枓栱

dōu gǒng [dou gong]
注音 ㄉㄡ ㄍㄨㄥˇ

词语释义

斗栱。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的一种支承构件,主要由斗形木块和弓形肘木纵横交错层叠构成。

词语解释

  1. 斗栱。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的一种支承构件,主要由斗形木块和弓形肘木纵横交错层迭构成。

    唐 段穀 《市中狂吟》:“任狂风吹,连簷破碎,枓栱斜敧,看著倒也。”《尔雅·释宫》“大者谓之栱” 清 郝懿行 义疏:“栱之言拱,柱上枓栱,所以拱持梁栋。”

引证解释

⒈ 斗栱。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的一种支承构件,主要由斗形木块和弓形肘木纵横交错层迭构成。

唐段穀《市中狂吟》:“任狂风吹,连簷破碎,枓栱斜敧,看著倒也。”
《尔雅·释宫》“大者谓之栱” 清郝懿行义疏:“栱之言拱,柱上枓栱,所以拱持梁栋。”

枓栱的国语词典

我国传统建筑物中,介于楹柱和横梁间,用以支撑栋梁的方木。

枓栱的翻译

英语: variant of

汉字详情

dǒu [dou]
部首: 420
笔画: 8
五笔: SUFH
仓颉: DYJ
四角: 449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柱上支持大梁的方木 。枓与弓形承重结构纵横交错层叠,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以支承荷载。样式兼有装饰效果。

英文翻译

capital

方言集汇

◎ 粤语:dau2 zyu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u3 deu3 [客英字典] deu3 [海陆丰腔] zhu3 deu3 [梅县腔] deu3 [客语拼音字汇] deu3
◎ 潮州话:zu2(tsú) dao2(tá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之庾上聲合口三等tɕĭucjyox/tjuu
gǒng [gong]
部首: 420
笔画: 10
五笔: SAWY
仓颉: DTC
四角: 44981

详细解释

名词

立柱和横梁之间成弓形的承重结构 。其与方形木块纵横交错层叠构成枓栱,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兼有装饰效果,为中国传统建筑造型的主要特征之一。如:栱子(又作“斗栱”。建筑物的立柱和横梁之间成弓形的承重结构);栱桷(栱和桷)

英文翻译

large peg, stake; post, pillar

方言集汇

◎ 粤语:gung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ung3 [梅县腔] giung3 [台湾四县腔] giung3 [客英字典] giu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悚上聲開口三等kĭwoŋkyungx/kiv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