柙板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刑具的一种。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监禁》:“有以手杻撞犯人胸额,柙板痛打脚底。”
引证解释
⒈ 刑具的一种。
引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监禁》:“有以手杻撞犯人胸额,柙板痛打脚底。”
柙板的网络释义
柙板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文象形。从木,甲声。本义:关兽的木笼)
(2) 同本义
柙,槛也,以藏虎兕。——《说文》
虎兕出于柙。——《论语·季氏》
实则禽槛豕匣也。——《菩提寺疏》
杨幺虽有忠义之心,其余虎性岂能易驯?幸得入柙,留之必遗后患。——《后水浒传》
(3) 又如:柙板(一种刑具);柙床(扣住重犯手脚的睡床)
(4) 通“匣”。箱匣
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庄子·刻意》
君子纯终领闻,蠢迪检柙。——《法言·序》
(5) 又如:柙匮(箱柜)
动词
关押,押解
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管子·小匡》
拱柙天人矣。——《后汉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ap7 [客英字典] ap7 [海陆丰腔] ap7 [梅县腔] ap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狎 | 胡甲 | 匣 | 狎 | 入聲 | 洽 | 開口二等 | 咸 | 銜 | ɣap | ghrap/heap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反声。《说文》作“版”。本义:片状的木头。后凡施于宫室器用的片状物皆可称板)
(2) 同“版”。木板
板,木片也。——《玉篇》
在其板屋,乱我心曲。——《诗·秦风 ·小戎》
五板而堵。——《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八尺曰板。”
一丈为板。——《诗·鸿雁》传
今一日而三斩板。——《礼记·檀弓》。
(3) 又如:板舆(由人扛抬的板车。古代老人的一种代步工具);板梯(木板制的梯子);板箱(大车的木板车厢)
(4) 泛指板状的扁平之物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5) 又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6) 又如:石板;钢板;纸板
(7) 笏,手板。古代官吏上朝时所执的记事板
不得奉板中涓,预衣裳之会。——王僧孺《与何炯书》
(8) 又如:板笏;板书(在笏板上书写奏章)
(9) 板筑用的夹板
平板桢。——《左传·宣公十一年》
(10) 又如:板筑(筑墙,用两板相夹,填土于其中,用杵捣实);板堞(板筑的女墙)
(11) 印板,印书用的板片。现用“版”
(12) 又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13) 拍板,中国民族乐器中用来打拍子的板片。也指音乐中的节拍。如:快板,慢板
(14) 门窗的遮板,如店铺的门板。常作“板儿”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15) 又如:铺子都上板儿了
(16) 中国民族音乐或戏曲中的强的拍子 。如:一板一眼;一板三眼
(17) 姓
形容词
(1) 呆板,不灵活或少变化
板者,腕弱笔痴。——郭若虚《图画见闻录》
(2) 又如:死板;板腐(呆板而迂腐);板人(反应迟钝的人);这张照片照得太板
动词
(1) 表情上保持严肃 。如:板着脸
(2) 结成硬块
凡种绿豆,一日之内,遇大雨板土,则不复合。——宋应星《天工开物》
(3) 又如:板田(土壤板结的田);板荒(板结的荒地)
(1) 私营工商业的财产所有者
(2) 旧尊称戏剧演员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ban3 [海陆丰腔] ban3 [东莞腔] ban3 [沙头角腔] ban3 [梅县腔] ban3 [陆丰腔] ban3 [客英字典] ban3 [宝安腔] ban3 [台湾四县腔] ba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版 | 布綰 | 幫 | 刪開 | 上聲 | 潸 | 開口二等 | 山 | 刪 | pan | pranx/pea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