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窘

kū jiǒng [ ku jiong]
注音 ㄎㄨ ㄐㄩㄥˇ

词语释义

枯竭贫乏:枯竭窘困。

词语解释

  1. 枯竭贫乏。

    黄远庸 《论人心之枯窘》:“今日吾国大患安在……所可疾首痛心引为大患者,则人心之枯窘无聊希望断絶是也。” 茅盾 《故乡杂记》第二:“你推求过你这近年来的诗思枯窘的原因么?” 巴金 《化雪的日子》:“我只是困恼地在我的枯窘的思想中找出路。”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二九章八:“作者们竞写此种大半空想的故事的结果,往往想象枯窘,不得不于古作或外来的传说里乞求些新的资料。”

引证解释

⒈ 枯竭贫乏。

黄远庸《论人心之枯窘》:“今日吾国大患安在……所可疾首痛心引为大患者,则人心之枯窘无聊希望断絶是也。”
茅盾《故乡杂记》第二:“你推求过你这近年来的诗思枯窘的原因么?”
巴金《化雪的日子》:“我只是困恼地在我的枯窘的思想中找出路。”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二九章八:“作者们竞写此种大半空想的故事的结果,往往想象枯窘,不得不于古作或外来的传说里乞求些新的资料。”

枯窘的国语词典

枯竭窘困。

如:「他久坐桌前,但仍文思枯窘,无法完篇。」

枯窘的网络释义

枯窘

  • 枯窘指枯竭贫乏。
  • 枯窘造句

    坐定寒暄已,仿吾亦下楼,殊不话谈,适之虽勉寻话端发济枯窘,而主客间似有冰结,移时不涣。
    后来,又由于所谓“精英文化”的出场,吓得连演员、歌手、电视工作者也不敢再轻松地谈文化了,结果,“文化人”的队伍变得越来越枯窘,越来越寥落。
    胡先生对于春秋以前的书,只相信一部《诗经》,他自己找一个枯窘题套上自己。
    尽管这也表明他的文思的枯窘,但毕竟留下了《文化苦旅》所有的那种笔底风流。
    如果平日留心,积学有素,就会如有源之水,触处成文。否则就会下笔枯窘,想要用一个词句,一时却找它不出。语言是要磨练,要学的。
    坐定寒暄已,仿吾亦下楼,殊不话谈,适之虽勉寻话端以济枯窘,而主客间似有冰结,移时不涣。
    贫穷最可怕的地方,不是物质的枯窘,而是这种窘迫,会让你旮旯里的脏都被放大曝光。你得谋生,你不得不锱铢必较,你不得不要点头哈腰,你不得不丑态毕露。
    且不说美女不美女本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关乎主观判断难有客观标准之事;从中也可看出,所谓的“美女资源”在忻州也是趋于枯窘的。

    汉字详情

    [ku]
    部首: 420
    笔画: 9
    五笔: SDG
    五行:
    仓颉: DJR
    四角: 4496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2) 同本义

    枯,槁木也。——《说文》

    草木蚤枯。——《礼记·月令》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草枯鹰眼疾。——唐· 王维《观猎》

    载燥荻枯柴。——《资治通鉴》

    菀枯顷刻。——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八月禾未枯。——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如:枯荣(草木的繁荣与凋零。后指盛衰;也指干涸,干竭);枯凋(枯槁凋零);枯索(草木枯萎全无生机);枯梧(枯萎的梧桐;泛指枯木。喻卑小的职位);枯鱼(干鱼;鱼干;比喻处于困境的人);枯腊(枯干的肉,指尸体)

    (4) 弃市暴死

    捶笞膑脚,斩断枯磔。——《荀子·正论》。杨倞注:“枯,弃市暴尸也。”

    (5) 又如:枯磔(古代的两种重刑。枯,指弃市暴死;磔,指车裂)

    形容词

    (1) 干涸

    江河之水,驰涌滑漏,席地长远,无枯竭之流,本源盛矣。——《论衡·效力》

    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山林川泽之数。——《周礼·天官·司书》。注:“山林川泽童枯则不税。”。疏:“山林不茂为童、川泽无水为枯。”

