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无踪迹

yǎo wú zōng jì [yao wu zong ji]
繁体 杳無蹤跡
注音 一ㄠˇ ㄨˊ ㄗㄨㄥ ㄐ一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一点踪迹都没有,不知去向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三回:“李逵叫娘吃水,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

成语用法

杳无踪迹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等。

引证解释

⒈ 见“杳无踪跡”。亦作“杳无踪跡”。亦作“杳无踪蹟”。一点踪迹都没有。谓不知去向。

宋黄休复《茅亭客话·好画虎》:“或一日夜分,开庄门出去,杳无踪跡。”
《水浒传》第四三回:“李逵叫娘喝水,杳无踪跡,叫了几声不应。”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次日越涧寻访,杳无踪跡。”
徐迟《火中的凤凰》:“汉代竹简和北京人头盖骨杳无踪迹。”

杳无踪迹的国语词典

没有丝毫踪影、痕迹。《水浒传.第四三回》:「李逵叫娘吃水,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文明小史.第二二回》:「四面搜寻,杳无踪迹。」也作「杳无踪影」。

杳无踪迹的网络释义

杳无踪迹

  • 杳无踪迹,出自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三回:“李逵叫娘吃水,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是指一点踪迹都没有,谓不知去向。

杳无踪迹造句

不久,那团黑气向极远处的深山老林飞去,偌大的黑烟转眼之间已化为远处豆点儿般大的黑点,转眼便杳无踪迹了。
但是王某早已去如黄鹤,杳无踪迹。
说也奇怪,在赵翔神识一扫而过之后,流动在八扇门上的所有开启法诀,都如同阳光下的薄雾,被一阵狂风吹尽,转瞬之间就杳无踪迹。
只见密室门户已被打开,夫妇二人急忙奔进,但见室内颜氏列祖灵牌东倒西歪,混乱不堪,墙上字画已经杳无踪迹,不翼而飞。
自己和大哥这三年不知调动了多少人手,多少资源寻找,但杜冉宇就像是石沉大海杳无踪迹。
林生一击得手,便想回头对付那三个蒙面黑衣人的时候,却发现那三人仿佛凭空消失一般,杳无踪迹。
要是我们自作聪明地加以测定,把色彩分解为波长数据,那色彩早就杳无踪迹了。
转头望去,大明星和糟老头杳无踪迹,我不由得叹了口气,“唉!机会稍纵即逝……”。
三十年前,小坟村遭受百年难遇的大旱,不但庄稼毫无收成,就连山中的野兽都杳无踪迹。
变化的只是少了一个人而已,那个至始至终都没有开口的黑衣人此时却已杳无踪迹。
这个时候云川还是一直没有放弃着每天的引气功课,但是灵气刚刚被进入体内之后,就犹如暮秋的西风,吹过经脉的古道后杳无踪迹。
但她的命令又不得不顺从,不然谁知道哪一天,他们就会像以前莫名其妙消失的人一样杳无踪迹!很快,二人找来了胶带将可可爱爱的嘴巴封住。
韩云搞不清状况,他只是按照纳灵心决内容,将那缕天地灵气运转至全身,可就在那缕天地灵气运转到左手腕之时,突然销声匿迹,杳无踪迹。
其中之一便是一直杳无踪迹的来自白垩纪时期的保存良好的的羽毛化石。白垩纪处于一亿四千五百万年前到六千五百万年前之间,以恐龙的大规模灭绝为结束标志。
仔细地查看了四周,什么人也没有,连同刚刚扫射而来的潜藏神识也杳无踪迹。
他苦寻许久,也未在体内发现任何踪影,七彩神芒仿若南柯一梦一般,销声匿迹,杳无踪迹。
如今虽然号称是儒教门徒亿亿万,但是真正的儒教门徒已经杳无踪迹了,老夫不过是儒教镇守圣人经典的看书人而已。
在审查期间,关于解放前一段时间的经历,他爹总是交待得含糊不清,之前的档案又因战火早已杳无踪迹,后来便被人扣上了一顶有“历史问题”。
梅文俊摇了摇头,侃侃而谈的话语却是对着墙壁而发,那之前说话的人竟不知何时已经杳无踪迹,就仿佛从来没有来过一般。
带着怒吼的龙在刚开始不可一世的冲撞中,最后还是杳无踪迹。

汉字详情

yǎo [yao]
部首: 420
笔画: 8
五笔: SJF
五行:
吉凶:
仓颉: DA
四角: 40609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上为“木”,下为“日”,表示太阳落在树木下,天色已昏暗。本义:昏暗)

(2) 同本义

杳,冥也。——《说文》

杳旭卉兮。——扬雄《甘泉赋》。注:“深远也。”

独驰思乎杳冥。——傅毅《舞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楚辞·屈原·涉江》

(3) 又如:杳杳冥冥(昏暗幽远);杳蒙(迷茫,模糊不清)

(4) 幽深

眴兮杳杳,孔静幽默。——《楚辞·屈原·九章·怀沙》

(5) 又如:杳杳(幽暗深远的样子);杳然(幽深的样子);杳昧(深幽隐晦)

(6) 渺茫;深远;高远

杳不知所之也。(杳,深远没有尽头,这里表听不到声音,今有成语:“杳无音信”。之:到。)——唐· 杜牧《阿房宫赋》

奇秀深杳。——唐· 李朝威《柳毅传》

(7) 又如:杳远(渺茫遥远)

