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机主教

shū jī zhǔ jiào [shu ji zhu jiao]
注音 ㄕㄨ ㄐ一 ㄓㄨˇ ㄐ一ㄠˋ

词语释义

枢机是天主教教宗治理普世教会的职务上最得力的助手和顾问1917年颁布的天主教法典称“枢机”为教宗的参议会(Senate),由教宗选拔任命;1983年颁布的天主教法典(参照349条及356条)则称他们为特别组成的团体〔称为“枢机团”(College of Cardinals)〕,并依法享有选举教宗的权利,以集体或个别的方式协助教宗处理较重要的事项。

枢机主教造句

在由枢机主教在一个月内选举出新任的主教之前,日常的教庭事务将暂时交由枢机主教们处理。
把这句对上帝不敬的劳骚咽了下去,彼特将军重重点头既然梅涅特将军没有意见,黎塞留枢机主教阁下也赞成,那么,就按詹姆斯军团长的意见去做吧。
枢机主教团,天主教会最高等级的神职人员,在梵蒂冈城开会选举新的主教。
记载显示有一次梅第奇压着一个牧师不让获得主教的升迁,直到他的老爹,一个枢机主教还清了他们父子俩的欠债。
枢机主教单保罗是当地几个全力以赴支持“活葬礼”概念的杰出人物之一。
梵蒂冈枢机主教在由《达芬奇密码》小说翻拍的同名电影的首映式之前对其“宗教上的无知”叹息。
本笃标志着他从一开始就怀疑他当选之后,他希望在这短暂的统治“是一个热爱和平的人,他不会是一个漫长的教皇,枢机主教告诉。”
这位担任教廷宗座文化委员会主席的枢机主教说,一些教堂礼拜者的人数每况愈下,意谓著现在出售或甚至摧毁这些建物是合理的。

汉字详情

shū [shu]
部首: 420
笔画: 8
五笔: SAQ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DSK
四角: 419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区声。本义:户枢。旧式门的转轴或承轴臼)

(2) 同本义

枢,户枢也。——《说文》

枢谓这椳。又枢达北方谓之落时。——《尔雅》

枢机之发。——《易·系辞》。注:“制动之主。”释文:“门臼也。”

视门枢下当有白发。——《汉书·五行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汉· 贾谊《过秦论》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3) 又如:枢户(解脱门枢)

(4) 木名,即刺榆

山有枢,隰有榆。——《诗·唐风·山有枢》

(5) 泛指转轴

半弦弧不满圜半径者,以矢为枢,以半弦弧规之,成浑圜之小规。——清· 阮元《畴人传》

(6) 又指主制动的机关

其枢在水。——《管子·水地》。注:“主运转者也。”

琴氏乃横弓着臂,施机设枢。—— 汉· 赵晔《吴越春秋》

(7) 又如:枢干

(8) 中心;枢纽;关键

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战国策·秦策》

谓之道枢。——《庄子·齐物论》。释文:“要也。”

(9) 又如:枢柄(主要的权柄);枢奥(中枢堂奥的所在);枢秘(关键;纲要);枢括(关键,中心);枢管(枢辖。关键);枢中(枢要中心)

(10) 旧指国家政权或天子之位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1) 又如:枢垣(朝廷中重要的、接近皇帝的官署);枢近(在天子近侧或中央机要的职位);枢臣(指朝廷中枢的大臣);枢府(国政机要之所。宋多指枢密院。宋朝枢密院与中书省分掌文武,号为二府);枢使(枢密使的简称);枢相(枢密使);枢务(国家的重要政务。多指宰臣所掌的政事);枢幄(枢密院);枢衡(指中央行政机关。也指行政中枢的主要职权);枢廷(政权中枢);枢秘(指中央机要部门,犹枢要);枢辖(指中央政权的机要部门);枢辅(旧时指中央掌军权的大臣)

(12) 星名

(13) 指北斗七星第一星。又称天枢星。如:枢斗(即天枢。北斗七星第一颗);枢光(天枢星的光芒)

(14) 指北极五星的纽星。如:枢极(斗枢与北极星)

