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悖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犹叛逆。
《北史·李平传》:“ 冀州 刺史 京兆王 愉 反於 信都 ,以 平 为持节,都督北讨诸军事、行 冀州 以讨之。 宣武 临 式乾殿 劳遣 平 ,因曰:‘何图今日,言及斯事!’歔欷流涕。 平 对曰:‘ 愉 天迷其心,构此梟悖。’”
引证解释
⒈ 犹叛逆。 《北史·李平传》:“冀州刺史京兆王愉反於信都,以平为持节,都督北讨诸军事、行冀州以讨之。 宣武临式乾殿劳遣平,因曰:‘何图今日,言及斯事!’歔欷流涕。
引平对曰:‘ 愉天迷其心,构此梟悖。’”
枭悖的网络释义
枭悖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鸟,头在木上。本义:指一种恶鸟,捕捉后悬头树上以示众)
(2) 猫头鹰
枭,不孝鸟也。日至捕枭磔之,从枭头在木上。——《说文》
用一枭破镜。——《汉书·郊祀志》。注:“孟康曰,枭鸟食母,破镜兽食父,黄帝欲绝其类,使百吏祠皆用之。 如淳曰, 汉五月五日作枭羹以赐百官。”
为枭为鸱。——《诗·大雅·瞻卬》
射游枭。——《汉书·司马相如传》
鸱枭群翔。——《汉书·郊祀志》
枭鸣松桂枝。——唐· 白居易《凶宅》诗
(3) 又如:枭奴(凶狠的奴仆);枭獍(枭镜。相传枭为食母恶鸟,獍为食父恶兽。比喻凶恶忘恩的人)
(4) 旧时指私贩食盐的人 。如:盐枭
(5) 使人娱乐、愉快或欢欣的某种方法与手段 。中国古代的一种游戏,叫“樗蒱”(相当于现在的掷骰子),一为枭,六为卢。如:枭卢
形容词
(1) “枭”假借为“骁”,最勇健
且太子所与俱诸将,皆尝与上定天下枭将也。——《史记·留侯世家》
为天下枭。——《淮南子·原道》。注:“雄也。”
枭为最勇健也。——《汉书·张良传》注
枭犹胜也。犹六博得枭则胜。——《后汉书·张衡传》注
刘备,天下枭雄。——《资治通鉴》
(2) 又如:枭恶(勇猛凶恶);枭张(猖狂;放肆);枭将;枭骑(勇猛健壮的骑兵)
动词
(1) 悬头示众
枭故塞王欣头。——《汉书·高帝纪》。注:“悬首于木上。”
枭俊禽敌之臣。——《汉书·陈汤传》
幸而破绍,枭其二子。—— 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
(2) 又如:枭示(枭斩。砍头悬挂示众);枭夷(诛杀净尽);枭除(诛杀清除)
(3) 淆乱
饰邪说,文奸言,以枭乱天下。——《荀子·非十二子》
(4) 昭示;宣布
可再作一判文,以枭秦桧父子夫妇之过。——《说岳全传》
(5) 挡;推
岳大爷又把枪轻轻一举,将 梁王的刀枭过一边。——《说岳全传》
(6) 撩
枭开帐子,让张聋子亲自来看。——《官场现形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孛(
)声。本义:违反,违背)(2) 同本义
悖其所辞。——《荀子·正名》。注:“违也。”
毋悖于时。——《礼记·月令》。注:“犹逆也。”
故新相反,前后相悖。——《韩非子·定法》
(3) 又如:悖言(违逆之言);悖暴(背理凶暴);并行不悖
(4) 掩蔽
上悖日月之明。——《庄子·胠箧》。司马注:“悖,薄食也。”
山野悖其心迹,烟雾养其神爽。——《上刘右相书》
(5) 叛乱
周成王, 管、 蔡悖乱, 周公东征。——《论衡·恢国篇》
殄熄暴悖,乱贼灭亡。——《史记》
形容词
(1) 惑乱;糊涂
足以喻治之所悖。——《荀子·正名》。注:“惑也。”
先生老悖乎?——《战国策·楚策》
(2) 又如:悖惘(昏聩了);悖耄(老朽昏庸)
(3) 荒谬;谬误
计有一二者难悖也。——《战国策·秦策》。注:“误也。”
疏达而不悖。——《淮南子·原道》。注:“谬也。”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吕氏春秋·察今》
(4) 又如:悖妄(荒谬狂妄)
(5) 背谬,行不通
守法而弗变则悖。——《吕氏春秋·察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put8 poi5 [海陆丰腔] put8 poi6 [梅县腔] put7 put8 [台湾四县腔] put8 poi5 [客语拼音字汇] pud6 [宝安腔] put8
◎ 潮州话:波锅6(倍)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佩 | 蒲昧 | 並 | 灰 | 去聲 | 隊 | 合口一等 | 灰 | 蟹 | buaih/buoy | bʰuɒ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