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脩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校订修正。
汉 陆贾 《新语·术事》:“校脩五经之本末,《道德》之真伪。”
引证解释
校订修正。
汉陆贾《新语·术事》:“校脩五经之本末,《道德》之真伪。”
校脩的网络释义
校脩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jiào
名词
(1) 古代刑具。枷械的统称
校,木囚也。从木,交声。——《说文》
屦校灭趾。——《易·噬嗑》。
何校灭耳。注:“若今枷项也。”
大校重牢,五木被体。——《新唐书》
(2) 栅栏
天子校猎。——《汉书·司马相如传》。注:“以木相贯穿,总为栏校,遮止禽兽而猎取之。”
(3) 又如:校猎(用木栏遮阻而猎取禽兽。校:木栏)
(4) 校样 。如:一校;二校
(5) “校人”的省称。养马官
六厩成校。——《周礼·校人》
校正属焉。——《左传·成公十八年》。注:“主马官。”
(6) 又如:校人(周礼官名。马官之长)
(7) 古代军营的一种建制。亦指“军营”
常护军傅校获王。——《汉书·卫青传》。注:“校者,营垒之称。”
五校大夫。——《战国策·中山策》。注:“军营也。”
(8) 又如:校队(古时军队的编制单位。亦指部队,队伍);校联(谓营垒相联);校骑(骑兵队伍);校垒(营垒)
动词
(1) 订正,改正
校,度也。——《广雅》
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汉书·张安世传》
年逾八十,犹乎自校书。——陈寿《三国志》
(2) 又如:校稿子;校一本书;校书(校对勘正书中的讹误;古代还指有文才的妓女);校理(校勘书籍而加以整理;唐宋官名。掌理校勘整理袐府藏书之事);校缀(将散佚的书籍加以校对整理,连缀在一起)
(3) 考核,考察
比校民之有道者。——《国语·齐语》
以实校之。——《资治通鉴》
(4) 又如:校度(考察衡量);校官(古代专司探察情事的官吏);校事(三国时魏、吴均设校事,为皇帝刺探臣民的言行);校比(调查户口、财物;考核评定);校贯(核点经费);校数(数计)
(5) 较量
校武票禽。——扬雄《长杨赋》
不与诸弟校竞。——李延寿《北史》
(6) 又如:校兵(交战);校武(考较武艺);较勇(较量勇力);校埒(比武场);校射(比试射技和武艺);校能(比试才艺);校棋(切磋棋艺)
(7) 对抗;抗衡
韩 魏之强,足以校于 秦。——《史记》
而与奥同盟之 德国,示威胁 俄, 俄不敢校,而 塞卒吞声。—— 梁启超《欧战蠡测》
(8) 计较;考虑
犯而不校。——《论语》
其间得失何足校。——宋· 欧阳修《寄圣俞》
(9) 又如:校怨(计较怨仇);校计(犹计较);校竞(犹计较);校短推长(校短量长。谓衡量别人的长处和短处)
(10) 装饰 。如:校饰(装饰);校具(装饰的物品);校体(装扮自己)
(11) 计算 。如:校计(计算,核算)
(12) 另见
xiào
名词
(1) (形声。从木,交(
)声。( )本义:古代拘囚犯人的刑具)(2) 学堂,学校
校,教学之宫。——《集韵》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孟子·滕文公上》
郑人游于幺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 郑国谓学为校。”
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汉书·平帝纪》
夏曰校, 殷曰序, 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孟子》
(3) 又如:校序(古代称学校);校室(古代乡里的公共教育场所);校学(学校)
(4) 在将之下尉之上的军官 。如:校官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au3 [东莞腔] gau3 [宝安腔] gau3 [客英字典] gau3 [台湾四县腔] gau3 gau5 [客语拼音字汇] gau3 gau4 [海陆丰腔] gau3 gau5 [梅县腔] gau3 [陆丰腔] gau5 [梅县腔] gau3
◎ 潮州话:hao6(hău) ga3(kà)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效 | 胡敎 | 匣 | 肴 | 去聲 | 效 | 開口二等 | 效 | 肴 | ɣau | ghrauh/heaw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攸(
)声。本义:干肉)(2) 同本义(加姜桂等香料,捶制而成)
脩,脯也。——《说文》
三问皆脩。——《周礼·掌客》
取糗与腶脩。——《仪礼·有司彻》
枣栗段脩。——《礼记·昏义》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
凡肉脩之颁赐,皆掌之。——《周礼·天官》
(3) 又如:脩脯(干肉);脩脡(即束脩,十条干肉)。又指用香料制成的干肉
析言之,则薄析曰辅,捶而施姜桂曰段脩。——《说文解字注》
(4) 指学生致教师的酬金
小儿跟随肄业,以房资作为脩金。——《镜花缘》
(5) 又如:脩脯(付给教师的酬金);脩金(送给老师的酬金)
(6) 通“羞”。美味的食品
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与其具脩。——《周礼·大宰》
脩,爵无数。——《礼记·乡饮酒义》
形容词
(1) 高;长
脩,长也。——《小尔雅》
四牡脩广。——《诗·小雅·六月》
颈脩七寸。——《礼记·投壶》
则及其大脩也。——《考工记·弓人》。注:“犹久也。”
朱儒问径天高于脩人。——《淮南子·说山》。注:“长人也。”
(2) 又如:脩垌(遥远的田野);脩眉(远山);脩路(长路;远道);脩途(长途,远路);脩隔(遥远而阻隔);脩久(长久);脩长(长远)
(3) 美好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脩名之不立。——屈原《离骚》
(4) 又如:脩名(美好的名声);脩美(美好);脩脩(修长美好貌);脩善(行善);脩态(美好的姿态)
动词
(1) 假借为“修”。兴建;兴修
郑人脩城。——《左传》
脩井也。——《易·象传》
(2) 又如:脩文(兴修文德);脩营(修建,营建);脩业(建立功业)
(3) 修理;整修
脩我长矛。——《诗·秦风·无衣》
脩我甲兵。
脩我矛戟。
(4) 又如:脩同(修通);脩完(修缮完备);脩奉(修缮供奉);脩理(端谨整饬;整理;整修)
(5) 治理
与其具脩。——《周礼·太宰》。注:“埽除粪洒。”
则为主睹懛除。——《周礼·山虞》。注:“治道路场坛。”
(6) 又如:脩平(治理);脩理(整治);脩复(整治而恢复之);脩领(犹言治理);脩缮(治理)
(7) 修养
聿脩厥德。——《诗·大雅·文王》
(8) 又如:脩己(自我修养);脩行(修养德行);脩洁,脩志(培养高尚的志向)
(9) 遵循 。如:脩正(遵循正道);脩古(遵循古道);脩奉(送循奉行);脩述(循守继述)
(10) 学习;研习
属脩士。——《荀子·礼论》。注:“士之进脩者,谓上上也。”
(11) 又如:脩习(学习;研习崇尚);脩学(研习学业;治学);脩荡(学习宣扬)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u1 [客语拼音字汇] xiu1 [台湾四县腔] siu1 [宝安腔] siu1 [梅县腔] siu1 [客英字典] siu1 [陆丰腔] siu1
◎ 潮州话:思优1(收)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脩 | 息流 | 心 | 尤 | 平聲 | 尤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sĭəu | siu/si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