英文翻译

door hinge; pivot; center of power

方言集汇

◎ 粤语:syu1

宋本广韵

[ji]
部首: 420
笔画: 6
五笔: SM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DHN
四角: 479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木名。桤木树

机,机木。从木,几声。——《说文》

单狐之山多机木。——《山海经·北山经》。注:“似榆,可烧,以粪稻田。”

春机杨柳。——左思《蜀都赋》

(2) 通“几”。几案,小桌子

奔其机。——《易·涣》。注:“承物者也。”

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庄子·秋水》

围巾几(机)筵。——《左传·昭公元年》

(3) 又如:机杖(几案与手杖);机案(泛指案桌);机筵(几案和坐席);机榻(几案与床榻)

名词

(1) (形声。从木,幾( )声。本义:弓弩上的发射机关。按:“机”与“機”古代是两个字。“机”本木名,即桤( )木树。现在“机”是“機”的简化字)

(2) 同本义

主发谓之機。——《说文》

耳目,心之枢机也。——《国语·周语》。注:“枢机,发动也。”

施关发机。——《后汉书·张衡传》

一龙发机。

一龙机发。

机发吐丸。(机关发动吐出铜丸。)——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3) 又如:机牙(机互。弩上发箭的含矢处和钩弦制动的机件);机括(机栝。弩上发矢的机件;可开关的机械装置;圈套,计谋;机密,关键);机郭(弩上机牙的外壳);机发(谓弩机发射)

(4) 指机械,器械

在璇机玉衡。——《虞书》。马注:“机,浑天仪可旋转,故曰机。”

公输班为 楚设机。——《战国策·宋策》

(5) 又如:工作母机;电动机;起重机;柴油机;机石(古代用机械引发的石头)

(6) 捕鸟兽的机关

机,捕兽机槛也。——《后汉书·赵壹传》注

(7) 又如:机弋(泛指猎取禽兽的器械);机阱(圈套;设有机关的捕兽陷阱);机网;机槛(设机具捕鸟兽的陷阱)

(8) 指织机

验机杼始出握机矩法。——《易·通卦》

多于机上之工女。——唐· 杜牧《阿房宫赋》

(9) 又如:机绝(织锦的绝巧);机房仔(方言。清代纺织工人的俗称);机神(织机之神);机素(织机上的白绢);机梭(即机杼。指织机);机轴(织机上卷布帛的部件)

(10) 事物的关键;枢纽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资治通鉴》

(11) 又如:机门(关键,机密所在);枢机(事物的关键);机缄(原指造成事物变化的造化力量,后用以指运气);机密房(机要部门办事处所);机柄(权柄;掌握事物关键的重要手段)

(12) 事物变化之所由

皆出于机。——《列子·天问》。注:“机者,群有之始。”

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庄子·至乐》

(13) 又如:机由(契机,原由);机理(事物变化的道理)

(14) 先兆,征兆

知机其神乎。——《易·至乐》

睹其机兆。——《三国志·蜀书·吴主传》

(15) 又如:机兆(先兆);机道(事物变化的迹象、征兆);机微(事物变化的最初征兆);机先(事机萌动未发之时)

(16) 时机,机会

因机变化。——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17) 又如:机不容发(比喻时机紧迫);机不旋踵(比喻时机短暂);机便(机会;机宜)

(18) 计策,计谋 。如:机见(计策,谋略,智谋);机勇(机谋与勇气);机略(谋略,韬略);机钤(犹机智机谋);机画(谋略)

(19) 心计;心意

吾机先被孔明识破。——《三国演义》

(20) 又如:机括(计谋,心思);机轴(比喻诗文的构思、词采、风格)

(21) 星名。北斗七星中的第三星,大熊座γ星,,又称玑或天玑 。如:机衡(北斗七星中第三星天玑(天机)与第五星玉衡的并称。也代指北斗)

(22) 指飞机 。如:机群;机声(飞机声)

(23) 机密,机要。多指军国大事

助理万机。——《汉书·百官公卿表》

(24) 又如:机臣(机要近臣);机廷(掌握军国机杼大事的官署);机任(机要重任);机近(机密近要的地位)

