan1 yan4 [客英字典] jen5
    ◎ 潮州话:in3(ìⁿ) ,iang3 [潮州]iêng3 ,iang1 [潮州]iê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一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烏前先開平聲開口四等ʔĭoqen/en
    yǔ,yù [yu]
    部首: 226
    笔画: 9
    五笔: YG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MMR
    四角: 3176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吾声。本义:谈论;议论;辩论)

    (2) 同本义

    语,论也。——《说文》

    于时语语。——《诗·大雅·公刘》。传:“论难曰语。”

    旦日,卒中往往语。——《史记》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秋水》

    (3) 又如:语怪(谈论怪物);语冰(谈论冰);语议(言谈议论)

    (4) 交谈,说话

    语,言也。——《广雅》

    语使能也。——《礼记·文王世子》。注:“语,言也。”

    (5) 又

    既歌而语。

    可与晤语。——《诗·陈风·东门之池》

    笑语卒获。——《诗·小雅·楚茨》

    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庄子·秋水》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乃向西北奋头,喃喃细语。——《北史》

    (6) 又如:语涩(说话艰难,不流利);语薄言轻(语言轻薄;说话轻佻,不稳重);语吐珠玑(说话、语言像珠玑般优美);语不间歇;语冰(比喻人的识量受到时、地所拘束,见识不广);语语(语其所当语。即说所该说的话)

    (7) 鸟兽虫类鸣叫

    君裙香暖金泥凤,画梁语燕惊残梦。——前蜀· 牛峤《菩萨蛮》

    (8) 又如:语风(在风中鸣叫);语燕(会说话的燕子);语鸟(会说话的鸟);语关关(形容鸟儿鸣叫之声)

    名词

    (1) 说的话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汉书·李广苏建传》

    语曰:“唇亡则齿寒。”——《谷梁传·僖公二年》

    齐君之语偷。——《左传·文公十七年》

    (2) 又如:语体诗(用口语写的诗);语话(话语;言语);土语(土话);评语(评论的话)

    (3) 特指谚语、古语或成语 。如:语例(用语的惯例);口头语;熟语;韵语;妙语;俚语;豪语

    (4) 词语

    为人性僻躭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5) 又如:语惊四座;语泄(密语外泄);语义(也称词义。指词语的意义);语妙天下(言语精妙,无人可及)

    (6) 语言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 齐语也。——《孟子·滕文公下》

    (7) 又如:语支(语言学。依谱系分类法分出的比语族小的语言系统);语言文字(语言学与文字学的合称);语简意赅(语言简练,意思完备);语学(研究言语、文字的性质及用法的学问)

    (8) 用以示意的动作或信号 。如:目语;手语;灯语

    (9) 语法学科用来表示句子成人的术语 。如:主语;谓语;宾语、表语、状语

    (10) 另见

    动词

    (1) 告诉,使知道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

    吾语女。——《论语·阳货》

    若引其许,若至,语人。——《三国志·方使传》

    夫语妻曰:“为王作剑,三年乃成…往必杀我。”——晋· 干宝《搜神记》

    贫者语于富者曰…——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语言(告诉);语其友;不以语人

    (3) 另见

    英文翻译

    language, words; saying, expres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jyu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