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林

zhū lín [ zhu lin]
注音 ㄓㄨ ㄌ一ㄣˊ

词语释义

1.古地名。春秋陈国夏氏封邑,在今河南西华西南。《诗·陈风·株林》:"胡为乎株林,从夏南。"朱熹集传:"株林,夏氏邑也。"一说为株邑之野。马瑞辰通释:"株为邑名,林则野之别称。昭《续郡国志》曰:'陈有株邑,盖朱襄之地。'" 2.犹树林,林木。

词语解释

  1. 古地名。

    春秋 陈国 夏氏 封邑,在今 河南 西华 西南。《诗·陈风·株林》:“胡为乎 株林 ,从 夏南 。” 朱熹 集传:“ 株林 , 夏氏 邑也。”一说为 株邑 之野。 马瑞辰 通释:“ 株 为邑名,林则野之别称。 昭 《续郡国志》曰:‘ 陈 有 株 邑,盖 朱襄 之地。’”

  2. 犹树林,林木。

    汉 应瑒 《报庞惠恭书》:“植鷺羽於苑丘,骋骏足於株林。”《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田田相如,鐇钁株林。” 李贤 注:“谓以铲钁去林木之株蘖也。”

引证解释

⒈ 古地名。 春秋陈国夏氏封邑,在今河南西华西南。

《诗·陈风·株林》:“胡为乎株林,从夏南。”
朱熹集传:“株林,夏氏邑也。”
一说为株邑之野。 马瑞辰通释:“株为邑名,林则野之别称。 昭《续郡国志》曰:‘ 陈有株邑,盖朱襄之地。’”

⒉ 犹树林,林木。

汉应瑒《报庞惠恭书》:“植鷺羽於苑丘,骋骏足於株林。”
《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田田相如,鐇钁株林。”
李贤注:“谓以铲钁去林木之株蘖也。”

株林的国语词典

《诗经.陈风》的篇名。共二章。根据诗序:「株林,刺灵公也。」首章二句为:「胡为乎株林?从夏南。」株,夏氏邑也,在今河南柘城县。林,野之别称。

株林造句

你曾送我一株林花玉钗,很漂亮,还记得吗?
株林是陈国的精华地区,土地肥沃,林木茂盛,气候温和,风光旖旎,夏御叔除了在国都供职以外,多半的时间,都与夏姬住在株林背山西水的一座豪华别墅之中,过着优游林泉。
青春是株林芝草,青春是味不老药,亮出你的年轻护照,年轻的心艳阳高照,忧愁烦恼统统让道,好运福气将你围绕,心态年轻快活到老!青年节快乐!
连一向禁止外人随意出入的株林也熙熙攘攘的喧闹起来。
意思是说陈灵公的车驾经常来往于株林道上,都是要去会见夏南;而株林别墅中的笙歌美酒,也是陈灵公与夏南在通宵达旦的欢会!讽刺是十分明显的。
第一株林枫认得,是引灵黑虫草!作用就不说明了。
朝遇参天古株林,昔逢三眼银龙蟒……今日之事颇为棘手。

汉字详情

zhū [zhu]
部首: 420
笔画: 10
五笔: SRIY
五行:
吉凶:
仓颉: DHJD
四角: 4599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朱声。本义:露出地面的树根)

(2) 同本义

株,木根也。——《说文》。今语转曰桩。

命曰株送徒。——《史记·平准书》。集解:“根蒂也。”

若厥株驹。——《列子·黄帝》。释文:“枯树本也。”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韩非子·五蠹》

(3) 又

释其来而守株。

(4) 又

皆守株之类。

(5) 又如:株橛(树桩、木根);株蘖(树木砍伐后根株生出的枝条)

(6) 泛指草木

泽涸无鱼,山童无株。——汉· 焦赣《易林》

(7) 植根

大株于土;萍于水。——晋· 干宝《搜神记》

(8) 又如:株榾(残根断树);株柢(根祗);株枸(枯树根)

(9) 植株,成长的植物体 。如:株楹(树株作的屋柱。形容房屋简陋);株木(刑杖)

动词

牵连,株连 。如:株引(株连);株累(株连牵累);株蔓(株连蔓引)

量词

表示树木的根数。如:两株树

英文翻译

numerary adjunct for trees; root

方言集汇

◎ 粤语:zyu1
◎ 客家话:[宝安腔] zu1 [客语拼音字汇] zu1 [台湾四县腔] zu1 [客英字典] zhu1 [海陆丰腔] zhu1 [东莞腔] zu1 [梅县腔] zh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陟輸平聲合口三等tryo/tiuţĭu
lín [lin]
部首: 420
笔画: 8
五笔: SS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DD
四角: 4499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2) 同本义

林,平土有丛木曰林。——《说文》

野外谓之林。——《尔雅·释地》

有鹤在林。——《诗·小雅·白华》

每大林麓。——《周礼·地官·序官·林衡》。注:“竹木生平地曰林。”

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释名》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晋· 陶潜《桃花源记》

蔽林间窥之。——《黔之驴》

(3) 又如:竹木林;山林(有山有树林的地方);深山老林;防护林;林落(树林,丛林);林浪(林琅、琳琅、林郎。丛林);林麓(森林与山脚);林泉(林木与泉石);林错(林中树木交错,形容众多)

(4) 指野外或退隐的地方

富贵还乡国,光辉满旧林。——张说《和魏仆射还乡》

(5) 又如:林木(指山林田野退隐之处);林下人(退隐之人。林,指退隐之地);林丘(指隐居的地方)

(6) 泛指人或事物的会聚,汇集处

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司马迁《报任安书》

(7) 又如:林府(事物众多之处);林薮(比喻事物聚集的处所)

(8) 郊外,野外 。如:林坰(郊野。野外称林,林外称垌)

(9) 林业 。如:农林牧副渔各行各业

(10) 姓

形容词

(1) 众多的样子

林者,众也。万物成熟,种类众多也。——《白虎通》

惟人之初,总总而生,林林而群。——柳宗元《贞符》

(2) 又如:林戈(如林之多。极言其多);林立(如同树林一样密密麻麻地竖立着,形容数量很多)

英文翻译

forest, grov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lam4
◎ 客家话:[东莞腔] lim2 [台湾四县腔] lim2 [梅县腔] lim2 [宝安腔] lim2 [客英字典] lim2 [沙头角腔] lim2 [客语拼音字汇] lim2 [陆丰腔] lim3 [海陆丰腔] lim2
◎ 潮州话:lim5(lîm) [澄海]ning5(nî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力尋侵A平聲開口三等侵Alĭĕml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