形容词

(1) 机巧;机灵灵巧

大夫不闻齐、 鲁之多机乎?——《列子·仲尼》

(2) 又如:机急(机智敏捷);机悟(反应快理解力强);机捷(机警敏捷);机巧心术(机诈权变的心计);机带双敲(用心深沉或语言模棱两口。双敲:双关)

(3) 通“异”。殊异 。如:机服(异服。奇异的服装)

(4) 危险

处高而不机。——《淮南子·原道》

英文翻译

desk; machine; mo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gei1 gei2
◎ 潮州话:g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夷脂A開平聲開口三等脂Akjii/kiki
zhǔ [zhu]
部首: 108
笔画: 5
五笔: YG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G
四角: 001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点燃的火把。下面是木材。“主”是“炷”的本字。小篆字形从上往下依次为:火焰、油盏、灯台、灯座。本义:灯心)

(2) 同本义 。油灯上用来点火的灯草、纱、线等。后作“炷”

主,镫中火主也。——《说文》

(3) 君主 。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书·仲虺之诰》

今世之主。——《吕氏春秋·察今》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唐· 温庭筠《经五丈原》

畔主背亲。

(4) 又

欲斗两主。

共事之主。——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主驾(君主的车驾);主道(君主治国之道);主术(君主控制臣下的权术);主胙(帝业);主相(君主和相);主长(君上);主君(对一国之主的称呼);主位(君主的权位)

(6) 指立国一方的国君。旧史家以正统为帝,偏安为主 。如朱熹《资治通鉴纲目》以蜀为正统,故称“蜀”为“帝”,魏、吴为主

凡人主必审分。——《吕氏春秋·审分》

(7) 又如:主君(诸侯互相聘问的主国之君)

(8) 公主的简称

主( 平阳公主)见所侍美人,上弗悦。——《史记》

主家山第接云开,天子春游动地来。——唐· 李峤《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9) 又如:主第(公主的住宅);主国(公主的侯国);主傅(教导公主的女官)

(10) 主人;东道主

遂举觞对语,宾主无愧色。——《世说新语·方正》

主不能守。——《三国志·诸葛亮传》

(11) 又如:宾主;客随主便;主队;主婆(主人婆);主翁(犹主人);主客(主人与宾客);主党(主人一方的亲族);主父(婢妾、仆役对男主人之称);主人家(主人;特指店主人);主人婆(主人之妻)

(12) 控制者,支配者,财产或权力的所有者

场主积薪。——《聊斋志异·促织》

山塞中只有这个主。先除了此人,小喽另外何足为虑。——《水浒传》

(13) 又如:企业主;房主;车主

(14) 长官;首脑,首长

何时见府主,长跪向之啼。——唐· 元结《贫妇词》

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世说新语·识鉴》

(15) 家长;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内有主也。——《太玄》

(16) 又如:主伯(古代指家长和长子);一家之主

(17) 事主,指当事人

凡被举擢官,于诰命署举主姓名,他日不如举状,则连坐之。——《宋史·选举志》

武大扯住 郓哥道:“还我主来!”——《水浒传》

(18) 又如:买主;卖主;失主;盟主

(19) 事物的根本

天下为主。——清· 黄宗羲《原君》

(20) 又

以君为主。

以刚为主。——《明史》

不主故常。——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1) 死人的牌位

上司批准下来,制主入祠,门首建坛。——《儒林外史》

(22) 上帝

有人从墓里把主移走了,我们不知道他们把他放在那里!——《圣经》

(23) 真主 。伊斯兰教教徒对其所信仰的主神的称呼

(24) 姓

动词

(1) 主持;掌管

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苹蘩。——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有劫贼杀财主,主者捕之。——《世说新语·政事》

轩辕之时,史有仓颉,主文之职。——《文心雕龙·史传》

主缚者亦然,不如何欲,缚时既先折筋骨。——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主苹蘩(指妻子主持家政);主闱(科举考试的主试官);主簿(主管文书);主藏(主管库藏财物);主业(主管产业);主章(古代掌管木材的官吏);主书(主管文书的官吏)

