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藉

zhěn jiè [ zhen jie]
注音 ㄓㄣˇ ㄐ一ㄝˋ

词语释义

枕藉 zhěnjiè

(1) 纵横交错地躺在一起

to lie in complete disarray or lying on top of each other

词语解释

  1. 亦作“ 枕籍 ”。枕头与垫席。引申为沉溺,埋头。

    汉 桓宽 《盐铁论·殊路》:“夫重怀古道,枕籍《诗》、《书》,危不能安,乱不能治。” 唐 杜甫 《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前后百卷文,枕藉皆禁臠。” 宋 陆游 《幽居戏赠邻曲》诗:“虽无壶酒助歌呼,幸有蠹书供枕藉。”

  2. 亦作“ 枕籍 ”。物体纵横相枕而卧。言其多而杂乱。

    汉 班固 《西都赋》:“禽相镇压,兽相枕藉。” 宋 苏轼 《前赤壁赋》:“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祥异·虫荒》:“其次年春,瘟疫大作,死者枕藉。”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那时前后都有枪弹,人多门狭,前面的枪又极近,死亡枕藉!”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枕籍”。枕头与垫席。引申为沉溺,埋头。

汉桓宽《盐铁论·殊路》:“夫重怀古道,枕籍《诗》、《书》,危不能安,乱不能治。”
唐杜甫《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前后百卷文,枕藉皆禁臠。”
宋陆游《幽居戏赠邻曲》诗:“虽无壶酒助歌呼,幸有蠹书供枕藉。”

⒉ 亦作“枕籍”。物体纵横相枕而卧。言其多而杂乱。

汉班固《西都赋》:“禽相镇压,兽相枕藉。”
宋苏轼《前赤壁赋》:“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清钱泳《履园丛话·祥异·虫荒》:“其次年春,瘟疫大作,死者枕藉。”
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那时前后都有枪弹,人多门狭,前面的枪又极近,死亡枕藉!”

枕藉的国语词典

纵横相枕而躺。

枕藉的网络释义

枕藉

  • 枕藉,汉语词汇。
  • 拼音:zhěnjiè,
  • 释义:1、枕头与垫席。引申为沉溺,埋头。2、亦作“ 枕籍 ”。物体纵横相枕而卧。言其多而杂乱。
  • 出自《盐铁论·殊路》。
  • 枕藉的翻译

    英语: to lie in total disorder, lying fallen over one another

    枕藉造句

    此时第二线战斗群业已使用完毕,加以全线肉搏竟日,死亡枕藉。
    至下午,敌意气消退,刘锜遣数百人出西门呐喊佯攻,却以数千人轻出南门,直冲敌阵,刀斧乱下,敌弃尸毙马,血肉枕藉,死者不计其数。
    大地震伤亡枕藉,特别是不少学校粉碎性般倒塌,酿成以千计学生惨死,豆腐渣工程的质疑,一直挥之不去。
    大抵虽其父母妻子也啖其肉,而弃其骸於田野,由是道路积骨相支撑枕藉者弥二千里,春秋以来不曾书呼。
    城上滚石火球,噼里啪啦,纷如雨下,一时血肉横飞,尸首枕藉。
    昨年京师瘟疫大作,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
    英国大街上难道不是狗尸枕藉,尽管患可预防、可治疗的病却还是死去吗?
    相传二战时日本皇军误炸当时有很多居民的星街,令该处伤亡枕藉。
    整个世界疯狂了,到处战火连连,硝烟弥漫,入眼尽是一片残壁断痕,饿殍枕藉。
    削减政府开支、减税、开放行业管制、打破工会力量等口号响彻云天,沉重债务负担之下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哀鸿遍地,死亡枕藉。
    只见战场上死伤枕藉,战车七零八落,偶尔还传来了茄号悲鸣声。
    战争这柄双刃的魔法剑已经让罗多克人伤痕累累,死伤枕藉,那片生养他们的敦实大地也沾染上了他们传承于同一个祖先的同样鲜血。
    如今乘我内忧正急,天灾突起,遍地灾民死亡枕藉,举国上下正在救死扶伤不上暇之日,空出重兵,占我沈阳、长春、安东、营口等地,其蛮横至何程度尚不可知。
    他要士兵在步桥上排开,为那残酷的荣誉感站着挨打,死者枕藉,对敌人却没有丝毫威胁。
    这时朱?的传令兵来报告说吕布又亲率一支铁骑兵突袭了张扬的军队,张扬军死伤枕藉,不计其数。
    村人埋不胜埋,只泥堵其窗户,希图苟安于一时,以致近日各县疫病流行,死亡枕藉。
    更不料祸不单行,秀春一家,既因秀春有病,大家没有了兴致,偏偏那年疫病盛行,村中死亡枕藉,秀春的父母也就在那时相继去世。
    环视四周,见诸弟子死伤枕藉,饶是修的心境坚硬如铁,也不由得哀恸,道且将死去的同门尸首收拾了,伤者抬到里间,好生救治。
    向房里扑去,只见里面已是死伤枕藉,没有一个活的。

