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址

xiào zhǐ [ xiao zhi]
注音 ㄒ一ㄠˋ ㄓ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指学校所在之地的地点,是用于定位一个学校所处位置的准确描述信息。

词语解释

  1. 学校的所在地。如:武汉大学的校址在 武汉市 珞珈山 下 东湖 畔。

引证解释

⒈ 学校的所在地。

如:武汉大学的校址在武汉市珞珈山下东湖畔。

校址的国语词典

学校所在的地点。

校址的网络释义

校址

  • 校址是指学校所在之地的地点,是用于定位一个学校所处位置的准确描述信息。
  • 校址造句

    鲁艺的新校址桥儿沟,紧邻农民的场院,但不少教师却关在自己的窑洞里,不与农民往来。
    在现今和平路小学校址上兴办的是韶州武城镇小学。
    校址好像太偏僻些,可是不失为一个机会。
    北京电影学院的校址也从石老娘胡同到小西天,从沙河朱辛庄到现在的西土城四号蓟门桥。
    第四校职业部设在香山眼镜湖以东,第五校工徒学校校址在感化胡同和千佛寺。
    邹鲁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筹备建设中大石牌永久校址。
    我们南大准备在江东门那开个分校,校址靠近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今天校长找我去谈了一个多小时,你猜为什么。
    校址问题,既然延安窑洞都可以办,为什么我们不能搭起帐篷来办呢?或者用简陋一点的房子来办呢?
    合并,名称仍为延安大学,校址设在延安桥儿沟“鲁艺”。
    这几天,莆田涵江区安仁村安仁小学的师生和家长们显得忧心忡忡,由于旧校将拆迁,而新校又因校址上突然冒出一幢违章建筑而无法动工。
    城市设计工程师用木桩标出了新学校校址。
    这就是由我母亲亲自取名为“桥桥”的女儿。
    次年暑后,江都县立简易师范单独设立,校址在古旗亭。
    当天,布莱尔在伦敦出席了时装零售培训学院新校址的剪彩仪式,这位平日里总是西装革履的首相先生首次向外界透露了自己在时尚方面的失败经历。
    记者昨天从白下区教育局获悉,从今年暑期开始,原南京一中初中部校址停止招生,移至现瑞金路中学办学。

    汉字详情

    xiào,jiào [xiao,jiao]
    部首: 420
    笔画: 10
    五笔: SUQ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DYCK
    四角: 40948

    详细解释

    jiào

    名词

    (1) 古代刑具。枷械的统称

    校,木囚也。从木,交声。——《说文》

    屦校灭趾。——《易·噬嗑》。

    何校灭耳。注:“若今枷项也。”

    大校重牢,五木被体。——《新唐书》

    (2) 栅栏

    天子校猎。——《汉书·司马相如传》。注:“以木相贯穿,总为栏校,遮止禽兽而猎取之。”

    (3) 又如:校猎(用木栏遮阻而猎取禽兽。校:木栏)

    (4) 校样 。如:一校;二校

    (5) “校人”的省称。养马官

    六厩成校。——《周礼·校人》

    校正属焉。——《左传·成公十八年》。注:“主马官。”

    (6) 又如:校人(周礼官名。马官之长)

    (7) 古代军营的一种建制。亦指“军营”

    常护军傅校获王。——《汉书·卫青传》。注:“校者,营垒之称。”

    五校大夫。——《战国策·中山策》。注:“军营也。”

    (8) 又如:校队(古时军队的编制单位。亦指部队,队伍);校联(谓营垒相联);校骑(骑兵队伍);校垒(营垒)

    动词

    (1) 订正,改正

    校,度也。——《广雅》

    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汉书·张安世传》

    年逾八十,犹乎自校书。——陈寿《三国志》

    (2) 又如:校稿子;校一本书;校书(校对勘正书中的讹误;古代还指有文才的妓女);校理(校勘书籍而加以整理;唐宋官名。掌理校勘整理袐府藏书之事);校缀(将散佚的书籍加以校对整理,连缀在一起)

    (3) 考核,考察

    比校民之有道者。——《国语·齐语》

    以实校之。——《资治通鉴》

    (4) 又如:校度(考察衡量);校官(古代专司探察情事的官吏);校事(三国时魏、吴均设校事,为皇帝刺探臣民的言行);校比(调查户口、财物;考核评定);校贯(核点经费);校数(数计)

    (5) 较量

    校武票禽。——扬雄《长杨赋》

    不与诸弟校竞。——李延寿《北史》

    (6) 又如:校兵(交战);校武(考较武艺);较勇(较量勇力);校埒(比武场);校射(比试射技和武艺);校能(比试才艺);校棋(切磋棋艺)

    (7) 对抗;抗衡

    韩 魏之强,足以校于 秦。——《史记》

    而与奥同盟之 德国,示威胁 俄, 俄不敢校,而 塞卒吞声。—— 梁启超《欧战蠡测》

    (8) 计较;考虑

    犯而不校。——《论语》

    其间得失何足校。——宋· 欧阳修《寄圣俞》

    (9) 又如:校怨(计较怨仇);校计(犹计较);校竞(犹计较);校短推长(校短量长。谓衡量别人的长处和短处)

    (10) 装饰 。如:校饰(装饰);校具(装饰的物品);校体(装扮自己)

    (11) 计算 。如:校计(计算,核算)

    (12) 另见 xiào

    xiào

    名词

    (1) (形声。从木,交( jiào)声。( jiào)本义:古代拘囚犯人的刑具)

    (2) 学堂,学校

    校,教学之宫。——《集韵》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孟子·滕文公上》

    郑人游于幺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 郑国谓学为校。”

    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汉书·平帝纪》

    夏曰校, 殷曰序, 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孟子》

    (3) 又如:校序(古代称学校);校室(古代乡里的公共教育场所);校学(学校)

    (4) 在将之下尉之上的军官 。如:校官

    英文翻译

    school; military field officer

    方言集汇

    ◎ 粤语:gaau3 haau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au3 [东莞腔] gau3 [宝安腔] gau3 [客英字典] gau3 [台湾四县腔] gau3 gau5 [客语拼音字汇] gau3 gau4 [海陆丰腔] gau3 gau5 [梅县腔] gau3 [陆丰腔] gau5 [梅县腔] gau3
    ◎ 潮州话:hao6(hău) ga3(kà)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六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敎去聲開口二等ɣaughrauh/heaw
    zhǐ [zhi]
    部首: 334
    笔画: 7
    五笔: FHG
    五行:
    仓颉: GYLM
    四角: 411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止声。字本从阜,止声。本义:地基,基部)

    (2) 同本义

    阯,基也。从阜,止声,或从土。——《说文》

    禅泰山下阯。——《汉书·郊祀志》。注:“阯者,山之基足。”

    丰墙峭阯。——《汉书·太元大》

    自城中附城为长堤,壮其址。——宋· 苏轼《奖喻敕记》

    废祠之址。——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地点;地址;处所

    树重置于西址,列骏骑手北垌。——汉· 王粲《羽猪赋》

    (4) 又如:芙蓉镇故址;厂址;住址

    英文翻译

    site, location, land for house

    方言集汇

    ◎ 粤语:zi2
    ◎ 客家话:[梅县腔] tje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客英字典] zhi3 [海陆丰腔] zhi3 [东莞腔] zi3 [宝安腔] zi3 [台湾四县腔] zih3
    ◎ 潮州话:z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諸市上聲開口三等cjix/tjiiotɕĭ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