枵腹

xiāo fù [ xiao fu]

词语释义

空腹。谓饥饿。

指饥饿的人。

比喻内中空虚无物。

比喻空疏无学或空疏无学的人。

词语解释

  1. 空腹。谓饥饿。

    唐 康骈 《剧谈录·严士则》:“ 士则 具陈奔驰陟歷,资粮已絶,迫於枵腹,请以饮饌救之。”《明史·福王常洵传》:“王府金钱百万,而令吾辈枵腹死贼手。” 清 赵翼 《边外诸土司地清晨必起黑雾》诗:“我行不蓐食,直以枵腹搏。” 鲁迅 《三闲集·匪笔三篇》:“命令被告枵腹恭候于异地,以俟自己雍容布置,慢慢开审,真是霸道得可观。”

  2. 指饥饿的人。

    周咏 《感怀》诗之四:“驱将枵腹填沟壑,鞭尽无衣泣露霜。”

  3. 比喻空疏无学或空疏无学的人。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二:“汎览健忘,致成枵腹。” 清 杨岘 《<燕下乡脞录>序》:“视枵腹而操不律,奚止钧銖之差耳哉!”

  4. 比喻内中空虚无物。

    宋 范成大 《除夜感怀》诗:“匏瓜谩枵腹,蒲柳无真姿。” 宋 陆游 《寒甚》诗:“酒尽瓶枵腹,炉寒客曲身。”

引证解释

空腹。谓饥饿。

唐康骈《剧谈录·严士则》:“ 士则具陈奔驰陟歷,资粮已絶,迫於枵腹,请以饮饌救之。”《明史·福王常洵传》:“王府金钱百万,而令吾辈枵腹死贼手。” 清赵翼《边外诸土司地清晨必起黑雾》诗:“我行不蓐食,直以枵腹搏。” 鲁迅《三闲集·匪笔三篇》:“命令被告枵腹恭候于异地,以俟自己雍容布置,慢慢开审,真是霸道得可观。”

指饥饿的人。

周咏《感怀》诗之四:“驱将枵腹填沟壑,鞭尽无衣泣露霜。”

比喻空疏无学或空疏无学的人。

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十二:“汎览健忘,致成枵腹。” 清杨岘《<燕下乡脞录>序》:“视枵腹而操不律,奚止钧銖之差耳哉!”

比喻内中空虚无物。

宋范成大《除夜感怀》诗:“匏瓜谩枵腹,蒲柳无真姿。” 宋陆游《寒甚》诗:“酒尽瓶枵腹,炉寒客曲身。”

枵腹的国语词典

空著肚子。

枵腹的网络释义

枵腹

  • 枵腹,空腹。谓饥饿。
  • 枵腹造句

    小小眷村菜馆,大都客满盈门,有时顾客枵腹以待或叫打包外卖。
    还是大雨、枵腹和无眠,我们在瓦砾中丈量你们勇对厄难永不屈服的精神高度,在余震中记录我们民族的疼痛和坚强。
    枵腹从公的事情如果成为常例,必然会导致大面积的腐败和动乱。
    王启正将自己的私宅变成无偿开放的青少年教育基地,这是他枵腹从公、无私奉献精神的一个象征。
    枵腹从公不仅有害健康,还会打消工作积极性。
    陆游晚年闲赋二十年,后来甚至饲禄也不再向朝廷申请了,忍饥裁句,枵腹读书,均能排遣自如。
    开元初,擢为太府少卿,生性蔼然可亲高山景行,为官期间可谓枵腹从公,披心沥血,饮马投钱,燮理阴阳。
    像曼索阿訇为了振兴一个寺院,拯救一个日趋衰亡的宗教文化与民族灵魂,宁可朝齑暮盐,也要枵腹从公;宁要甘于寂寞,也要苦守高雅。
    老师枵腹从教,学校弦歌不辍,产品充盈。
    讨书有些像讨饭,求爷拜奶还枵腹。
    千里馈粮,士有饥色,虽有精兵名将,又岂能不饮不食、枵腹荷戈以与敌争此土乎?故垦荒一事,不知者以为老生之常谈,知者以为切时之要策也。
    隆冬三九,“三鲜”同入枵腹,非但齿颊之间美快无比,而且周身血脉“火盛汤涌,猛气蒸作”。
    他在有时“终日枵腹”的情况下,高薪聘请京剧名师韩盛岫、张富利授课,社会上有人奚落他已是“穷途末路”。
    不经意中被机灵的老板听见,连忙施礼求字,左见柳情怀恳切,欣然应诺,当即挥毫写下“枵腹而来,君休问价;从心所欲,我亦垂涎”的楹联相赠。
    为了赶工作,他常常连饭也顾不上吃,这真是枵腹从公!
    深注寒泉收第一,亦防枵腹爆干雷。
    这年又是荒年,每日又要走路,一路上人烟零落,无处买东西吃……这些兵倒弄成了个枵腹从公了。
    那时鄂城的市民差不多都是日食两餐,学生们破晓起床枵腹度时直到十二点才放学,肚皮里经常是瓦釜雷鸣。
    岁逢大旱,草木尽枯,獐兔竞死,群隼枵腹。
    他总不能枵腹从公,忍着饥饿再走五六个小时吧。