(3) 支持,提倡,主张

前所主唱。——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 又如:力主(极力主张);主坐(主使的人);主莫(主谋;力求);主画(主意;谋划)

(5) 寄住在

或谓孔子于 卫主痈疽,于 齐主侍人瘠环。——《孟子》

(6) 又如:主人家(旅馆;客店)

(7) 注重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论语》

(8) 保持

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文选·宋玉·招魂》

(9) 主持婚约

主王姬者,必自公门出。——《谷梁传》

(10) 预示

齐王问大臣:“铜铁鸣,主何吉凶?——《三国志平话》

(11) 存心;萌生

我力斗二将不过,看看输与他。宋江收了军马,不知主何意。——《水浒传》

形容词

(1) 主要的 。如:主楼;主量子数;主潮(主要潮流);主客(主要的客人);主故(主顾);主的(主要目标);主因(主要的原因);主回路

英文翻译

master, chief owner; host; lord

方言集汇

◎ 粤语:zyu2
◎ 客家话:[宝安腔] zu3 [梅县腔] zhu3 [台湾四县腔] zu3 [客英字典] zhu3 [东莞腔] zu3 [海陆丰腔] zhu3 [客语拼音字汇] zu3 [沙头角腔] zu3 [陆丰腔] zhu3
◎ 潮州话:zu2(tsú)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之庾上聲合口三等tɕĭucjyox/tjuu
jiào,jiāo [jiao]
部首: 425
笔画: 11
五笔: FTB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JDOK
四角: 48440

详细解释

jiāo

动词

(1) 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别人

十三教汝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左传》

(2) 又如:教课;教书;手把手教;教唱歌;教倌(教入塾);教老者(方言,教员);教率(教授引导);教书匠(对教师的谑称)

(3) 使;令;让

曲罢能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

(4) 另见 jiào

jiào

动词

(1) (会意。从攴( 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2) 同本义

上所施下所效也。——《说文》

以教国子弟。——《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教者,民之寒暑也。——《礼记·乐记》

教,文之施也。——《国语·周语》

精华,教政之本也。——《春秋繁露》

君有此教士三万人。——《管子·小匡》

修教三年。——《韩非子·五蠹》

宁有政教。——《史记·货殖列传》

择师而教。——唐· 韩愈《师说》

以教吾子。——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昨日蒙教。——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所以见教。

(3) 又如:教治(教化,教育);教禁(教化和禁令);教读(教师);教读老夫子(教书老先生);教民(教育人民);教迪(教育开导启迪);教帖(古代公侯、大臣所下的手谕、命令);教当(教唆);教示(教导、训诲);教戒(教导和训戒);教告(教导教诲);教演(教练,演练);教阅(操演,检阅);教坊司(管理伎乐的机构,专司音乐、戏曲、舞蹈的教习、排练及演出等事宜);教门儿(某种人,某类职业的人);教引嬷嬷(教日常礼节的老年妇女)

(4) 叫;让

教我先威众。——《史记·陈涉世家》

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教从何处。——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教令

名词

(1) 宗教 。如:信教;教民(指信仰基督教的人);教乘(指佛教、佛法);教法(宗教的理论)

(2) 教育;教材

五教,诗、书、乐、易、春秋也。——《礼记·经解》

明七教以兴民德: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也。——《礼记·王制》

(3) 又如:教刑(古时学校里使用的刑罚);教席,教职(教师的职位);教术(教法,教数。教育的方法);教泽(教育的恩泽);教象(教育规则的条文)

(4) 另见 jiāo

英文翻译

teach, class

方言集汇

◎ 粤语:gaau1 gaau3
◎ 客家话:[梅县腔] gau1 gau5 [陆丰腔] gau5 gau1 [客英字典] gau5 gau1 [宝安腔] gau1 | gau5 [东莞腔] gau5 [沙头角腔] gau1 gau5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gau4
◎ 潮州话:ga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肴平聲開口二等kaukrau/ke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