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扶植。
树立,建树。
词语解释
扶植。
《晋书·殷顗传》:“ 顗 见 江绩 亦以正直为 仲堪 所斥,知 仲堪 当逐异己,树置所亲,因出行散,託疾不还。”《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二年》:“ 魏 尔朱荣 虽居外藩,遥制朝政,树置亲党,布列 魏 主左右,伺察动静,大小必知。”《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世间有做宰相,树置心腹,专害异己,使贤奸倒置的。”
树立,建树。
唐 白居易 《<唐故博陵崔府君神道碑铭>序》:“大丈夫贮蓄材术,树置功利,鎡基富贵,焯燿家邦,不当其身,而得於后:父析子荷,相去几何?”
引证解释
⒈ 扶植。
引《晋书·殷顗传》:“顗见江绩亦以正直为仲堪所斥,知仲堪当逐异己,树置所亲,因出行散,託疾不还。”
《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二年》:“魏尔朱荣虽居外藩,遥制朝政,树置亲党,布列魏主左右,伺察动静,大小必知。”
《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世间有做宰相,树置心腹,专害异己,使贤奸倒置的。”
⒉ 树立,建树。
引唐白居易《<唐故博陵崔府君神道碑铭>序》:“大丈夫贮蓄材术,树置功利,鎡基富贵,焯燿家邦,不当其身,而得於后:父析子荷,相去几何?”
树置的国语词典
建立设置。
树置的网络释义
树置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木,尌(
)声。本义:栽树)(2) 同本义
树,生植之总名。——《说文》。段注:“植,立也。假借为尌竖字。
宿敢不封殖此树。——《左传·昭公二年》
夫坚树在始。——《国语·晋语》。注:“树木也。”
地道敏树。——周礼《中庸》。注:“谓殖草木也。”
二曰树艺。——《周礼·大司徒》
树之榛栗。——《诗·鄘风·定之方中》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树事(种植草木之事);树杨(种植杨树);十年之计,在于树木;树其树以荫行人
(4) 种植
树,种也。——《广雅》
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孟子·滕文公下》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孟子·滕文公上》
(5) 又如:树萱(种植萱草);树稼(种植农作物);树植(种植);树养(种植培养)
(6) 竖起或建起;树立
崇牙树羽。——《诗·周颂·有瞽》
犹有未树也。——《庄子·逍遥游》
如是,则人有树事之患,而有争功之祸矣。——《荀子·富国》
皆稽颡树颔,扶服蛾伏。——《汉书·扬雄传下》
树德而济同欲焉。——《左传·成公二年》
无易树子。——《公羊传·僖公三年》
筑石寨土堡于要隘,树帜曰:“谢庄团练 冯”。——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又如:树炮(架炮);树建(建立,树立);树表(竖立标志);树栅(构筑栅栏);树牙(建立牙旗);树竿(竖着竹竿);树功(建立功勋);树事(建立事业);树基(建立根基);树教(建立教化);树君(立君主);树子(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
(8) 培植;培养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修》
名词
(1) 树木
树,木总名也。——《广韵》
树,木生植之总名。——《说文系传》
有嘉树焉,宣子誉之。——《左传·昭公二年》
树木方盛。——《礼记·月令》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又如:果树;松树;树科(草丛;灌木丛);树上开花(比喻好上加好);树老招风,人老招贱(树老被风吹,人老被轻视);树末(树梢);树桠(树杈子);树杪(树梢);树株(树棵);树阙(树间空隙);树簇(树木丛生);树瘢(树木经砍伐后留下的疤痕)
(3) 树状物 。如:铅树;脉管树;肺泡树;活树,小脑活树
(4)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徐忧7 思污6 , ciu7(chhiū) su6(sŭ)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网直,有亦声。网直宜赦。本义:赦罪,释放)
(2) 同本义
置,赦也。——《说文》
见十置一。——《汉书·尹赏传》。注:“放也。”
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史记·淮阴侯列传》
斩首捕虏,比三百石以上者皆杀之,无有所置。——《史记·吴王濞列传》
(3) 安放;搁;摆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庄子·逍遥游》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史记·项羽本纪》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王维《送綦母潜落第还乡》
(4) 又如:置锥之地(安身立足之地);置室(安置妻室;取妻);置酒(陈设酒筵);置社(古时大夫、士庶共同设置的供奉社神之所);置立(设立);安置;置措(措置);置散(安置在闲散的职位);置棋不定(弈棋时不知如何下子);置锥之地(安放锥子的地方。比喻极狭小的、赖以安身立命的地方);置手(插手)
(5) 设置,建立,设立
于是秦始征 晋河东;置官司马。——《左传·僖公十五年》
置园邑三百家。——《汉书·霍光传》
置以为像兮。——《楚辞·屈原·九章》
汉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汉· 贾谊《汉安策》
(6) 又如:置社(“周”时大夫与庶民所共设置的社稷神);置顿(设置供人停留和食宿的处所);置都(建都)
(7) 豁免
晋王归 晋阳,休兵行赏,命州县举贤才,黜贪残,置租赋,抚孤穷。—— 明· 李贽《史纲评要·后梁纪》
(8) 废弃;舍弃
置大立少,乱之本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沛公则置车骑。——《史记·项羽本纪》
(9) 又如:置之高阁(比喻弃置一旁,不睬不用);置后(古时大夫死后无子,为死者别置后嗣、暂为丧主之称)
(10) 搁置;放下;放在一边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诗·魏风·伐檀》
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11) 又如:置阁(耽搁;迟延);置之不问(搁在一边,不予过问);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于不战则死的境地,然后方能奋勇战斗,取胜得生)
(12) 委托;交付 。如:置质(委质。谓臣下向君主呈献礼物,以示献身);置重(侧重;着重)
(13) 购买;置办
郑人有且置履者。——《韩非子》
(14) 又如:置产(购置产业);置田;置房子
(15) 通“植”(
)。树立凡试庐事置而摇之。——《周礼·考工记·庐人》
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礼记·祭义》
名词
(1) 古代传递文书的驿站
五十里而一置。——《韩非子·难势》
德之流行,速于置郵而传命。——《孟子·公孙丑上》
(2) 驿车;驿马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马催。——苏轼《荔枝叹》
(3) 又如:置邮(用马车传递文书信息。亦谓传递文书信息的驿站)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zi5 [海陆丰腔] zih5 [客英字典] zhi5 [台湾四县腔] zih5 [客语拼音字汇] zi4 [沙头角腔] zi5 [梅县腔] tje5 [陆丰腔] zi5 [东莞腔] zi5
◎ 潮州话:d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置 | 陟吏 | 知 | 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之 | 止 | trih/tioh | ţĭ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