    汉字详情

    xiāo [xiao]
    部首: 420
    笔画: 9
    五笔: SKGN
    五行:
    仓颉: DRMS
    四角: 469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木,号声。本义:木根)

    (2) 假借为虚。虚枵一声之转。空虚

    岁在星纪,而淫于玄枵。玄枵,虚中也。——《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3) 又如:枵朽(空虚腐朽);枵如(空虚的样子);枵枵(空虚的样子);枵虚(空虚)

    (4) 布类的丝缕稀疏而薄

    又有蕉纱,乃闽中取芭蕉皮析缉为之,轻细之甚,值贱而质枵,不可为衣也。——《天工开物》

    (5) 指腹空,饥饿 。如:枵腹而守(饿着肚子仍坚持防守);枵枣(无核枣)

    英文翻译

    hollo stump of a tree; empty, thin

    方言集汇

    ◎ 粤语:hiu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hiau1 hiau1 [海陆丰腔] hiau1 iau1 [东莞腔] hiau1 [台湾四县腔] hiau1 iau1 [客英字典] hiau1
    ◎ 潮州话:h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許嬌宵B平聲開口三等宵Bxĭɛuhieu/xyeu
    [fu]
    部首: 444
    笔画: 13
    五笔: ETJT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BOAE
    四角: 782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复声。此为后起形声字,初文应即“畐”( )字,象人腹部之形。本义:肚子)

    (2) 同本义

    腹,厚也。——《说文》。按,脐上下两旁也。

    坤为腹。——《易·说卦传》

    入于左腹。——《易·明夷》

    腹者至阴之所居。——《素问·评热病论》

    自脐以下曰水腹。——《释名》

    腹饥不得食。——晁错《论贵粟疏》

    (3) 又如:腹痛(肚子痛);腹肠(肚肠,肚子);腹围(腰带);腹如垂瓠(形容肚皮松瘪难看);腹便便(形容肚子肥满)

    (4) 比喻中央部分 。如:腹城(内地的城);腹居郡(位于中心地区的郡县);腹腴(内地富饶之区);腹民(内地的居民)

    (5) 内心

    腹诽而心谤。——《汉书·灌夫传》

    (6) 又如:腹诽(口里不说,心里不以为然);腹记(暗记在心);腹热(内心焦急);腹悲(心里暗悲);腹咏(内心歌咏);腹咒(心中咒骂)

    形容词

    厚 。如:腹坚(谓冰结得既厚且坚)

    动词

    (1) 怀抱

    先妣出入操作必腹之。——方苞《王处士墓表》

    (2) 容纳

    巴蛇腹象,足觌厥大。——柳宗元《天对》

    英文翻译

    stomach, belly, abdomen; inside

    方言集汇

    ◎ 粤语:fuk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buk7 [陆丰腔] buk7 [海陆丰腔] buk7 [客英字典] buk7 [台湾四县腔] buk7 [梅县腔] buk7 [东莞腔] fuk8 [客语拼音字汇] bug5 [宝安腔] fu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方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pĭukpi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