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酱

jǔ jiàng [ju jiang]
繁体 枸醬
注音 ㄐㄨˇ ㄐ一ㄤˋ

词语释义

即蒟酱。

词语解释

  1. 即蒟酱。

    《史记·西南夷列传》:“ 南越 食 蒙蜀 枸酱。” 裴駰 集解:“ 徐广 曰:‘枸,一作蒟,音窶。’ 駰 案《汉书音义》曰:‘枸木似穀树,其叶如桑叶。用其叶作酱酢,美, 蜀 人以为珍味。’” 司马贞 索隐引 刘德 曰:“蒟树如桑,其椹长二三寸,味酢;取其实以为酱,美。”又曰:“蒟,缘树而生,非木也。今 蜀 土家出蒟,实似桑椹,味辛似薑,不酢。”《汉书·西域传赞》:“睹犀布、瑇瑁则建 珠崖 七郡;感枸酱、竹杖则开 牂柯 、 越嶲 。”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蒟酱》。

引证解释

⒈ 即蒟酱。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蒟酱》。

《史记·西南夷列传》:“南越食蒙蜀枸酱。”
裴駰集解:“徐广曰:‘枸,一作蒟,音窶。’ 駰案《汉书音义》曰:‘枸木似穀树,其叶如桑叶。用其叶作酱酢,美, 蜀人以为珍味。’”
司马贞索隐引刘德曰:“蒟树如桑,其椹长二三寸,味酢;取其实以为酱,美。”
又曰:“蒟,缘树而生,非木也。今蜀土家出蒟,实似桑椹,味辛似薑,不酢。”
《汉书·西域传赞》:“睹犀布、瑇瑁则建珠崖七郡;感枸酱、竹杖则开牂柯、越嶲。”

枸酱的国语词典

蒟酱的别名。参见「蒟酱」条。

枸酱的网络释义

枸酱

  • 枸酱,拼音是jǔjiàng,释义是蒌叶的果实做的酱。
  • 汉字详情

    gǒu,jǔ,gōu [gou,ju,gou]
    部首: 420
    笔画: 9
    五笔: SQ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DPR
    四角: 47920

    详细解释

    gōu

    名词

    盘错的树根

    故枸木必将待櫽栝烝矫然后直。——《荀子·性恶》

    有木,青叶紫茎,…,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山海经》

    形容词

    (1) 通“钩”。弯曲

    故枸木必将待櫽括烝矫然后直。——《荀子·性恶》

    (2) 另见 gǒu;jǔ

    名词

    (1) 植物名,即蒌叶 。胡椒科,藤本,近木质。叶互生,大而厚,卵状长圆形。浆果肉质,绿黄色,叶可入药。如:枸酱(即“蒟酱”);枸橼(即“香橼”)。枳枸,即拐枣

    南山有枸。——《诗·小雅》

    (2) 另见 gōu;gǒu

    gǒu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kind of aspen found in Sichuan

    方言集汇

    ◎ 粤语:gau2 geoi2
    ◎ 客家话:[梅县腔] geu3 [台湾四县腔] kieu3 gi3 [客语拼音字汇] geu3 [海陆丰腔] kieu3 gi3 [客英字典] geu3 geu1 gi1 [宝安腔] giu3
    ◎ 潮州话:ge2(kúr) [潮阳]gu2 (kú) ,gao2(káu) gao1(ka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九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侯平聲開口一等ku/koukəu
    jiàng [jiang]
    部首: 714
    笔画: 13
    五笔: UQSG
    五行:
    仓颉: LNMCW
    四角: 376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肉,从酉。酒以和酱也。爿声。古文从酉,爿声。籀文从酉,从皿,爿声。本义:用盐醋等调料腌制而成的肉酱)

    (2) 用麦、面、豆等发酵制成的调味品

    酱用百有二十瓮。——《周礼·膳夫》

    不得其酱。——《论语》

    濡鸡醢酱,濡鱼卵酱。——《礼记·内则》

    (3) 又如:黄酱;炸酱;甜酱;豆瓣酱;酱坊;酱豆(盛酱的食器);酱瓜(即越瓜);酱清(古代调味品。相当于今之酱油)

    (4) 将鱼、肉、蔬、果捣烂制成的糊状食品 。如:果子酱;花生酱

    动词

    (1) 用酱或酱油腌制 。如:把萝卜酱一酱;把豆腐酱了再吃;酱瓜儿(用酱腌制的瓜)

    (2) 搅;混杂 。如:酱泥(沾染了污泥)

    英文翻译

    any jam-like or paste-like food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