    (2) 又如:枯池(干涸的池塘);枯渴(干渴);枯鱼之肆(比喻身在穷途)

    (3) 空

    过其枯城,或蘖青青。——《太玄差》。范望注:“枯,虚也。”

    (4) 又如:枯守(空守);枯城(荒废的旧城);枯煎(空受熬煎)

    (5) 干

    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外子·外物》

    (6) 又如:枯窘(枯竭贫乏);枯泪(泪已哭尽);枯灭(消灭尽)

    (7) 干瘦;憔悴

    开若枯骸,心若死灰。——《庄子·知北游》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记·屈原列传》

    (8) 又如:枯悴(憔悴);枯黧(憔悴黧黑);枯黯(憔悴而灰暗);枯羸(憔悴羸弱)枯毁(瘦弱,毁损)

    (9) 乏味,无趣 。如:枯住(枯燥乏味地居住);枯禅(佛教徒指静坐参禅。又指闲坐,闲聊)

    名词

    (1) 枯朽的树木

    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国语·晋语二》

    (2) 肉已烂尽的骸骨

    泽及骴骨。——《吕氏春秋》。高诱注:“骨有肉曰骴,无曰枯。”

    (3) 油科作物果籽榨油后剩余的渣滓 。如:茶枯;菜枯

    英文翻译

    dried out, withered, decayed

    方言集汇

    ◎ 粤语:fu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u1 [梅县腔] ku1 [陆丰腔] ku1 [东莞腔] ku1 [台湾四县腔] ku1 [客英字典] ku1 [宝安腔] ku1 [客语拼音字汇] k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胡平聲開口一等kʰukho/qu
    jiǒng [jiong]
    部首: 523
    笔画: 12
    五笔: PWVK
    五行:
    仓颉: JCSKR
    四角: 3060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穴,君声。本义:生活或处境困迫,没有办法)

    (2) 同本义

    窘,迫也。——《说文》

    又窘阴雨。——《诗·小雅·正月》。传:“困也。”

    夫唯捷径以窘步。——《离骚》

    窘若囚拘。——贾谊《服鸟赋》

    窘于饥寒。——《列子·黄帝》

    贼窘自归。——《汉书·郭解传》

    穷窘之来,所由有渐。——《齐民要术·序》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窘极(极端窘迫);窘冗(困迫繁忙);窘辱(窘迫凌辱);窘涩(窘迫;为难);窘穷(窘迫穷困);窘敝(窘迫疲敝);窘暴(穷困);窘乏(困穷贫乏);窘匮(贫乏,缺乏);窘绝(艰困;穷尽)

    (4) 急的

    窘,急也。——《广雅》

    (5) 又如:窘步(急步);窘惶(窘惧。急迫惶恐)

    (6) 尴尬;难为情 。如:窘境;窘态

    动词

    (1) 使为难,迫使对方陷入困境

    项籍使将兵,数窘 汉王。——《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是狼为虞人所窘,求救于我。——马中锡《中山狼传》

    (2) 又如:窘怖(为难恐惧);窘定(窘住。窘迫、为难起来)

    (3) 要;切要

    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素问》

    (4) 拘禁;局限

    飞鸣彼何乐,窘束此何冤!——唐· 白居易《赎鸡》

    (5) 又如:窘束(约束;拘谨);窘默(拘谨缄默);窘然(拘束貌);窘涩(局促,不流畅)

    副词

    屡;仍

    安辩而邪,赐顽以荒,敢行称乱,窘出荐亡。——《汉书》

    英文翻译

    embarrassed; hard-pressed

    方言集汇

    ◎ 粤语:kwan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un3 kiun2 [东莞腔] kun2 [海陆丰腔] kiun3 kiun2 [客英字典] kiun3 kiun2 kiung2 [客语拼音字汇] kiun3 [宝安腔] kiun3 [梅县腔] kiun2 ki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六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渠殞眞B合上聲合口三等眞Bgynx/gwyyngʰĭwĕ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