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杈

zhī chà [ zhi cha]
注音 ㄓ ㄔㄚ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枝杈 zhīchà

(1) 植物主干上杈出的旁枝

branch;twig

词语解释

  1. 树木上分杈的小枝子。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六幕第一场:“松柏的枝杈上,挂着各式各样的彩色灯笼,在闪闪篝火的映衬下显得分外鲜明。”

引证解释

⒈ 树木上分杈的小枝子。

陈其通《万水千山》第六幕第一场:“松柏的枝杈上,挂着各式各样的彩色灯笼,在闪闪篝火的映衬下显得分外鲜明。”

枝杈的国语词典

树木分叉的小枝条。

枝杈的网络释义

枝杈

  • 枝杈,读音为zhī chà,汉语词语,指树木上分杈的小枝子。
  • 枝杈造句

    银杏树刚种上时,只有稀稀疏疏的几根枝杈,没有一片叶子。树干和枝杈的颜色一样,都是像土豆皮似的浅棕色,上面还长有小刺。第一次看见这些树时,我觉得它们难看极了。
    “这不打紧,”她回答,“今夜你立在角树的枝杈下等我。
    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出自:唐·宋之问《题张老松树》无寸枝:不分枝杈。孤直:孤高直挺。喻为人有如老松,孤高正直。宋之问 
    鹿砦,鹿角栅,铁丝网:用伐倒的树木排成的防御障碍,带枝杈的树端相互迭放面向敌人,有时也将枝杈削尖。
    被风吹过的树木们,光着个枝杈在冷风里晃荡,像一只只瘦骨嶙峋的手朝像天空。风还在继续的吹,树上的枯枝簌簌地抖着,沙土粒儿打着旋儿,不断地在空中盘旋。
    当天夜里,当月亮升起,年轻的渔夫攀上山巅,立于角树的枝杈下。
    而这家人,一块草坪、一排竹子、一方屋檐、一些枝杈,相比起来颇为简单的小院儿,却拼凑出了他们最不简单的日子。
    只见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一只黑羽巨鹰,翅膀唿扇之间掀起无数狂风怒卷,那狂风在果林之中肆虐,卷折无数枝杈,把一众猴子掀翻在地。
    大森林的枝枝杈杈,挂着一层厚厚的雪花,阳光映照下,像一束束白色的珊瑚,玉洁冰清,玲珑剔透,使人看了,觉得整个身心都净化了似的。
    多有两岸树木枝杈盘错,像这几乎成了精的邪物顺着树枝渡河也不是什么难事。
    夏天,石榴花的叶子变得翠绿了。五六月前后,枝杈上长出绿色的花苞,慢慢地,花苞变成黄色的了。又过了几天,花苞变成了橙色,接着就开花了,引来了许多蜜蜂和蝴蝶来采花蜜。
    山坡上有几株高大的冷杉,极为奇特,高而扭曲的主干,稀疏而错落有致的枝杈,残雪似的枝叶,酷似一组远古时代的化石。
    过不了多久几场淅淅沥沥的秋雨下来,必又是打落片片猩红的叶子,只剩下根根枯枝伸向高天,枝杈上天马行空般垂挂着金红绚丽的大盖柿。
    单位就像一棵爬满猴子的大树,向上看全是屁股,向下看全是笑脸,左右看全是耳目。猴年到了,祝你向上多爬两根枝杈,看到更多的笑脸,更少的屁股。
    寒冷的冬天,鹅毛大雪在空中飞舞,凛洌的寒风吹着哨,猛烈地摇摆着松树。大片大片的雪花往松树上压,它的枝杈上积满厚厚的雪。
    植树节到了,我种下了一颗祝福树。它会慢慢成长,长出快乐和幸福的叶子,平安和健康的枝杈,它会永远陪伴你祝福你,愿你幸福到永远!
    北美已引入的欧洲两年生植物,在多刺的枝杈末端有拥挤的头状花序。
    大森林的枝枝杈杈,挂着一层厚厚的雪花,阳光映照下,像一束束白色的珊瑚,玉洁冰清,玲珑剔透,使人看原始森林里的大树藤条相互缠绕,如同罩上了层层叠叠的大网,也极似暗绿色的海底,一丝阳光也透射不进来。
    给心灵腾一块地方,种下美好的梦想,看着幸福慢慢生长,快乐的绿荫笼在身旁,温暖的小窝栖在枝杈,事业的硕果随风飘荡。植树节,愿你收获满满的幸福!
    秋风如同淘气的娃娃,摇动着小槐树瘦削的枝杈。