    汉字详情

    zhěn [zhen]
    部首: 420
    笔画: 8
    五笔: SPQN
    吉凶:
    仓颉: DLBU
    四角: 449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本义:枕头)

    (2) 同本义

    枕,卧所荐首也。——《说文》

    辗转伏枕。——《诗·陈风·泽陂》

    险且枕。——《易·坎》。郑注:“木在首曰枕”。 陆绩注:“枕闲碍险害之貌。”

    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战国策》。

    (3) 又如:枕上之花(比喻女色);枕箱(可作枕头使用的长方形扁箱。出门旅行时放置零物);枕山(谓垫得很高的枕头);枕中术(藏在枕中的秘术);枕中书(珍秘之书)

    (4) 枕骨

    头横骨为枕。——《素问·骨空论》

    动词

    (1) 枕着

    曲肱而枕之。——《论语》

    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晋书》

    尸骸枕藉。——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枕弓(犹枕戈);枕戈汗马(枕着武器,疾驰战马。形容时刻准备杀敌立功);枕石(枕于石头。多指隐居山林);枕甲(枕着铠甲)

    (3) 靠近,临

    会稽东接于海,南近 诸越,北枕大江。——《汉书·严助传》。

    (4) 又如:枕江(临江);枕河(临河);枕水(靠近水边);枕流(靠近水流)

    (5) 卧,睡 。如:枕月(躺在月光下);枕格(卧于床上;指受酷刑)

    英文翻译

    pillow

    方言集汇

    ◎ 粤语:zam2 zam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him3 [客语拼音字汇] zim3 [沙头角腔] zim3 [东莞腔] zim3 [台湾四县腔] tsiim3 [客英字典] zhim3 [陆丰腔] zhim3 [梅县腔] zhim3 [宝安腔] zim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直深侵B平聲開口三等侵Bɖʰĭĕmdrim/dym
    jiè,jí [jie,ji]
    部首: 301
    笔画: 17
    五笔: ADIJ
    五行:
    吉凶:
    仓颉: TQDA
    四角: 44961

    详细解释

    动词

    (1) 践踏;欺凌

    藉贫孱者。——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不禁。——《吕氏春秋》

    (2) 进贡

    无以藉君,与君相忆也。——南朝梁· 吴均《续齐谐记》

    (3) 登记;记

    藉长幼贫氓之数。——《晏子春秋》

    (4) 通“籍”。登记并没收所有的财产 。如:藉没(没收)

    (5) 顾念;顾惜 。如:藉不得(顾不得)

    (6) 用绳缚 。如:藉靡(缚,捆绑)

    形容词

    杂乱

    公门少推恕,鞭朴恣狼藉。——柳宗元《田家》

    名词

    (1) 通“籍”

    (2) 藉田 。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

    天子为藉千亩,诸侯为藉百亩。——《礼记》

    (3) 耕种藉田

    古之必藉千亩者,礼之饰也。——唐· 柳宗元《非国语上》

    (4) 赋税 。如:藉敛(征收税赋)

    (5) 通“阼”。势位

    因传柄移藉,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韩非子》

    (6) 另见 jiè

    jiè

    名词

    (1) (形声,从艸,籍声。本义:作衬垫的东西)

    (2) 同本义

    藉,祭藉也。——《说文》。按,藉之为言席也。

    藉用苇席。——《仪礼·士虞礼》

    藉乃燔林。——《列子·黄帝》

    缫藉九寸。——《周礼·大行人》

    藉用白茅,无咎。——《易·大过》

    执玉,其有藉者则裼,无藉者则袭。——《礼记·曲礼》

    动词

    (1) 衬垫

    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藉茅(用茅草垫祭品。表示对神的敬意);藉草枕块(古时居丧的一种礼节,子从父、母丧时起至下葬一段时间,要睡干草、枕土块,以示哀思);藉子(小儿卧处垫的防尿布)

    (3) 坐卧其上

    藉萋萋之纤草。——王绰《游天台山赋》。注:“以草荐地而坐曰藉。”

    (4) 又如:藉槀(坐于草垫之上)

    (5) 践踏;欺凌 。如:凌藉(践踏;欺凌)

    (6) 抚慰

    白头无籍在,朱绂有哀怜。——杜甫《送韦书记赴安西》

    (7) 又如:慰藉(安慰);藉在(依赖,慰藉)

    (8) “借”的繁体字

    空籍五岁矣。——《史记·陈杞世家》。《索隐》曰:“一云:‘籍,借也,谓借失国之后年为五年。’”

    (9) 另见

    英文翻译

    mat, pad; rely on; pretext

    方言集汇

    ◎ 粤语:ze3 ze6 zik6
    ◎ 客家话:[梅县腔] zia5 [台湾四县腔] zia5 [客英字典] zia5 [海陆丰腔] zia5 [东莞腔] cit8 [陆丰腔] sit7 [宝安腔] zia5 | cit8 [客语拼音字汇] jia4 qid6
    ◎ 潮州话:zia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慈夜麻三開去聲開口三等dzʰĭaziah/dzy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