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掖

shū yè [ shu ye]
繁体 樞掖
注音 ㄕㄨ 一ㄝˋ

词语释义

1.中枢官署。唐代门下﹑中书两省在宫中左右掖,故称。

词语解释

  1. 中枢官署。

    唐 代门下、中书两省在宫中左右掖,故称。 唐 宋之问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枢掖调梅暇,林园艺槿初。入朝荣剑履,退食偶琴书。”

引证解释

⒈ 中枢官署。 唐代门下、中书两省在宫中左右掖,故称。

唐宋之问《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枢掖调梅暇,林园艺槿初。入朝荣剑履,退食偶琴书。”

枢掖的网络释义

枢掖

  • 枢掖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hū yè,是指中枢官署。
  • 汉字详情

    shū [shu]
    部首: 420
    笔画: 8
    五笔: SAQ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DSK
    四角: 419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区声。本义:户枢。旧式门的转轴或承轴臼)

    (2) 同本义

    枢,户枢也。——《说文》

    枢谓这椳。又枢达北方谓之落时。——《尔雅》

    枢机之发。——《易·系辞》。注:“制动之主。”释文:“门臼也。”

    视门枢下当有白发。——《汉书·五行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汉· 贾谊《过秦论》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3) 又如:枢户(解脱门枢)

    (4) 木名,即刺榆

    山有枢,隰有榆。——《诗·唐风·山有枢》

    (5) 泛指转轴

    半弦弧不满圜半径者,以矢为枢,以半弦弧规之,成浑圜之小规。——清· 阮元《畴人传》

    (6) 又指主制动的机关

    其枢在水。——《管子·水地》。注:“主运转者也。”

    琴氏乃横弓着臂,施机设枢。—— 汉· 赵晔《吴越春秋》

    (7) 又如:枢干

    (8) 中心;枢纽;关键

    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战国策·秦策》

    谓之道枢。——《庄子·齐物论》。释文:“要也。”

    (9) 又如:枢柄(主要的权柄);枢奥(中枢堂奥的所在);枢秘(关键;纲要);枢括(关键,中心);枢管(枢辖。关键);枢中(枢要中心)

    (10) 旧指国家政权或天子之位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1) 又如:枢垣(朝廷中重要的、接近皇帝的官署);枢近(在天子近侧或中央机要的职位);枢臣(指朝廷中枢的大臣);枢府(国政机要之所。宋多指枢密院。宋朝枢密院与中书省分掌文武,号为二府);枢使(枢密使的简称);枢相(枢密使);枢务(国家的重要政务。多指宰臣所掌的政事);枢幄(枢密院);枢衡(指中央行政机关。也指行政中枢的主要职权);枢廷(政权中枢);枢秘(指中央机要部门,犹枢要);枢辖(指中央政权的机要部门);枢辅(旧时指中央掌军权的大臣)

    (12) 星名

    (13) 指北斗七星第一星。又称天枢星。如:枢斗(即天枢。北斗七星第一颗);枢光(天枢星的光芒)

    (14) 指北极五星的纽星。如:枢极(斗枢与北极星)

    英文翻译

    door hinge; pivot; center of power

    方言集汇

    ◎ 粤语:syu1

    宋本广韵

    yè,yē [ye]
    部首: 330
    笔画: 11
    五笔: RYW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QYOK
    四角: 500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塞进

    你来把我这边的被掖掖罢。——《红楼梦》

    (2) 又如:把被角掖好

    (3) 藏

    黛玉微微的点头,便掖在袖里。——《红楼梦》

    (4) 插入腰带

    说着,掖上那把刀,迈步出门,往外就走。——《儿女英雄传》

    (5) 另见

    动词

    (1) 用手扶着别人的胳膊

    掖,以手持人臂投地也。从手,夜声。——《说文》

    二礼从国子巡城掖以赴外。——《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余掖杀国子。——《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掖以赴外杀之。

    (2) 又如:掖进(扶持推进)

    (3) 扶助;提携

    故作是诗以诱掖其君也。——《诗·陈风·衡门》序

    (4) 又如:奖掖

    名词

    (1) 胳肢窝。后作“腋”

    掖,一曰臂下也。——《说文》

    衣逢掖之衣。——《礼记·儒行》

    张掖郡。——《汉书·地理志下》。集注引应劭:“张国臂掖,故曰 张掖也。”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史记·商君列传》

    (2) 宫殿正门两旁小门“掖门”的简称

    入未央宫掖门。——《汉书·高后纪》。师古曰:“掖门,非正门而在两旁,若人之臂掖也。”

    (3) 又如:掖门(宫殿正门两旁的边门);掖垣(皇宫的旁垣);掖庭(宫中旁舍,妃嫔居住的地方);掖殿(宫中旁殿)

    (4) 另见

    英文翻译

    support with the arms; stick in, tuck in; fold up

    方言集汇

    ◎ 粤语:jat6 jik6
    ◎ 客家话:[梅县腔] jit8 [海陆丰腔] rit8 ze5 [客英字典] jit8 [台湾四县腔] jit8 je5 [客语拼音字汇] yid6 [宝安腔] ji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羊益昔開入聲開口三等jekjĭɛ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