    汉字详情

    zhī [zhi]
    部首: 420
    笔画: 8
    五笔: SFCY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DJE
    四角: 449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支声。本义:主干上分出的茎条)

    (2) 同本义

    枝,木别生条也。——《说文》

    草荄之枝。——《素问·移精变气论》

    千朵万朵压枝低。——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不蔓不枝。——宋· 周敦颐《爱莲说》

    明月别枝惊鹊。——宋· 辛弃疾《西江月》

    正用一枝鸣。——宋· 洪迈《容斋续笔》

    (3) 又如:枝任(树叶多的树枝);枝末(树枝的梢头);枝主(枝条和主干);枝杪(树木枝条的梢头);枝柯(枝条);枝干(树枝和树干)

    (4) 古代指嫡长子以外的宗族子孙

    《诗》云:“本枝百世。”——《左传·庄公六年》

    (5) 又如:枝庶(嫡长子以外的支系);枝嗣(旁支的子孙);枝萼(枝上的花萼。喻宗族旁支)

    (6) 通“肢”。人的手足与鸟兽翼足的总称

    四枝坚固。——《管子·内业》

    若生四枝。——《荀子·儒效》

    人之有形体四枝。——《吕氏春秋·圜道》

    量词

    (1) 通常是细长的从树主干或大枝上长出的细茎或者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

    竹外桃花三两枝。——宋· 苏轼《惠崇》

    春江晚景

    (2) 又如:一枝苹果花

    (3) 小的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 。如:一枝月桂;一枝欧芹

    (4) 用于指杆状的东西,与“支”通。现常用“支”。如:一枝步枪;一枝笔;一枝蜡烛

    英文翻译

    branches, limbs; branch off

    方言集汇

    ◎ 粤语:kei4 zi1
    ◎ 客家话:[东莞腔] zi1 [陆丰腔] zhi1 gi1 [梅县腔] gi1 tje1 [宝安腔] zi1 | ki1 [客语拼音字汇] gi1 zi1 [沙头角腔] zi1 [台湾四县腔] gi1 zih1 [客英字典] zhi1 [海陆丰腔] gi1 zhi1
    ◎ 潮州话:g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章移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tɕĭecje/tje
    chā,chà [cha]
    部首: 420
    笔画: 7
    五笔: SCYY
    五行:
    仓颉: DEI
    四角: 47943

    详细解释

    chā

    名词

    (1) (形声。从木,叉声。本义:树干的分枝或树枝的分岔)

    (2) 同本义

    杈,杈枝也。——《说文》

    江东谓树枝为桠杈。——《方言》

    突杈枒而皆折,又有触邪之气也。——杜甫《雕赋》

    (3) 又如:杈桠(杈丫;杈儿。树的分枝)

    (4) 叉状用具 。如:杈子(官府门前用以阻拦人马的交叉木架;设于酒肆门前用以装饰的栏栅);杈子粪(用粪杈拣拾的人、畜杂粪)

    (5) 另见 chà

    chà

    名词

    (1) 树或类似树的分支 。如:打棉花杈

    (2) 行马 。如:杈子(旧时官府门前拦阻通行的障碍物)

    (3) 另见 chā

    英文翻译

    fork of a tree; a pitchfork

    方言集汇

    ◎ 粤语:caa1 caa3
    ◎ 客家话:[梅县腔] ca1 [海陆丰腔] ca1 ca5 [客英字典] ca5 [宝安腔] ca1 ca5 [东莞腔] ca1 [台湾四县腔] ca1 ca5 [客语拼音字汇] ca1 ca4 [陆丰腔] ca5
    ◎ 潮州话:ca1 cê1(tsha chhe)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初加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chra/chaʧʰ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