(8) 消失,不见踪影 。如:杳无影响(毫无音讯);杳沉(消失,渺茫无踪);杳绝(消失)

英文翻译

obscure, dark, mysterious, deep

方言集汇

◎ 粤语:jiu2 miu5
◎ 客家话:[梅县腔] miau3 jau3 [宝安腔] miau1 miau3 [客英字典] miau3 [海陆丰腔] miau3 [东莞腔] miau3 [台湾四县腔] miau3 meu3 [客语拼音字汇] meu3 mia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九篠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烏皎上聲開口四等ʔieuqeux/ev
wú,mó [wu,mo]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FQV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KU
四角: 104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 同本义

(3)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动词

(1)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无不惊为生人。

(2) 又如:无颜落色(面色发白,没有颜色);无头面(没有头绪);无是处(毫无办法;没有一点儿好处);无纤掐(没有一点);无气歇(没歇一口气,没有停息);无回豁(没有反应);没干净(不罢休,没完没了);无存济(无办法,难以应付);无笆壁(无依靠;无办法);无路求生;无干(没关系;不相干);无方(无常;没有固定的行止、住处等);无虞(无误)

副词

(1) 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喻老》

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不若无闻。——《吕氏春秋·慎行论》

可以无悔矣。——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无偏无党(公正而不偏袒);无何(不久);无过(不过;无非;不外);无厌(不满足)

(3) 通“毋”,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书·洪范》

无对靡于尔邦。——《诗·周颂·烈文》

唯吾子戎车是利,无愿士宜。——《左传·成公二年》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无望其速成。——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怪乎其私之。——清· 黄宗羲《原君》

无生帝王家。

(4) 又如:无休外(不要见外);无失其时;无落(别误;不要落空);无得(不得;不能);无论(不要说)

(5) 未,不曾,没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沈括《梦溪笔谈》

(6) 不必,不值得

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方荀《狱中杂记》

(7) 另见 (南无)

代词

(1) 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汉书·高帝纪》

城牢粮足,不可忧也。——《资治通鉴》

(2) 又如:无移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一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明夜(不分白天黑夜);无定着(没有固定的地方);无倒断(没完没了);无碑记(无数;不可计数);无般(样样,处处)


(1) 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无少长皆斩之。——《汉书·高后纪》

无贵无贱。——唐· 韩愈《师说》

无长无少。

(2) 又如: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事无巨细,他都认真去干;无上无下


(1) 用在句首,无义

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墨子》

(2)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negative, no, not; KangXi radical 7

方言集汇

◎ 粤语:mou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mau2 mo2 vu2 [台湾四县腔] mo2 wu2 [梅县腔] wu2 [海陆丰腔] mo2 wu2 [宝安腔] wu2
◎ 潮州话:bho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武夫平聲合口三等myo/miumĭu
zōng [zong]
部首: 717
笔画: 15
五笔: KHPI
五行:
仓颉: RMJMF
四角: 6319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足,从(宗)声。本义:脚印,踪迹)

(2) 同本义

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李白《谒老君庙》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访其遗踪。——宋· 苏轼《石钟山记》

绝无踪响。——《聊斋志异·促织》

胆寒潜踪。——《广东军务记》

(3) 又如:踪尘(尘世的事情);踪绪(踪迹,头绪);踪响(踪迹和声响);踪辙(踪迹)

(4) 事物的痕迹

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己随风。——《鹿虔扆·临江仙》

(5) 又如:踪由(事情的始末);跟踪

动词

(1) 追随

朕欲远追周文,近踪 光武,使宗庙有太山之安。——《晋书·刘曜载书》

质菲薄而难踪,心恬愉而去惑。——《隋书》

(2) 又如:踪行(跟着走)

英文翻译

footprints, traces, tracks

方言集汇

◎ 粤语:zu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ung1 zung1 [客英字典] ziung1 zung1 [海陆丰腔] ziung1 zung1 [宝安腔] zung1 [沙头角腔] zung1 [梅县腔] ziung1 [东莞腔] zung1

宋本广韵

[ji]
部首: 306
笔画: 9
五笔: YOPI
五行:
仓颉: YYLC
四角: 303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同本义

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 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 又如:浪迹天涯;人迹(人的足迹);人迹罕至;迹蹈(重复走过的路);迹状(行迹);迹响(踪迹和声响)

(3) 留下的印子

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痕迹;血迹;笔迹;墨迹

(5) 前人留下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

故平公之迹不可明也。——《韩非子·难一》

(6) 又如:古迹;胜迹;古城墙的遗迹;史迹;迹相(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过去或将来)

(7) 通“绩”。功劳

如是则其迹长矣。——《荀子·正名》

动词

(1) 追踪;追寻

逻者见之,知非其国人也,迹其所憩执之。——岳珂《桯史》

(2) 又如:迹察(寻迹察访);迹盗(跟踪查捕盗贼);迹访(寻访)

(3) 遵循 。如:迹附(追随)

英文翻译

traces, impressions, footprints

方言集汇

◎ 粤语:zik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ak7 [客英字典] ziak7 [海陆丰腔] ziak7 [陆丰腔] ziak7 [宝安腔] ziak7 zit7 [东莞腔] ziak7 [梅县腔] ziak7 zit7
◎ 潮州话:zi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資昔昔開入聲開口三等tsĭɛkciek/ziek